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话题

融入生活 实现工艺创作时代价值

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焕
0

   生活与工艺息息相关,美好的生活需要有精美的工艺来点亮。工艺发展之初,其被制造出来是为了使用而不是为了欣赏,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工艺品的追求不断提升,除了满足物质属性以外,对观赏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古代,因为受封建统治阶级宫廷贵族阶层追求奢华极致精神理念的影响,传统手工艺往往追求繁缛、矫饰、“鬼斧神工”的风格,使本应为现实生活所用的设计品逐渐脱离了生活和实用,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分工的细化,乃至虚拟空间的扩张,传统意义上的家园也面临解构,很多与之共生的生活习惯、栖居方式也随之湮灭,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人也逐渐异化。时代的变迁,引发了社会审美和功能需求的变化,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工艺在当代的创作趋向亟须重新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及新的社会语境中,工艺美术家的创造如何激发人们在生活、工作与休闲娱乐时去挖掘传统审美新的价值和内涵,由这些价值和内涵所建构的未来工艺美术文化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值得所有设计者和手工艺人深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工艺美术要回归现实,回归生活,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实现其实用价值最基本的职能,这也是时代赋予传统手工艺服务当代人民生活的神圣职责及历史使命。工艺与寻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传统生活中的厅堂、书房、斋堂、居室、庭院、休闲甚至城市空间以及环境艺术等方面都需要工艺美术的参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今天的手工艺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手工艺设计理念,把关注点放在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上,真正实现手工艺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第五届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以美好生活为主题,面向全国,以自由投稿的方式征集展品。并以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分为“耕读传家”(书房/文房)、“敬天法祖”(斋堂/宗祠)、“清赏雅玩”(长物/摆件)、“锦绣兰闺”(卧室/闺房)、“圃院晴光”(庭院/花园)6个部分,以情境化展出的方式,用当代大国工匠的艺术语言,呈现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工艺文化。希冀以此抛砖引玉,一方面挖掘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潜能;另一方面引导整个工艺美术群体的创作走向健康审美的尺度。第五届双年展主题性创作的引导,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鼓励与刺激,都促使着传统手工艺向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转换。未来的工艺创作要明确地转向大众文化审美方向,注重实用与观赏并重的设计理念,以当代、全新、开放式的国际视野,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的趋势。

  让工艺文化回归大众生活美学

  工艺审美活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工艺之美是实用之美,工艺要与生活的实际用途相结合,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另一方面,观赏性是工艺的外在物质表现,没有观赏性的物品没有审美价值,工艺之美还要体现在其观赏价值上。工艺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工艺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审美化的进程也随之逐渐加深。在一个全民平等的时代,民众不分贵贱尊卑都可以享受工艺带来的使用功能和美的愉悦,工艺要服务于大众,工艺文化就要回归大众生活美学。

  首先,服务于大众的工艺应该是健康的,其形态之美是结实的、无害的健康之美,要经得起恶劣条件的考验。其次,当代生活美学所追求的意境,是简洁、朴素及追求环保、内敛的价值观和审美,崇尚艺术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追求生活化与艺术化的统一。

  工艺文化在大众生活美学中的渗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茶具的生产始终保持实用与艺术化的统一,尤其是宜兴紫砂壶比较明显,在实用的基础上也体现其审美性。其他如龙泉青瓷、汝窑、定窑、景德镇、德化的茶具生产也开始走日用化与艺术化统一的路子。另外,近年来日用餐具及生活用具的生产上也逐渐向艺术化方向发展,不仅质地越来越优良,而且从器型到装饰图案都越来越丰富,当代设计元素的形式美感逐渐增强。家居装饰中的工艺设计也开始向当代审美转化,比如景泰蓝镶嵌的灯具,用传统的工艺打造出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图案和外形;刺绣、织锦甚至陶瓷装饰制作的屏风从题材内容到外观装饰都有了很大改观,设计制作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其外观设计体现出作为工具存在之外,亦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装饰美化作用。比如将便携式优盘做成各种挂饰,将手表与刺绣、点翠、景泰蓝、金属等各种传统工艺结合。诸如此类,将生活用品艺术化的设计理念已成为当代工艺设计的常态。

  为美好生活而创作,反映当代人的生活,体现作品的当代性,是当代工艺的设计理念及创作方向。置身于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必然要服务于其所存在的时代,其工艺革新必然要传达出这个时代的精神价值,工艺文化回归大众生活美学正是这个时代精神需求的价值体现。

  让工艺文化融入公共空间

  在现代人的生活空间中,手工艺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以各种形式进入人们的家居生活,而且逐渐延伸到更多的公共空间领域。比如广场环境、道路、建筑中也开始广泛使用陶瓷、石雕、景泰蓝等工艺元素,不仅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兼具观赏艺术性。

  当然,工艺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不是现在的发明。我国古老的建筑中就有很多传统技艺,如廊檐飞角、砖石瓦当的雕饰工艺等。现代的高楼大厦似乎已找不到工艺的痕迹,这种工艺文化的缺失会成为现代文明的一种遗憾,因此, 让传统工艺走进大众视野,传承文化基因,展现文化自信,是每一个手工艺人的神圣使命。当代工艺在公共空间中的发挥是以当代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与具有公共性质的空间进行组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将当代工艺、当代科技与当代材料相结合的公共性艺术,如景观园林、灯光、喷泉、音响、雕塑、壁画中的工艺设计,以大胆的艺术方式突破人们的固有认知与视觉经验。例如,北京市珐琅厂在室内外建筑装饰、城市景观工程等环境艺术景泰蓝装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传承人钟连盛带领的工作室团队,除了不断开发景泰蓝艺术精品、礼品和旅游纪念品外,还成功制作了大型城市景观工程《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等景泰蓝大型室外喷水池,以及首都机场专机楼景泰蓝装饰、地铁14号线景泰站景泰蓝装饰工程。昔日高高在上的宫廷工艺,在当代手工艺人的传承和创新设计下,已经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绽放着新的艺术光彩。

  在全球化的时代,工艺不再显得“高深莫测”,也不再是少数权贵的特权之物,而是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公众的审美。工艺介入公共空间与公众互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并成为促进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够改变创作者与政府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能够成为激发公众向积极性改变的力量。

  工艺应用仍有巨大拓展空间

  在历史的进程中,工艺的材料在不断地拓展,工艺的品类在不断地增多,工艺的题材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可以说,工艺的革新从来就不曾停止过。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材料及加工技术,比如金属工艺、合成纤维、新型陶瓷与纳米材料等,逐渐进入工艺设计领域,不断被运用到产品设计与生产中。体现绿色、环保、科技的新工艺是当代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新材料、新工艺必定催生新美学的发展,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实现当代工艺美术转型的必经之路。对于新兴的材料,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眼光去对待,而不是一味地排斥。传统工艺使用天然材质是当时时代的选择,当代工艺在科技的力量下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科技仍在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仍在不断涌现,手工艺在科技的力量下必将呈现其强大的功用性。在人工智能即将覆盖全球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工艺在技艺革新、题材选择、服务方式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工艺在未来的应用仍有巨大的可拓展空间。

  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会产生相应的工艺为之服务,我们应该用宽容、开放、带有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用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引导当代及未来的工艺创作向着正确、健康的审美方向发展,让工艺美术真正实现服务于大众的实用与审美功能。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