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资讯

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

时间:2022年05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80年前,在抗日烽火中,那个杨家岭的春天,我们党组织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年前,在2014年10月那个北京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路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锚定了航向。

  相隔72年的时空,两次《讲话》精神内核遥相呼应,成为中国文艺事业两座不朽的丰碑。

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

——北京舞蹈学院召开“为人民而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八十周年研讨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之际,为致敬经典,因应时代,北京舞蹈学院于近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为人民而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研讨会。会议围绕“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两次讲话精神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研究”“党领导艺术教育办学经验研究”“为人民而舞的价值和实践研究”“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等议题展开。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北京舞蹈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校内外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代表1500余人云参会。

  ●巴图(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的发言主题围绕何为《“为人民而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舞蹈艺术事业的价值追求》展开。他指出: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年以来,党领导文艺工作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发展道路。“为人民而舞”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实践要求,是党的文艺方针在舞蹈领域的历史映射,是中国几代舞蹈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与中国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宝贵的历史经验。何以“为人民而舞”?他提出八点主张:需要思想的烛照,艺术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思想的指导;需要党性的光辉,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党和文艺关系的核心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需要人格的辉映,艺术家人格从人民中来,本质是对人民充满生动的、丰富的和真实的情感,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需要人民的立场,应自觉将个人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自觉将人民作为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克己的修为,艺术工作者自觉以人民性解放个性,以人民性约束个性;需要斗争的精神,要高扬社会主义精神,启迪思想,激活梦想,以坚定的文化立场和自觉的艺术行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需要时代的赋能,艺术工作者应该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坚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大格局中,登高临流,使人心旷意远;需要艺术的实力,只有人格修为、文化修养、艺术能力相统一,才能跳出鲜活的艺术的生命力。

  ●黄豆豆(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的发言题目是《文艺座谈会精神与中国文艺发展路向》。他指出:自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年来,中华民族在危难时期筚路蓝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发生的中国奇迹不但包含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执着坚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包含着中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80年前的《讲话》精神,仍然指引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造一种相匹配的新文艺。他分享了参加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的体悟,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艺德修养的重要性,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的谆谆教诲。

  ●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的发言主题是《坚守人民立场,繁荣舞蹈事业——从延安〈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文艺论述中的一条红线》。他全面深刻阐述了人民性是中国文艺最重要的本质,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其中贯穿了一条鲜明的红线——以人民为中心。首先,高扬人民性的文艺是中国文艺最重要的本质。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地提出和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多年的文艺实践中,为人民大众创作的导向已经成为文艺事业方向的根本方针。其次,人民的文艺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的火热生活当作审美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文艺中的人民性,必须集中体现在文艺与人民的深刻关系上。第三,人民的文艺,是尊崇真善美的文艺,是长征路上的精神火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民文艺大道上,文艺工作者必须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努力创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图为研讨会现场,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

  ●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的发言题目是《终生坚守的方向》。他以年少时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起点,畅谈了他的艺术生涯。正是受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感召,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服务的方向让他铭记了一辈子,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将33年的岁月奉献给了基层文艺工作,在调回北京舞蹈学院后,他依然遵循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的文艺方向,从人民的实际文艺需求出发,在开创社教系、设立国标舞专业、音乐剧专业、把中国民族民间舞独立为一个专业等问题上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深情地说,只要是人民的需要,这所最高舞蹈学府就应当给以满足。对此,他终生不悔。即使在离开领导岗位之后,他依然关注国家文艺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人民的需要出发,竭力为普通学校的美育普及奔波呼吁。吕艺生教授用一生的经历坚守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方向,给新时代艺术学子上了鲜活生动的一课。

  ●江东(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音乐与舞蹈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的发言围绕《‘讲话’与‘新秧歌’的兴起》展开。江东援引史料回溯历史,还原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背景、初衷、发表及其影响,分享作家丁玲在《讲话》倡导下改造思想、转变思想的例子,讲述了舞蹈家吴晓邦、盛婕夫妇携带幼儿去延安参加革命的历程。他指出,对中国现当代文艺史来说,延安文艺座谈会毫无疑问是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国现当代文艺发展的重要基石。他还讲述了在《讲话》影响下新秧歌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援引毛泽东同志对新旧秧歌划分的标准进行阐释。认为讲话是对革命文艺历史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集中表达,是马克思主义文论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共文艺政策的代表性言论。而新秧歌运动以专业文艺知识分子为主导,劳动群众积极参与,在双向互动,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新秧歌的热潮,是“五四”后文艺事业民族化、大众化探索的结果,是《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文艺知识分子与民间群众协同互动的成果。

  ●景小勇(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发言围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创作展开,主题是《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他指出,作为现象级的艺术作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创作和运行过程中,团队重点把握了五个问题:一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推动舞台艺术发展;二是选好题为艺术创作把好方向;三是深入生活、严谨认真、打造艺术精品;四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五是积极推进《只此青绿》的IP转化。他还总结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功的四个因素: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素材;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获得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三是强强联合的集体创作保障了作品的优良品质;四是有效的传播和推广运营,挖掘和延展了舞台空间。《只此青绿》是国家院团在新时代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代表作,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为人民而舞。

