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舞蹈评论

舞剧《忠诚》:“三代戍边”叙事下的 民族相依 家国同构

时间:2021年09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林 徐晓晨
0

舞剧《忠诚》剧照 黄凯迪 摄 

  一根“破旧的”皮鞭,承载着累月经年的信念;一头“耐劳的”牦牛,引领着日复一日的坚持。高山路险的边境线上,“三代戍边”,他们用接力践诺守卫祖国的铿锵誓言。近日,由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共同创作的舞剧《忠诚》,在新疆人民剧场倾情上演,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震撼人心的英雄赞礼。

  舞剧《忠诚》紧扣时代主题,以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舞剧的形式回望这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的忠诚一生,反映了其爱国戍边的执着精神、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忠诚朴实的家风传承以及永刻心间的家国情怀。分为“巡边”“心愿”“军营”“婚礼”“险境”“舍身”六部分,以倒叙的手法在时空上创造自由度,扣人心弦。

  鲜活形象的真实复刻 

  “热血铸就无畏的守望,他用生命丈量祖国的边防……”一段文字将我们拉至英雄拉齐尼·巴依卡的一生。他是戍边英雄的真实典型,是紧跟党的誓言,爱国敬业、舍己救人的真实写照,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屹立不倒的共产党人精神。

  在以叙事手段表现一定的戏剧情节内容的舞蹈形式中,《忠诚》由生活原型出发,通过特定的舞蹈语言,将拉齐尼·巴依卡一生的故事进行解构与重组,成功塑造了时代楷模的鲜活形象。开篇,帕米尔高原崎岖的山路上,一位“牦牛向导”的出现,刻画出鲜明的人物特征,这个走在红其拉甫巡边队伍最前方,手持皮鞭的人是凯迪力别克。人声的嵌入,交待人物的同时引出三代传承。随即,一顶军帽成为有“形”的言说,在这颗“红色火种”的孕育中,诞生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军人——拉齐尼·巴依卡,前两部分可谓“引玉之砖”,理清人物关系。一段双人舞,用肢体塑造出乐于助人的形象,鲜活的人物性格通过特定的肢体语汇进行表现,这是创作者对于形象的捕捉与深挖的试验,将活生生的“人”立于舞台之上,在“险境”中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牵着伙伴“牦牛”在沉稳有力的步伐中穿插舞蹈造型,用肢体动势营造出“危机四伏”的巡边路,动作在“时、空、力”中的夸张与变形完成身体的表达,刻画栩栩如生的形象。“牦牛”的离开,更是“点睛之笔”,增强戏剧性。情绪以拉齐尼·巴依卡克制、隐忍的表达直击观众内心,有血有肉的“人”的感动是无以言表的。最后一场“舍身”将所有人迁至喀什大学的午后,纱幕后,无“实物”的场景再现,可谓是“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在具体的戏剧结构中以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舞蹈动作塑造了临危不惧,面对生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导演选择用肢体演绎冰湖,将生活场景艺术化,接近真实的同时更具感染力。这鲜活生动的形象所透视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紧抓时代楷模精神,以平凡榜样的故事牵动着观众的心。

舞剧《忠诚》剧照 黄凯迪 摄 

  休戚与共的精神追求 

  “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在这片独特的区位上,在冰峰雪岭间,中国军人将满腔热血挥洒在祖国边疆的边境线,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里,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家风传承、理想信仰、善良勇敢、坚毅守护的忠诚。舞剧以塔吉克族特有的“鹰舞”展现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抗争的民族性格特征,以及超脱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联的精神追求。

  艺术创作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相依、与民更始,才能发人深省。它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舞剧《忠诚》在时空意义上拥抱“当下”,是表现真实人生轨迹的题材,它带着红色精神对现实生活产生“话语”,与当代社会生活发生碰撞,用肢体弘扬真善美,以应有的社会影响力鼓舞我们学习楷模精神,在肢体艺术的推动下,与时代精神休戚与共。以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及其基本动作为主要舞蹈语言,根据内容、剧情、人物设定进行融合编创,将根植在塔吉克族血液中的坚强意志,通过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以“鹰”的舞姿动作贯穿始终,使“舞”深化“剧”,编导将独具特色的塔吉克族“鹰舞”和塔吉克族婚礼习俗中欢歌乐舞的场景巧妙编创和运用,在不同语境下通过不同的动律,形成不同含义的表达,在巡边路上、训练场中,展翅的雄鹰铿锵有力,是英勇的象征。在军营里、婚礼中,塔吉克族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鹰的舞蹈”的编排,使舞台具有沉浸式体验,增强戏剧冲突同时感受塔吉克民族的热情与魅力,体会这沉稳有力、动静结合、骤然顿挫的独特舞蹈文化。

  《忠诚》以“舞”作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承载者,深化主题、深描精神、深挖文化,将塔吉克民族舞蹈同时代楷模的精神相融合,在“正在进行时”的语境下丰盈观者的内心。这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同传递与融合,使舞剧内容丰富充实、结构完整、题材新颖,将舞蹈与国家、民族紧紧相依,以“舞”的形式推动“剧”的发展,弘扬休戚与共的精神追求。

  一语多意的创作内涵 

  “天地有大爱而无言”,倾其一生,驻边守边,用自己的责任与道义照亮边疆,照亮帕米尔高原的每一块界碑。无比坚强的毅力、超人的意志,用生命成就大爱。《忠诚》以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英勇事迹为主线,回望其一生,多维度的创作将这忠诚的大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剧《忠诚》内涵深刻,编导以英雄事迹映照其一生,一支“接力棒”的传承,一走就是七十年;一块“红丝巾”,引出超越时空的对话;壮烈的“托举”,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这一语多意的诉说,深化主题的同时凸显戏剧结构及人物刻画,通过“多意”的戏剧冲突将主题赋予更深刻的内涵。舞剧最后,舞台下起纷纷扬扬的“雪花”,这是对“帕米尔雄鹰”的思念,编导借肢体营造出寒风凛冽的冬天,妻子阿米娜的出现牵动在场所有人的心,这是穿越时空的对话,“红丝巾”成为贯穿整场感情部分的“线索”,是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见证,在洁白的雪花中,红丝巾象征着超越生死、忠贞的爱。

  两个时空里的苦苦寻找,这份失去挚爱的痛苦使我们潸然泪下;随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切入,“雪花”与红花,这红与白的映衬,产生视觉冲击。以圆的队形突显饱满丰富的美感,制造出悲壮的环境意象,看似简单的队形,在音乐、灯光、道具等融合构图,凸显对英雄的敬仰与缅怀,感受这份舍己为人的大爱;在同一画面中,展现着三代人为国守边的坚定意志,这三代人践行着对祖国忠诚的爱,以“九块方格式”分割舞台,将演员放置不同空间中,分不同层次作相同的舞蹈动作,通过产生的强弱关系与演员一同完成“剧”的言说任务,导演通过改变空间“活”化舞台,突出戏剧情节,明晰言说语汇。“爸爸!”此时,人声的插入道出无限思念,这是对整场舞剧的总结与升华,共产党人之“大爱”是忠诚为国、忠诚为民、忠诚为家。

  作为真实人物题材的舞剧创作,《忠诚》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在遵循实际的前提下将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搬上舞台,走进英雄不平凡的一生,这是弘扬共产党人精神的课堂。接力是最好的缅怀,在拉迪尔·拉齐尼“我长大也会当一名护边员,优秀的护边员”的声音中,我们每个人都从时代楷模的身上接续传递了这红色信念!

  (杨林系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徐晓晨系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020级研究生)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