首页>文艺>文学>热点推荐

现实主义文学在强势进取中成为主潮流

时间:2018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 涛
0

   《2017-2018年中国文情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指出——

  现实主义文学在强势进取中成为主潮流
  “据国家书号中心提供的统计数字,2017年间以长篇小说申报书号的图书有8900多种。而在2016年,以长篇小说申报书号的图书是5000多种,一年之间就增长近一倍,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增长数量,都是让人意外,令人吃惊的。”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主编的“文学蓝皮书”——《2017-2018年中国文情报告》在京发布,指出2017年度文学值得注意的三个趋势:一是报告文学书写生活热点形成诸多亮点;二是小说创作在作品的数量上扬的同时作家的视点下沉;三是“70后”一代表现出对个人化写作的可喜超越。其中,长篇小说数量增长快、增长多,使2017年具有了某种标志性意义。
  此项年度文情报告自2003年立项以来,至今已坚持运作了15年,为国内首部宏观性年度文情考察报告。据白烨披露,持续15年的这个项目,因为种种原因,将不会再以“中国文情报告”的方式面世,今后或许会以另外的面目出现,参与其事的作者也将主要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为主。
  报告从宏观层面总结了2017年的各类文学创作,认为“切近生活”“切近时代”成为两个关键词,作家在以自己的眼睛看取生活上更加自觉,在以自己的方式营构故事上更为自信,现实题材在强势进取中成为主潮流,中国故事在独到讲述中成为主旋律。
  报告指出,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2017年的一些重要作品以快捷、深刻和厚重的品质,超越了传统上认为报告文学“短、平、快”的特点。这些作品,或者反映社会生活的种种巨变,或者状写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总之是跟踪着生活的脚步,把握着时代的脉动,在生活深处捕捉着最为动人的景象,在时代前沿寻找着最为动人的音符。比如,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于2005年8月15日考察安吉余村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后,安吉余村在12年来发生的环境巨变。纪红建的《乡村国是》由一个个的生动事例,写出了扶贫的不遗余力,脱贫的别开生面。宁肯的《中关村笔记》,以非虚构文学的特有方式所做的中关村探秘,述说了中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众多个人“科技梦”实现民族“中国梦”的不懈追求,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信息科技领域里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
  在小说创作上,2017年的长篇小说,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这尤其表现在现实题材书写中,作者的视点普遍下沉,因而作品更显深邃。如关仁山的长篇新作《金谷银山》书写新一代农民的远大志向与高远情怀;李佩甫的《平原客》写出了某些官场的本相以及某些官员的心相;孙慧芬的《寻找张展》则呈现出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与行为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与隔膜,而寻找行为本身又构成了逐步接近与相互理解。
  报告认为,2017年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70后”一代作家对个人化写作的超越。通常的看法是,“70后”作家是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但在2017年间不仅许多作家都着意于现实题材书写,而且普遍向人物回归,通过描写典型化的人物,来负载更为丰厚的内容,表现出对个人化写作定势的有力超越。这尤以梁鸿、任晓雯和石一枫的写作最为突出。梁鸿的《梁光正的光》,把镜头聚焦于梁光正这位普通的农民父亲。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写了这个名叫“没用”的女性为父母养老送终,接济游手好闲的哥哥,拉扯大了五个儿女的繁忙而辛劳的一生。石一枫的《心灵外史》,通过大姨妈这个常见又典型的人物,实现了对于社会精神现状与流行症候的观察与触摸。
  报告还就当下文学发展中的某些倾向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编辑:张利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