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舞蹈话题

来自舞者内心的生命力量

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牛 萌
0

  来自舞者内心的生命力量

  ——观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有感

  纪念陈爱莲从艺六十五周年纪念作品——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日前在京上演。作品分为六场一序一尾。舞剧高度浓缩了文学原著中的经典桥段,以宝、黛、钗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舞者的精彩演绎,集中展现了中华儿女数千年来蕴含在心底的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舞者的舞蹈生命到底可以有多长?这是笔者在观舞前困惑已久的问题。而在观看了陈爱莲的舞蹈之后,笔者感受到舞蹈艺术可以使人“逆向生长”。这种“逆向”并不是违背客观规律,而是人类自我的升华与潜力的挖掘。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而弗洛伊德曾提到“本我”、“自我”、“超我”,人类如何在本能之上守住“自我”而达到“超我”?这种“超我”是一种对世俗的超越,也是对“本我”与“自我”的反哺。而舞剧《红楼梦》中“黛玉”的扮演者陈爱莲不仅是对于舞蹈本体的展现,也是对于舞蹈本体的超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陈爱莲的独舞片段,其中加入了中国古典舞技巧动作,包括:控后腿、跪下腰、串翻身等。不仅如此,舞剧还融入戏曲元素以及水袖技艺。除此之外,在第六场《黛玉焚稿》中,陈爱莲双手微颤、蹒跚而行,表演极具张力、情绪耐人寻味,肢体语言充满神韵且技艺并重、韵味十足,显示出陈爱莲从艺数十载不凡的舞蹈功力与极强的表现力。其次,舞剧中的中国古典舞风格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仅有五十多年的建设史,但舞韵舞风与国风相连,从中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含蓄之美、中和之美、圆融之美,不啻为中国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舞蹈种类之一。

  舞剧《红楼梦》是陈爱莲从艺六十五周年的经典之作。从《春江花月夜》到《红楼梦》,对于舞蹈艺术六十五年的坚守可以看出陈爱莲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舞剧第三场《黛玉葬花》中,陈爱莲的舞姿并不仅是技艺的炫耀,相反,通过舞蹈的塑造,她的舞蹈生命好似彩绸飞舞一般绚烂夺目。

  至此,笔者想到“黛玉葬花”的哲思或许就在于:无论花开与花落皆是自然的规律,无一人可免。对于舞者而言,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由于舞蹈表现所需要依托的人体与时间是相悖而行的,因此作为一名舞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既幸运又悲哀的。悲哀是因为舞者永远是时间的“仆人”——舞者从小习舞苦练功夫,可真正在舞台绽放却好比昙花一现,时光之短暂令人瞠目与忧心,最后捱不过岁月,便急流勇退了。可笔者在观看陈爱莲的舞蹈时,并没有原初印象上规则悖论的感受,相反,却感受到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及自我掌控力,这种力量不是外化的、浅显的、具观赏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经验式的心灵力量。它来自于舞者内心深处,是一种高度的自我认知与思想延伸。陈爱莲引领人们冲破岁月的禁锢,而达到一种“跨越”时间、探索舞之极限的境界,从而也使欣赏者重新认识舞蹈的内在含义——舞蹈并不仅是一种塑造和优化人体的手段,而是人类展现人生观、寄托情怀的生命体验。

  舞剧《红楼梦》不仅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提炼与再现,其同样也是舞剧主创对于文学著作进行的艺术化的解读。而欣赏者在观看舞剧《红楼梦》时主要在看什么?笔者认为,着眼“舞之匠气”不如聚焦“舞之匠心”——感悟舞蹈人对艺术不断坚守的高尚情操与博大情怀。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