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话题

描绘共和国新形象——2019中国美术回眸

时间:2019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0

使命(中国画)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李玉旺

伟大的丝绸之路(油画)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 娜依拉·阿玛多娃(阿塞拜疆)

  2019年,对每一个中国美术家而言,都是将会留有重要记忆的年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为业界回顾和总结新中国美术之路提供了契机,特别是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众多美术展览、创作、研讨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示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特点,呈现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新兴特点,更展现出2019年乃至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的“美术形象”。

  国家立场:描绘新征程的壮美篇章

  有着70年光辉历史的全国美展,是美术界最重要的文化品牌。2019年,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13个展区展出22个门类的4485件精彩之作,其门类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年画、连环画、插图、漫画、漆画、综合材料绘画、雕塑、建筑、动漫、陶艺、实验艺术、平面设计、装帧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和工艺美术等,代表了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整体发展状态、学术水准与探索风貌,以富有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的艺术风采,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华诞献上一份精神审美的厚礼。12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在京举办,更以573件作品的宏大阵容书写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昂扬奋进的时代篇章,凸显了新时代美术创造的民族精神。

  展览中,一幅幅凝聚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画作让观者产生巨大共鸣:所展示的普通建筑工、消防员、解放军官兵、都市青年、快递小哥等形象,以崭新视角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所描绘的农村电商、乡镇企业、高铁网线、集装箱吊装等场景,以宽广镜头截取中国发展的标志性图像;所刻画的知识精英、科研团队、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和民族生活群像,艺术展现了当代人文风貌;所记叙的建党伟业、抗联故事、延安岁月等革命历史片断,以凝重笔触抒发对英烈的讴歌、对初心的永志。展览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多姿多彩的样式,艺术地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壮美篇章,展现了新时代的万千意象,也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华审美风范,是广大美术工作者艺术追求与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体检阅,也是当代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纵观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热切回应时代和人民的期盼,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多姿多彩的样式,艺术地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壮美篇章。可以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充分展现了当前美术界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的形象,呈现了当代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形象,更以视觉艺术的形式显现出当代追梦征途上的共和国形象。2019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也有助于美术界理清中国美术于今日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站位与立场,思索与远眺中国美术如何在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中美术作品如何突出体现中国的文化立场,切实建构以中华民族文化本体为基础的美术形象。

  人民视角:用历史眼光观照当下的个体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大美术馆都举办了主题鲜明的展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翰墨流金——中国国家画院经典美术作品展”、浙江美术馆举办了“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浙江美术馆开馆10周年美术作品展”,以及济宁市美术馆举办了“心灵之光——济宁市美术馆当代名家邀请展”等展览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以生动丰富的视觉语言勾勒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用气势恢宏的丹青画卷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2019年的这些主题性展览,丰富而多维地展现了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不懈斗志和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这其中,“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集中展示了中国美术业界的精品甚至经典之作:颜文樑的油画《南湖》,何红舟、黄发祥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充分体现了蓄聚于人民、蓄聚于艺术家灵魂深处的巨大力量;刘海粟的油画《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孙滋溪的油画《天安门前》等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传达了蓬勃向上的精神与力量;冯远的中国画《我们》、广廷渤的油画《钢水·汗水》等作品涌动着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饱含着艺术家真切的情怀与担当;陈坚的水彩画《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李传真的中国画《夕阳欢歌》展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9年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各大名家的回顾之年。“为新中国造型:周令钊先生百岁艺术展”“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等以20世纪重要美术家个案为原点的展览与研究活动,呈现诸多20世纪美术名家的创作之路,共同构筑了新中国美术的形象。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展览和纪念活动,更注重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回归到创作现场之中,从中提炼出艺术方法论层面的重要经验,由此丰富了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家与时代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用历史眼光观照当下的个体,试图把个体放在一个更大的学术语境中进行观察,从而展现了艺术家的形象以及艺术家画笔与刻刀下人民的形象。

  国际影响:衍生出多层面的文化意义

  透过展厅入口的层层纱幔,色彩与光影交织出的数字“8”极富象征意义,一场全球113个国家的美术家共同绘就的文明交流的多彩画卷徐徐展开——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于金秋在北京举办,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参展艺术家共595人,参展作品共计640件,外国(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194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其他多媒体作品。本届北京双年展参展的中外作品,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既保持着东西方各国不同文明的艺术特色,又吸收了其他国家文明的艺术元素。在艺术创作上,一方面“以我为主、我自为我”,另一方面“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呈现多元互补、万紫千红、奇花竞放、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这也正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为代表,中国艺术在2019年更加宽阔地走向世界舞台,更加具备中国文化的视角——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题“Re-睿”源于对本次双年展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的回应,策展人吴洪亮通过展览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两条线索,营造一段让观者回归本心的路径。2019年的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和展览,越来越体现出中国美术家对全球文化态势的分析和思考,尤其注重把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与当代创新相融合的成果推向世界,中国美术界越来越有信心打通国际艺术展览、创作与交流的渠道,把今天国际的各种舞台空间和中国的平台连接起来,从而衍生出多层面的文化意义。

  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科技发展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都为艺术的创造生产传播助力,形成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类和当代艺术的展览与创作能够及时捕捉许多新的现象,能够探讨科技艺术中的社会责任、社会伦理乃至人际关系等尖锐的命题。这也更促使在2019年,创作和展览的形态更为宽广、驳杂而丰富。今日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文献展“机器人·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举办的数字艺术展,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的20多个新媒体展览在全国各地展出,使得整个社会能以一个更综合的视角来关注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话题,同时看到快速发展的科技革命与艺术的关联性。美术设计的创作与展览更呈现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特征: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国制造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珠海国际设计周等一批展览和设计作品的出现,既反映了国内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特别注重中国设计和国际设计的比较,更加注重与公共文化之间的关系,兼容多门类艺术的形态、思路与发展。

  回望2019年,美术界的创作、展览、收藏、教育、理论研究,都彰显了美术发展的蓬勃态势,更多了文化自觉下对传统的诠释和追寻,对民族化艺术创作的虔诚与敬仰;2019年的中国美术,既有美术展览与创作带来的新气象,也有集体记忆下对历史的叩问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们共同绘就了新中国美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崭新形象。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