  ●张海君(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会长)的发言主题是两次《讲话》精神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他指出,两个讲话在服务对象、文艺创作导向、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文艺工作创新等方面一脉相承。一是都回答了文艺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二是在文艺创作方法上都强调深入人民生活,三是都阐释了党的领导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性,四是都回答了文艺工作要不要创新的问题。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三个方面新的要求和期待。一是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发挥文艺的作用;二是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文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他认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以两次《讲话》精神为引领,继续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高度(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围绕北舞推出的《建党百年百部舞蹈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展开发言。他首先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到人民中去吸取创作源泉,创作让人民满意的作品。他指出,北京舞蹈学院建校近70年,一代代舞蹈人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心系国家,肩负使命,为中国舞蹈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2021年北京舞蹈学院的百年百部经典舞蹈艺术作品线上展播线下演出,赢得了海内外一致好评。他通过群舞《山歌》谈作品的创作动机,强调艺术创作来自于人民,也要回馈于人民。他最后指出,不断深入到人民当中,与人民共舞,才能借助传统素材,让中国舞蹈创作再上一个台阶。

  2021年12月,北京舞蹈学院“为人民而舞”百年百部舞蹈作品专场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

  ●许锐(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进行了题为《从舞蹈的视角看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艺精神与当代价值》发言。他从舞蹈艺术本身的角度出发,对延安新秧歌运动产生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艺发展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他指出,以新秧歌运动为代表的民间歌舞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最及时、最显性的一个艺术样式。首先,延安新秧歌运动确立了当代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新主体、新路径和新内涵。延安文艺表现在新秧歌运动当中,凸显了以人民性树立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建立了艺术创作的一个宏观方法论。其次,延安新秧歌运动在新与旧的表达和转换当中,建立了与时代、与传统紧密联系的价值追求。最后,延安新秧歌运动体现出舞蹈艺术在视觉传播和身体传播上的独特价值与影响。他提示在当下关注舞蹈艺术的传播特征和艺术规律,在今天的科技影像时代,要充分借助新传播手段推动舞蹈艺术发展。从延安再出发,思考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的发展路径,以更多的探索促进文艺发展,带来文艺发展新的春天。

  ●沈宝莲(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作了《刻史铸魂:延安木刻中的延安精神》的交流发言。她首先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延安木刻的关系看延安木刻的转向,指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作者开始自觉自愿地深入生活,思想感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深入人民群众和实际斗争当中,了解了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拓宽了木刻的创作题材。其次,延安木刻是延安精神最直观、最生动的书写。要用好延安木刻丰富而生动的红色资源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延安木刻与延安精神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延安精神是延安木刻的思想内涵,延安木刻是延安精神的图像表达。她最后总结,延安木刻所展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在于其不仅是对作品形式的追求,更是对作品所展示的主题思想的追求,对时代主旋律的书写。

  ●金浩(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发言的主题为《跨越时代的经典——四种版本的舞蹈作品〈黄河〉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他指出经典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各个艺术门类都在演绎着《黄河》这个经典题材,具有穿越时代的强大感召力。北京舞蹈学院的艺术工作者们满怀激情,以音乐“黄河”题材作为舞蹈创作的动机,古典、芭蕾、民间、现代四大舞种都有其“标杆式”的作品流传,以各自不同的舞蹈语汇与表现手段诠释了黄河精神的丰富内涵,成为教学剧目的经典范本。2021年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为人民而舞”——百年百部舞蹈作品专场演出活动的线下演出盛况空前,不同版本《黄河》的齐聚更是意义非凡。“为人民而舞”呼应着80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指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经典艺术作品《黄河》还会不断地去演绎、赓续,不断地进行艺术创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永放光芒!

  ●黄奕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系党总支书记)作了题为《〈杨家岭的春天〉——在创作中学习》的发言。她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在参与创作《杨家岭的春天》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第一,寻根溯源,接受延安精神的深刻洗礼。第二,品读先贤,体会文艺工作者的精神世界。第三,重温历史,深切感受文艺的刀锋力量。第四,面向自己,坚定艺术创作的使命意义。她表示,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此次创作的意义和作为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延安时期,艺术家把祖国的命运扛在肩上,现在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扛在肩上。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创作团队要围绕“为人民而舞”的创作理念,为人民育才的教育理念,把激情、感动和体悟化作动力,努力将思想转化到舞台呈现中,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集聚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

  ●王亚彬(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作了题为《洗濯磨淬——为人民起舞,争做人民艺术家》的发言。她结合自己从事舞蹈艺术的经历,指出自己从事舞蹈艺术近30年,回忆起初学舞蹈时前辈们的教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文艺要为大众服务”。作为代表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更深刻体会到,文艺工作者要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既要把握好方向,兼顾好艺术与市场,产出守正创新的内容,肩负起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她还结合参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百年百部舞蹈作品巡演和新创作作品剧目的经历,表达了新时代青年舞蹈家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砥砺前行,争做人民艺术家的追求。

  ●郭磊(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围绕新时代文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对经典舞蹈作品的创作分析指出,第一,人民性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办学指导、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一个根本遵循。第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与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一脉相承。他以舞剧《井冈·井冈》等作品为例,指出要实现文艺创作的高峰,就要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料,提炼素材。第三,文艺为人民,学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以古典舞《黄河》为例,指出舞蹈创作与审美追求、学科专业、立德树人息息相关,舞蹈高等教育在本质上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后,他希望通过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院应做进一步梳理总结,在新的形势下,面对现实题材的创作和人才培养的挑战,要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创作出新的有价值的高峰作品,为国家的文化艺术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