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话题

曾鸣:艺术振兴乡村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作者:李静
0

  从清末开始,存续了五千年农耕传统的乡村逐渐走向衰落。之后自五四启蒙,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发起乡建运动,到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再到今天的乡村振兴,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前赴后继深入广袤的农村,力图开启民智、改变落后面貌,人们称之为“乡建”。

农道乡建团队在英国乡村考察

  “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乡建最好的时代。”新一代乡建人代表曾鸣说。曾鸣是艺术乡建的发起人、农道艺宿区制作人,他和农道联众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乡建团队,全国各地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创造了一批如郝堂、三瓜公社、阜平、樱桃沟、小堤、戴河村、排扎等知名案例。

  农道联众的开创者孙君是中国乡建的领军人物,主持实施过近百个乡建项目,其中,郝堂村最为成功,也是新时期乡建的开局之作,连续多年美丽乡村评比综合指数都排在首位。

郝堂,中国乡建开局之作,乡村振兴全国示范点

  孙君认为,应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重点在于“让小鸟回来、让年轻人回来、让民俗回来”,恢复乡村的活力和生机。孙君到郝堂做的第一件事是资源分类,第二件是规划村庄产业。郝堂盛产信阳毛尖,“郝堂茶人家”就是孙君为郝堂做的产业定位,这让村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基础。如今的郝堂不仅风景如诗如画,新建房、旧房改造、污水处理、内置金融、养老、乡村旅游、民俗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经验。

  

行进中的阜平,全县域精准扶贫与乡建示范

  “阜平项目的涉及面和体量是最大的,中国城乡统筹委、绿十字和农道二十多支队伍长期驻扎在那里,全程陪伴式乡建,规模史无前例,耗时也较长。从建成情况来看,目前乡建的集大成之作应该是三瓜公社,硬件、软件和运营都是全国的标杆”,曾鸣介绍说。

三瓜公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乡建集大成之作

  这个位于安徽巢湖的普通村落,用最质朴的理念去做,没有大拆大建,一样让乡村更美好;没有舍本逐末去迎合招商,年轻人百分之百回来就是最大的产业;没有为旅游而旅游,反而成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去年旅游人数超六百万,今年有望破千万。

  孙君和曾鸣都是艺术家出身,当问及原因时,曾鸣说:“艺术起源于乡村,艺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在种地,艺术与乡村、与土地有着天然的联系,东西方都是如此。三百六十行唯有艺术家能在乡村待得下来,艺术家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高度一致。做项目有两种:一种是干活、一种是作品,前者是设计工人、后者是艺术家,前者批量复制、后者每个都是唯一。为何九成以上的旅游景区亏损?而周庄、凤凰、郝堂、乌镇、三瓜这些非常好,因为都是艺术家做出来的。在我们眼里,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乡建是一种文化,没有不好的乡村、只有不够好的乡建人。”

  中国乡村近年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农村人能进城买房、城市人下乡只能租房,人才无法双向流动,这也是乡村凋敝的原因之一。

  “很多城里人都有帮助农村的理想与情怀,包括一些富人,但要讲方法。农民不要扶贫,他们更需要自力更生,需要尊严。用救济的方式帮扶,有时候是一种善意的伤害,”曾鸣说。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扶贫和穿衣戴帽式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农道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套从硬件、软件到运营的系统振兴方法。硬件是通过规划设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的美感,留住乡愁;软件重在扶智,培养农民的新技能;运营则是示范性的,让村民开眼界,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再结合新村民计划,让年轻人快速返乡、防止乡村返贫。

  艺术的根源在乡土,艺术家的造型、原创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改造民居、提升乡村的风貌,还能极大的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图为漫画家白卜旦在为田铺村民题写标牌,改造后充满艺术气息的村落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开始自发经营客栈、乡宿或餐厅,年轻人快速回来,曾经凋敝的村庄逐渐恢复生机。

  提到“新村民计划”,曾鸣道出了个中原由,“我和孙老师,还有艺术家团队,这些年从宋庄、戴河村、蔚县,到阜平、食草堂、开封,一直在探索艺术、文化振兴乡村的方式,有成功、有失败,更多是有了经验。这几年各地都在模仿画家村、艺术村模式,但成功者极少,几乎所有叫艺术小镇的都没有艺术家、叫文创园的没有创意人。因为国情,以及特殊的土地制度,很难让我们的艺术家在乡村扎下根来。但是乡村又急需要这样的人才,补充新血液,于是孙老师提出了‘新村民计划’,农道艺宿区就是这个计划的重要部分”,曾鸣说。

  世界最大的艺术区宋庄,这里住着上万名艺术家,相关从业人员十余万,无数造型各异的工作室、美术馆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朝拜。宋庄村民是艺术的最大受益者,早已脱贫过上了体面富裕的生活。但是,因为艺术家工作室产权纠纷长期无法解决,导致许多艺术家心灰意冷,不得不选择离开。

  农道艺宿区一般选在自然、人文和交通环境俱佳的区域,适宜生活、也有发展空间,至少是艺术家喜欢的地方,这些优秀的人才通过这个渠道迁往各地,给地方上发展文创产业带去了难得的机会。

  文化部在十三五文化扶贫方案中提到,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富民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文创产业区,曾鸣现在与多个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农道艺宿区,一方面给地方输送优质人才,另一方面也为扶贫、就业创造条件。

  艺术家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戴河村的命运,村里原来的老手艺人也重获新生。秦皇岛的戴河村是较早吃螃蟹的,成功引入了一批艺术家,并成为艺术院校的热门实习基地,戴河村被誉为中国第一个乡村文创园。

  目前,曾鸣正与保定市阜平县合作,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部分,在四个村落中实施他的艺宿区项目。阜平是著名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曾经为抗战和新中国的建立做过许多贡献。阜平毗邻雄安新区,距北京2-3小时车程,2020年前将开通高铁与机场,区域优势非常明显。在这里,曾鸣已落地“太行花海”等多个项目。当地政府非常支持艺宿区的建设,并制定一系列土地、财税、基金方面的扶持政策,譬如:允许艺术家以平价购买到大产权土地,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可以自己设计和建造工作室美术馆;对建筑设计、展览活动、艺术创作优异者给予较大的补贴,让大家能踏踏实实的安家、安安心心的发展。

  在艺术家的协助下,农民自己种植、制作的花宴,引来全体村民围观,参与者现场一度激动落泪。孙君说“方向如果不对,再怎么努力都没用”。而现在他们踏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着新村民计划。除了引入艺术家这样的外来人才,农道也非常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因为艺术家的到来,激活了乡村原有的手工业,曾鸣顺势对具有一定手艺技能的农民进行培训,原来的铁匠学铁艺、木匠学木艺、泥瓦匠学陶艺……老匠人的手艺得到创新发展,农闲时从事副业也增加了收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得以相应解决,封闭的环境得到逐渐开放。

  曾鸣眼里的艺术乡建,并非简单的在乡村办个活动、给墙上涂涂鸦,而是通过硬件、软件、运营与新村民计划,让艺术家能真正扎根于乡土。租房租地的方式都不可持续,宋庄就是教训。这些新住民带来了知识与阅历,给乡村注入新的血液,与原住民共同振兴乡村

  不忘初心,其实就是不忘亿万小农,不以农民为最终受益者的乡村振兴都是违背初心。曾鸣和农道团队,用艺术家特有的方式,让乡村美起来之余,让艺术回归乡土、协力乡村振兴,成为持之以恒的事业,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艺术家可以安家落户搞创作,让农民过上体面滋润的生活,这也成其朴素的心声。

(编辑:段冉)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