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舞蹈话题

新时代舞剧应有新故事

时间:2018年05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朱小凤
0

  新时代舞剧应有新故事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作为舞蹈、戏剧和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舞剧的特点是常用写意的方式讲述故事表现人物命运。中国有着悠久的民族舞蹈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舞蹈艺术繁荣时期,留下了气势恢宏的乐舞史诗《大武》《九歌》。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迎来我国舞蹈艺术蓬勃发展时期,以追求中国新舞蹈要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为鲜明立场,以肩负起用进步的舞蹈艺术鼓舞人心、教化人民为使命。那时的中国舞剧立足现实生活对民族民间舞蹈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创作演出了一批高艺术水准的舞蹈、舞剧、歌舞作品,民族舞剧《宝莲灯》、民族舞剧《小刀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民族舞剧《铜雀伎》、古典舞剧《红楼梦》等,这些作品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展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唤起了当时舞蹈人对中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激发起那代人学习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遗产的热情。那时的舞蹈人一方面向传统民族文化学习、向人民学习,为发展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奋力探索、创作,又积极学习吸收外国古典芭蕾、现代舞、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精华,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在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在国际友好交流中起到了独特的文化桥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们的舞蹈人看到了民族舞蹈艺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努力探索开拓具有创新作用又能立足本土采撷众华面向世界的中国舞剧发展道路。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反思反观中国舞剧作品,甚感与新时代中国舞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我们还没做好面对新时代的精神准备和创作准备。我们缺少特别能创作的舞剧编剧队伍,尤其缺少青年编创队伍。我们更缺少对舞剧评论的关注关爱,致使舞评难以形成对舞剧创作的引领力量,这样直接导致我们的原创力疲软。检视我们的创作,热衷中外经典作品改编,疏于表现当下现实生活。进入践行中国梦的伟大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条件下,我们的舞剧创作应摆脱重古典轻当下、重改编轻原创的创作倾向。舞剧创作人员应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去发现去表现践行中国梦的奋斗者形象,讴歌当代英雄形象;用充满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精神的舞剧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和新时代当代英雄的故事。不能把表现时代主旋律视为畏途。尊重舞剧艺术创作规律,做好艺术转换,做好创新表达。尊重市场规律,好看是硬道理。用舞蹈语汇、用舞剧形式讲好新时代新人物的新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形象、中国力量。

  对于舞剧作品的生产序列而言,舞剧编剧是第一生产力,然而舞剧编剧没有形成可观的队伍,更缺乏优秀的后继新生力量。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当下舞剧作品生产线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在创作风气和关注现实生活上没有蔚成风气,在培养创作队伍上没有蔚然成阵。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舞蹈人应该不负人民重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全体舞蹈人应不断奋进,凝聚起舞蹈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努力创作出反映时代大趋势、人民大呼声的舞剧作品,用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的新故事是中国舞蹈人的使命担当。时下,拿不出与时代同步而行的优秀作品,在舞剧创作上有“高原”没“高峰”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些在创作上呈现“高原”状态的作品多是文学作品或中外经典作品的改编,而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短缺,必须扭转这种尴尬被动的创作局面。

  从扭转观念做起。我们既尊重中外经典、学会向经典致敬,我们也要擅长尊重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把创作的聚焦点放在人民践行中国梦的伟大新生活中,到人民为践行伟大中国梦而拼搏的火热新生活中去找新故事、新人物,鼓励创作者创作那些践行伟大中国梦的精品力作,鼓励用取材于当下生活的舞剧力作传递中国精神、呈现中国力量、彰显中国形象。

  从重视舞剧编剧做起。没有好的舞蹈剧本,一切都是虚妄的,应该把强化舞剧编剧队伍提到重要日程,应该像关注、培养、培训优秀的舞蹈演员或舞蹈大师那样关注、培养、培训舞蹈编剧。我们的舞剧事业繁荣发展呼唤像曹禺、老舍这样的编剧大师,在舞剧创作中不能一直把目光停留在改编成功的文学作品或成熟的电影作品上。

  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做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舞剧也要在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创作,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进行艺术的提炼,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用舞剧作品反映人民践行伟大中国梦的精神面貌,从人民的呼声、情绪中挖掘新故事、新人物。

  从加强舞剧评论队伍的建设做起。无论是生活生产还是艺术生产,生产链完善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新时代中国舞剧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批批舞评人才贡献力量。

  从培养观众群体做起。在大众迷恋娱乐狂欢的审美风尚背景下,观众热捧影视,而把观看舞剧视为曲高和寡,这样就不能较好地发挥舞剧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提高艺术素养的作用。不适应观众就没有市场,不引领观众就没有未来。因此,艺术家们在策划开展相关艺术活动时应该将可以起到培养观众群体的细节纳入其中,把培养老、中、青观众群体的有效方案都提上日程。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