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评论

杨晓阳:国家画院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时间:2014年01月27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朱永安
0

  从成立涵盖各个艺术门类的下属机构,到频繁牵头举办各种大型展览;从延揽大批艺术名家扩大画院队伍,到吸纳“体制外”当代艺术风云人物引发热议;从改变传统结构建立专聘结合管理模式,到争取政策、资金推动画院实体扩建……上任以来,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动作不断,从未停止对传统画院机构的改革,而面对各种质疑时,他也从不讳言国家画院这个“国家队”所追求的就是“大而全”。和传统画院给人留下的“静态”印象不同,中国国家画院的似乎非常“喜动”,经过多方争取,眼下,中国国家画院院址东扩工程又将拉开帷幕。

  日前,杨晓阳接受《美术文化周刊》专访,阐释了中国国家画院的主张和做法。

  美术文化周刊:不久前,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一般看来,画院艺术家主要从事艺术创作,国家画院在艺术理论研究方面有什么优势?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是从中国画研究院发展而来的,“文革”中后期,周恩来总理注意到全国很多重要的艺术家受到了不同的冲击,为了保护这些艺术家,就邀请他们到北京进行创作。“文革”结束后,秩序恢复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集中为国家的楼堂馆所等创作作品。创作任务完成以后,有人建议把这些老先生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画院,这样对于抢救国画、书法等将起到更好的作用。中国画研究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但是当时请的基本上都是画家、书法家,研究方面还没有顾及到。

  随着发展,我们逐渐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工作,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后已经成立了理论部。我于2009年开始担任院长,由于我之前在艺术院校工作,所以在搞全各个专业的同时,特别强化了理论研究工作。除了聘请全国重要的美术理论家作为研究员外,我们的很多课题也需要年轻人参与。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和计划中的课题“中国画院史”“中国古典画论经典翻译”“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国写意论”“中国国家美术发展战略研究”等,老先生们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都是各有专长,这些大的课题个人很难完成,都需要组织集体推进。于是我们申请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想在老先生、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让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参与完成这些研究课题。

  目前,中国国家画院通过专聘结合已经囊括了中国美术各个门类的学科带头人,所以在国家部门评定的时候,国家画院因为人才优势完全具备进行博士后研究的能力和资格,不像学院是一级一级升上去的,国家画院直接获得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

  美术文化周刊:国家画院近年来组织了很多展览,我们看到“写意中国”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但是展览作品内容往往超出一般理解的写意概念,其中甚至有写实油画作品,如何理解国家画院推崇的“写意”?“写意”能否概括不同的艺术表达?

  杨晓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考虑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产生艺术。艺术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低级动物本质的不同是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艺术是人对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思考的表达。人对生活有自己的认识,所以人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就是写意。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人创作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出来……这就是艺术的本质。所以我们叫“写意”,写意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艺术最根本的任务——把我们的意思写出来。“写”在《说文解字》中叫做“泻”,写意就是用不同的形式把我们的思考表达出来。

  用“写意中国”来代表中国国家画院的追求,也符合我们的院训——“大美为真”。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是“天地人” 一体,西方人讲“以人为本”,中国人认为这样不够,“以人为本”是以个人为本?还是以小集团为本?还是以民族、国家为本?或者以人类为本?即便是以人类为本,也会出现破坏自然的现象,所以这样不够。我们叫“大美为真”,这个“真”是本真、本质,但是在表现方法上我们不是简单追求写实的、自然主义的“真”,而是写意的“真”。 不是说用写实的手法就不是写意,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不是一个画种、一种风格或者技法。

  美术文化周刊:和美术馆、博物馆不同,画院是中国独特的产物,管理规范、发展趋势乃至存废问题等都曾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您认为中国各级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杨晓阳:有人说中国的画院现在有“一大三老”,国家画院最大,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以及江苏省国画院相对历史悠久。总的来讲,随着中国国家画院改革的推进,大家逐渐对画院体制的改革有了一个参照,全国画院近几年的发展甚至比前20年都要活跃,基本建设、发展方向都日渐明晰,国家画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当前画院建设应该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清楚国家设置这样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的和任务。国家画院确立了创作、研究、人才培养、收藏和普及交流五项任务,这五项任务不仅是国家画院建设和努力的目标,对各省画院的建设也有一定参照意义。但是画院建设应该是分层次的,各省画院应该有各自的任务,国家画院应该大而全,各省画院建设重点不在大,应该发挥优势,在于专、精和自身特色。民间画院可以作为公立画院的补充,有自己不同的追求。这样全国画院的格局才会丰富多彩。

  美术文化周刊:国家画院目前已形成“一部、八院、五个中心、十个基地”的格局,近年来国家画院引进了很多艺术家,包括一些从事当代艺术所谓“体制外”的艺术家。对于国家画院的改革和“扩张”,外界也有一些争论,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未来国家画院在机构设置上是否还有新的变化?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有哪些重要工作需要推进?

  杨晓阳: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美术大国,中国应该发挥政府的组织力量,有一支美术的“国家队”。历史上,汉代就有宫廷画家,宋代宫廷画院由宋徽宗亲自主持成立,一直到清代有如意馆,大致上中国历代都有宫廷画家、画院。从这些记载来看,中华民族重视美术历史悠久,美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美术方面如果任其民间野蛮生长,就不能与文化大国的身份相适应。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民间发展、自生自灭的美术只会在低层次徘徊,通过国家画院对中国美术进行整合、探索很有必要,这样才能让文化发展与经济同步。以前大家认为文化、美术应该任其自由发展,通过国家画院近几年的整合、改造、发展,形成了对主要美术门类的全覆盖和老中青结合的人才队伍,以及体制内外、专职与聘任相结合的结构。实际上中国国家画院体现出其引领作用,已经发展成一个引领中国美术发展的机构的雏形。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画院的基本结构、格局已经形成,未来我们不再扩大,将进一步在完善调整、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等方面发力。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东扩工程将正式启动,建成的中国国家画院将比现在大5倍,建筑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从硬件到软件,中国国家画院将来会是一个更具特色的国家级画院。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