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人物

丁绍光:用一幅画来建一个巨型当代艺术博物馆构想

时间:2018年09月21日 来源: 作者:张立红
0

  当今世界,新的科技媒介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如同19世纪末照相术的诞生对绘画造成的冲击那样,在视觉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3D影像、动漫作品使人类的视觉感官体验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境界。新技术的出现导致艺术中很多重要的表现手段发生了变化。比如绘画的神秘感逐渐削弱,绘画从具象写实发展到抽象表达……过去绘画能够呈现宏大的场景,给观者无比的感官体验,现在这种效果用电脑便能制作出来。巨幅的头像呈现在大楼一般高的屏幕上,效果非常震撼。当下,新技术尤其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的出现,将视觉感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绘画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如果其他艺术可以取代绘画,那么,绘画本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对画家个人来说,如果被其他艺术,或被其他艺术家取代,那么,他也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因此,以上的变化是整个美术界、绘画界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涓涓细流,其中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随波逐流。但如果此刻诞生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像一个巨峰把水流挡住。河水在此猛烈汇聚,随即波澜壮阔般奔流直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样的巨峰,是承前启后的大师,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人类历史中很多灿烂的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譬如三星堆,米开朗基罗……,这些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巅峰。“巨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他还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一种可以超越时空的精神。米开朗基罗、贝多芬的技法,和现代的工艺技巧相比不足为道,目前的技术水平远胜从前,但是,米开朗基罗和贝多芬们的精神是现代人无法超越的。尽管过去的技术不如当下,但如果一个艺术家掌握了他那个时代的前沿科技,那他一定是那个时代的“巨峰”。同样的,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如果不能掌握当下的最新技术,那他也一定不能代表今天这个时代。因此,要想成为当今时代的“巨峰”,则必须要与时俱进。

  这么多年以来,丁绍光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当代绘画和科学结合的问题——如何利用最新科技完成当代绘画的创新。他的作品——一幅陈设于文化广场的大型彩色玻璃拼贴画,这幅画的尺寸达到了365平方米,巨大的画面加上彩色玻璃的强大表现力,使得呈现效果非常震撼。由此,他开始设想做彩色雕塑,内部打光,外部用彩色玻璃拼贴成画。此后,他又试图把他的绘画做成球形建筑。过去的建筑框架都由直线构成、色调单一,自从有了现代钢筋骨架和计算机绘图技术,便产生了各种变形和线条,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例如鸟巢。当然不会满足于此,他大胆设想能不能用整幅画的线条,作为一个建筑的主体结构。以前画家所画的线是绘图的线,现在使用最新科技将整幅画的线条变成钢筋等材料的建筑结构线,同时,线和线之间可以呈现不同的绘画效果。据丁绍光介绍,现在有一种新技术,可以用化学物质粘接不同色彩的玻璃,其结构相当牢固可靠,且不影响玻璃颜色的表现力。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接后,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颜色都不尽相同,加上玻璃本身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也可以是介于透明和半透明之间,这些不同的质感又导致色彩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美丽、有趣、魔幻……应有尽有。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到,顶层透明的水云状玻璃,拥有非常好的透光效果,光线可以直射室内。博物馆,剧院,艺术馆,图书馆……建于其间。丁绍光希望它能将十大艺术门类、从古典到现代各种派别都容纳进去……让人们得到充分、有效地交流,唯有充分的沟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包容和创新,进而促进彼此的成长。丁绍光还把下面5层设计成超大型停车场,就好像是一个雕塑的基座,可以起到稳固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个构想,丁绍光与建筑家汪克合作,并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汪克认为现代科技完全可以实现丁绍光的设想——底盘厚重,完全可以撑起整个建筑。该建筑不像以前的建筑壁画那样,先建好楼房然后请丁绍光为其作画,因为如此一来对丁绍光的创造力限制极大,很多美好的设想便无法实现。这种从项目伊始便通力合作的全生命周期建筑雕塑,让丁先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得到建筑专家的认可后,丁绍光做了长远而全面的规划。许多人建议把这个建筑叫做“丁绍光艺术中心”,丁绍光闻后摇摇头,他将这个建筑命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

  丁绍光认为,如果使用具象的形象设计建筑,会令人感觉不够宏伟。他心目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心是非常宏大的。因此,一定要做成球体,这样从正面看它是一个具象,而从四周观察则是圆润成形,从另一个侧面看则是富含抽象韵味。沿着球形的、由整幅画的线条构成的建筑漫步,看到的景象一会儿具象,一会儿抽象。大众始终看不懂匪夷所思的抽象绘画,艺术大师始终无法表达清楚抽象绘画的内涵含义,终于可以用这样一种良性的互动令彼此相互沟通。此外还有一个奇思妙想,设计成球体会使建筑呈现出水波纹的效果,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文化主旨;同时也让一个宏大的建筑显得轻盈自如,给人漂浮大海的感觉,好像天外来星一般,象征着在宇宙中翱翔的、自由的星体,诠释着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理念。

  因为是圆球,说建筑的内部装帧也可以非常有创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展现印象派,浪漫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的作品,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结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动态美。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感受来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技法的千姿百态的美,还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和视角出发,去发觉不同的美,创造变化的美,充分享受包容、自由、和谐、美丽的幸福人生。除艺术功能外,他还设想将建筑的中间部分作为商业用途,以便在同一个建筑内,容纳庞大的产业,以便让世界各地的艺术衍生品,各大名牌品牌店汇集于此……用内部的投入产出来实现创收,让中国现代艺术中心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丁绍光(1939.10—),杰出的美籍华人艺术家,现代重彩画大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版纳晨曦》。同年,为尽孝赴美定居。1990年在日本东京国际艺术大展上,被选入14世纪以来世界最杰出的百名艺术大师,排名第29位,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1993—1995年,他的六幅作品(包括《西双版纳》《催眠曲》《文化与教育》等作品)被制成邮票和限量版画,由联合国向全球限量发行。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术展——“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1997年在上海大剧院创作巨幅作品《艺术女神》,2009年为上海文化广场创作由30万块玻璃组成的335平米大型彩色玻璃壁画《生命之源》。2017年出版传记《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并与雕塑家合作为2018年冬奥会创作雕塑——《和谐》。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