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人物

游目骋怀,尽显风流

时间:2019年07月3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古 铁
0

  游目骋怀,尽显风流

  ——谈盛军的篆刻艺术

书道千秋(篆刻) 盛 军

  知道盛军,是因为他的篆刻。盛军作为出道较早的书法家、篆刻家,他在篆刻艺术中流露出的才情以及追求,都十分令人敬佩。盛军的书法、篆刻和论文多次入选国内重要书法篆刻展览,并多次被聘为展览的评审委员。20世纪80年代初,盛军在中国书法、篆刻界崭露头角,并在多年的艺术追求中逐步形成清逸典雅的个人风格,为艺坛瞩目。

  盛军篆刻平实儒雅。在他的刻刀下,汉满白文印的敦厚朴实、黄土陵的光洁挺拔与气韵畅达均尽情显露。他将二者交汇、融合,并参以己意,诞生出淳厚古雅且通俗耐品的艺术风貌,黄土陵篆刻精神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其用刀看似厚拙老迈,无张扬与恣肆,然虚实相生,偶方于圆而浑厚华滋,具有古典美。同时,学古而不泥古使盛军既能避开时人藩篱,又能赋予古典以新意,妙得古今之融合,彰显独特风格。

  篆刻家形成风格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透露出篆刻艺术从临摹到创作的学习过程。篆刻家成功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但天分和艺术气质是决定成功与否的要素,有人认为是天生的,有人认为是后天培养的。具有艺术气质的人通常更“多情善感”,多情即为感情丰富细腻,特别是一些崇高美好的感情,一些具有社会性质的感情。就像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因而,不同的艺术家面对同样的世界也会表现得缤纷斑斓。但对于盛军来说,其笔端、刀下蘸满对生命的热爱,他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激情,总是在不断探索,这就是盛军功成的主要原因。

  盛军生在矿山、长在煤海,性情里就带着煤矿工人的直率、大气、雄浑、奔放,又多了一份属于艺术家的沉思和细腻,“印如其人”在他这里得到验证。他的篆刻,豪放中透露着灵动和细腻,风格粗犷奇崛而沉稳恣肆。其印画之境为刹那间生成,充斥着魅力。

  盛军善于不断出新,熟悉他的人皆知,其印风变化过程就是他不断学习的过程。盛军学习古玺、汉印、流派印、西泠八家及现代印等优秀作品,书法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印从书出,他的印作有刀感、有笔意,在方寸间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秦印、汉印的精气神韵和现代气息。盛军对书法艺术的苦苦探索也显示着他做为学者型艺术家的智慧、机敏。从精神格调看,他的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是一脉相承的,细细品读,其中却蕴含着许多精微的变化。他的书法取径高,其法简,简单之调的本质即是复杂的极致,因此其作品蕴含着深意、新意。他的小篆,传统得很活泼、典雅得很俏皮,立意很高。

  近年来,盛军在印章风格上又有新突破。他在追求似而不似之间有了深层变化,体现出篆刻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在处理刀笔关系上,已是炉火纯青;在处理朱白关系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上他对篆刻工具极为熟悉,不论是在寿山石上传情达意,还是在青田石上奏刀抒怀,或是在巴林石乃或陶瓷印材上笔走龙蛇,总能恰当地找到合适的刀感,选择合宜的篆字,再落到自然和谐的印面上。在他的作品面前,欣赏者通常得以自然地渐入其境,再慢慢领悟其作品的艺术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清代方薰说:“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但用篆刻表达意境,须通过作品本身的章法构图、篆法变化、刀笔关系、朱白对照等等来体现,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心境、思想。从宋元起,尤其是从西泠八家开始,艺术家开始重视艺术感受和印面的视觉效果,包括艺术家个性的张扬。盛军在创作中,常把印稿摆满一桌一床,在那里细细选择,这个过程有时要很久很久。当印稿确定,则落刀如疾风骤雨,顷刻而就,不修一刃。所以我们观盛军印作,那种灵动的爽利,那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的创意,投射出的是他追求高妙意境的拳拳之心。

  篆刻,因表现手法单一而复杂,因空间狭窄而广阔,因色彩单一而丰富,又因情趣纵横而纯一。从古至今的大家们,无不在这方寸之间尽显英雄本色,在这小小的“宇宙中”爆发出自身巨大的能量。

  盛军的作品已然摆脱了纯熟和机巧,走过了刻意和经营,逐步在向自然和谐、意趣天成的方向迈进着。这是一条简单而艰难的路,但我相信他能够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在下一个未来时间里,不断超越自己,给世人一个永恒的惊喜。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