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评论

建立理性对话,为书法健康发展论辩

时间:2018年05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瑞田
0

 建立理性对话,为书法健康发展论辩

——“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的沉思
  近日,中国书协网站公布了“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评选结果,104位活跃在创作第一线的书法家入选。应该说,此展是一个美学语言独具的展览,是书法批评强势介入的展览,是思考当代书法创作、探求未来发展的展览。在中国书协举办的不计其数的展览中,这个展览让笔者觉得陌生、不同寻常,总觉得分量很重,总觉得有话要说,甚至对“学术批评展”不明就里,并有几分疑虑。
  书法创作需要创新,书法展览需要深化。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我们需要具有思想内涵、理论深度的展览,进一步探究书法的当代性问题,厘清书法批评的使命,推动书法创作的繁荣,把文化自信,落实到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性阐扬。
  展览主题明确——“现状与理想”。现状与当代性息息相关。书法的当代性,由历史积淀、审美心理、社会观念、现实理想等共同决定。书法家的当代性创作必须遵循传统语言的指令,在此基础上,又被现实艺术观念左右。这种情势,自然要求书法家既要面对社会现实,也要具有与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维。“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入选的104位中青年书法家,是当代书法创作群体的冰山一角,无疑,这个冰山一角成色醇厚、质地优良,足以代表当代书法创作的真实水平。第一,传统功力深厚,艺术视野开阔。任何艺术门类的当代性,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他们讲的是人类历史,却也契合书法艺术发展的特征。各代遗留的甲骨文、金文、摩崖碑刻、文稿、诗稿、手札等,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动力来源。文字依存的器物、笺纸,实用功能已退出当下的社会生活,但文字依然鲜活。当代人在这些鲜活的文字中浇铸新的生命情感,注入现实审美趣味,传统书法产生当代性,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第二,从思想教化到精神审美,书法的文化结构转型,书法的形式感、视觉化被普遍认同。第三,中国书法步入展览时代。以往书法的功能性、实用性、闲适性,让位于欣赏性、礼仪性、功利性。在突飞猛进的社会变革中,书法不能固步自封,但紧随时代的现实抉择,又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是书法家文化形象的变化。以往的文人群体退出历史舞台,知文知书、先文后书的文化生态被颠覆,当代书法家可以不是文人。另外,对书法文辞的误解几成常态:鼓噪书法家不读书,认为书法作品的成功与否与文辞没有关系,更有甚者宣称写错字、白字的书法作品,依然是优秀的书法作品。
  至此,我们看到的当代书法,有融合,有分裂,在新旧重叠和相互渗透中,在蜕变与超越中显示了错综复杂的运动系统。为此,我们认为,书法的当代性是对书法创作的综合要求,要传统,也要现实,要思想,也要艺术,要形式,也要内容,要古雅,也要时尚。它涵盖了书法家与时代趋向相适应的主动精神和感应时代气氛的自觉意识,体现了我们对古老书法艺术的崭新理解。
  这时候,批评需要介入。“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的关键词是“批评”,这是展览的特殊性,也是展览的亮点。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展览是有想法的,是有目的的,是想解决问题的。毋庸置疑,当前书法创作的丰硕成果,业已成为我们的文化骄傲;也不容置疑,当代书法创作的整体状态存在阶段性误区、局部性病灶、发展中难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书法批评需要思考的问题。站在学术理想的层面,对中国书法进行整体性反思,从历史到现实,从书法到书法家,从观念到风格,从功能到价值,确定书法的当代性意义,是书法批评的重要使命。
  书法批评的任务在于分析、研究书法家的创作和作品,遵循艺术规律,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当代书法的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也许书法批评在书法创作的整体环节上作用模糊,被误解的时候总是比被理解的时候多,因此,书法家对书法批评要么不明其理,要么冷漠,要么心怀敌意。参与“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的个别作者也有疑虑,担心批评家不留情面,最后被批得灰头土脸,难以抬头。这是对批评的误读。“批评”一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但是,我们习惯性地愿意以动词视之,对“批评”一直恐惧或拒绝。批评的含义尽管包括批判,然而更多是在艺术规律的层面,予以客观讨论和实事求是地争鸣。我们缺乏自由讨论的文化习惯和心理准备,书法界尤甚。“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让书法批评回到书法创作现场,让书法家和书法批评家面对面,研讨、论证一个时期书法创作的得失,在肯定中发现问题,在否定中看到经验,反思当代书法创作,考量书法家的文化深度和精神状态,尽最大的努力,扫清书法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书法批评不在场的书法界是有危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俄国文学界的批评弱化忧心忡忡,他说:“当代批评所以无力(顺便说说)的原因,是在于这种批评变得过分退让,含糊,要求低,满足于那些十分渺小的作品,赞美那些勉强还算过得去的作品。它是跟它所赞美的作品站在同一个水平上的;你们怎么能要求这种批评对读者有生动的意义呢?”不错,当代书法批评要以俄国彼时的文学批评为镜鉴,不能退让、含糊,更不能只会鼓掌、唱赞歌,要冷静、客观,要立场坚定,名副其实。
  “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给当代书法创作和当代书法批评提供了同样的机遇:一方面,在104位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中,确定书法的当代性所包含的思想观念、生命情感、审美取向的综合性特征;另一方面,书法批评的介入,建立起平等、理性的对话姿态,为真理论辩,为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论辩,把积存已久的问题摆到面前,大胆解剖,势必获取新的艺术顿悟。
(编辑:邱茗)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