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评论

书法的深度

时间:2019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衡正安
0

倪宽赞(局部) 褚遂良(唐)

煎茶七类(局部) 徐 渭(明)

  书法,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独特的审美艺术,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它的兴趣和爱好,在传统社会里,产生了庞大的书法家群体、涌现出了数量繁多的精品力作。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书法俨然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甚至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书法具有相当的深度。这个深度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深度、审美的深度和笔墨的深度。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所以书法和汉字、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物化。中国文化是有精神深度的,而书法能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反映这样的深度,以适应不同的书法文化需求,所以,书法和文化精神紧密相依、互为深浅。说书法有文化上的深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国文化本身有深浅之别,是有核心层和外层之别的,不同文化类型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显然,书法也是能反映这种不同层面的;二是书法在强调文化深度的同时,也强调文化的广度,有了广度才能丰富,具有丰富性才有厚度、才有意味、才有深度、才经得起推敲、才更有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因此,作为书法创作主体的人而言,具有文化上的深度才有可能理解和创作出具有深度的书法,因此书法自其诞生之日起,不仅和文化紧紧相连,也是在文化的推动下得到发展和深化。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审美现象,是和中国哲学思想互为表里,共同演进、发展的,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表现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在不同时期随着哲学思想的嬗变、交融、碰撞,不断的变化、发展、提升,与之相契合。总体上来说,老庄的无为散淡、儒家的中庸厚德、禅宗的涤除玄览等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最早的甲骨文是人神沟通之媒介,有着明显的神秘宗教性,魏晋之后文化人对书法的主动参与使其审美功能开始自觉,特别是玄学思想对文人的影响,更是将这种精神渗入到书法的书写之中,才有了晋人的尚韵书风;儒家的中庸理想深深地影响了唐人书法,其法度完备、森严,造就了唐人尚法书风;禅,似一把切玉刀,禅意对宋代书法的影响使宋人摆脱了唐法而尚意;明代书法恣肆纵横,显然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摆脱程朱理学的羁绊,体验一种心性的感受,以达到知行合一;再看看清人,他们反溯三代,在篆籀碑版尚质之风盛行下创一代碑学,挽明人后期过于孱弱之疾……这些无不是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度,带来审美的变化而同时走向审美意境的深度。

  书法作为一门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艺术,已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精湛的笔墨系统。不管你有多少文化,有多么深的文化精神,审美认识有多高、意境有多远,但如果没有长期的锤炼并掌握这套笔墨系统,肯定成为不了书法家,如果你的笔墨技巧没有相当的深度就不会成为优秀的书法家。所以,书法的笔墨是成为书法家的第一要义,而笔墨的深度也决定了一个书家的高度。书法的笔墨深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书法技巧的掌握。在正确的笔法基础上,没有退笔如山、成竹在胸、庖丁解牛的书法功夫和用笔技巧,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书法家的。二是对笔墨的理解运用,在书法技巧掌握的基础上,通过深厚的文化传统修养对笔墨深度的理解,即在创作中感悟到千里阵云、万岁枯藤、力透纸背等意象思维的笔墨深度,并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因此,笔墨的深度必须通过书法技巧来实现,而技巧只有经过相当的锤炼才会升华,才能达到笔墨的深度。

  书法艺术和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应该是从浅到深,从俗到雅,从白到文,一步步、不断地走向深刻,只有沿着这条路向的书法发展轨迹,书法才能稳定、才能不断走向深邃,而不是表面上的形式构成和炫技。如果我们理解了书法文化、审美、笔墨的深度,就可以明了传统书法的基本精神、掌握书法创新的基本规则,也就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在外界的影响下,在继承和创新、现代和传统的矛盾冲突中彷徨。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