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热点推荐

打造中国舞者的“梦工场”“加速器”“新引擎”

时间:2018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打造中国舞者的“梦工场”“加速器”“新引擎”

  ——记第五届“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

  

舞蹈《俑2》剧照 高 尚 摄

  舞蹈《极简物理》剧照 王徐峰 摄

  舞蹈《俑2》——以汉代出土舞俑为原始形态的肢体语言,结合多媒体技术和光影手段,将“过去”和“已逝”的形象进行想象性激活,最终在剧场空间呈现出发髻高耸、体态婀娜的汉代舞俑意象群,亦为“舞蹈是活动的雕塑”做了生动注脚;舞蹈《撞》——朝鲜族音乐与舞蹈元素“撞上”现代肢体语汇,是传统与现代的相撞,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相撞,是有形与无形的相撞,也是个体与时代的相撞。

  由中国舞协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的品牌项目——第五届“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简称“培青”)成果展演系列活动近日在京举办。在作品展演中,既有《俑2》这样继去年“培青”作品《俑》升级后的新作,也有《撞》这样跨界尝试的全新创作,一直“在路上”的他们有沉淀,也有再出发。正如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感叹:“‘培青’五载,在这个有专家护航,类似人才孵化器和创作练兵场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舞蹈编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成长起来。”

  本届“培青”成果展演系列活动历时8天,汇集了今年“培青”委约编导的6部最新原创作品:田湉的《俑2》、池咚咚的《撞》、胡沈员的《暗夜彩虹》、文小超的《三十二章节》、宋欣欣的《草民》、龚兴兴的《没有孤岛》;1部驻地艺术家作品:胡磊的《极简物理》;1场舞蹈影像展映:刘梦宸的《3和13亿个》;以及4位新锐编舞扎西旺加、沈盈盈、闫贝妮、陈骏汇聚而成的《慢热集》。12部作品涉及现代、古典、民族,以及戏剧、装置等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呈现出开放多元的艺术创作观,也体现出青年创作者将当下生活的感悟及艺术的积累注入到作品中的渴望与努力。

  近年来,舞蹈创作已不再拘泥于剧场,而是走向美术馆、遗址建筑等剧场外更广阔的空间,呈现出舞蹈艺术突破空间限制的新型发展趋势。记者了解到,“培青”在培养青年编导的同时,不断探索舞蹈本体的延伸,调整完善项目的发展与方向,并尝试触碰更为广阔的艺术实践边缘。今年“培青”与美国旧金山舞蹈电影节合作推出“2018美国旧金山舞蹈电影节中国舞蹈影像群展”,10部“培青”选送的舞蹈影像作品也于10月在美国旧金山进行中国舞蹈影像专题展映。与此同时,“当代舞蹈双年展”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预计将于明年推出。“培青”已不再是单一的舞蹈演出,而是从舞蹈到多种艺术形态的跨领域的交互与融合,意在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接触、学习、观摩、思考的机会,以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新颖的创作呈现方式,为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也让观众从剧场到户外,从镜头到双年展等多元视角去重新看待舞蹈、认识舞蹈、理解艺术,从中生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

  作为努力走在舞界前沿的品牌项目,“培青”自2014年设立以来吸引了大批青年舞蹈编导、舞者及相关从业者,特别是体制外的新文艺群体,培养了赵梁、费波、谢欣、尹昉、赵小刚、周莉亚、念云华、巩中辉、戴剑等41位新锐青年舞蹈家,推出了《一撇一捺》《yào》《大象·一念》《我和妈妈》《你好陌生》《凉亭》等47部优秀的原创舞蹈作品,并组织了近百场演出。该项目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北京走向全国,先后在重庆、福州、杭州、长沙、上海、南京、天津等地陆续开展“培青”项目,推动当地有潜力的舞蹈艺术人才的挖掘与发现,促进当地舞蹈新生力量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培青”积极探索与香港文化艺术界合作交流的新模式,收获不断。如2017年“培青”委约作品《没有大象》获邀参加第47届香港艺术节,将于2019年3月以全新版本亮相香港文化中心剧场。这种驻地合作为两地青年编导在探索舞蹈剧场更多可能性上提供了契机与平台。

  在不断培养、发现人才的同时,“培青”也特别关注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青年艺术家走进社区、高校、企业,与基层的舞蹈爱好者、青年学生展开近距离艺术分享与交流,将新形式、新作品、新理念带到全国各地,促进各地、各个层次的舞蹈爱好者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拓展舞蹈交流的新视野。同时,还定期下到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志愿服务培训,真正做到文化艺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大众。五年来,该项目不断吸引舞界新生力量的注入,并积极联络新舞蹈群体,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凝聚力与影响力的青年舞蹈联盟,帮助他们实现“舞蹈梦”。

  “中国舞蹈的创作格局发生着令人欣慰的变化,青年编导们能沉下心来,专注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及对舞蹈创作的思考,聚焦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执著于对个体精神与生命的表达,视野在拓宽、观念在丰富、境界在提高,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形式背后精神的缺失,个体情感表达的丰富与大情怀传达的匮乏等一些舞蹈界一直存在的问题。”罗斌表示,“未来五年,我们将反思过往路,蓄势再出发,以更努力钻研的精神、更开放的态度、更科学的方法、更有效的手段,帮助更多青年舞者更快更好地成长,最大限度地激发舞蹈创作人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舞蹈创作的审美旨趣与价值追求,拓宽舞蹈艺术的创作与传播格局,让‘培青’品牌项目成为中国舞蹈人才实现自我的‘梦工场’,壮大舞蹈创作人才队伍的‘加速器’,优化中国舞蹈创作生态的‘新引擎’,从而助力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