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银幕世界

从《人潮汹涌》看国产翻拍电影的改编困境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涛
0

从剧本到影像,都要精准地“保留”或“舍弃”

——从《人潮汹涌》看国产翻拍电影的改编困境

电影《人潮汹涌》剧照

  今年电影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人潮汹涌》,拥有“不老男神”刘德华和“浪姐皇族”万茜的演员组合,是一部翻拍自日本名作的黑色喜剧,在上映前曾被很多观众及影评人视为春节档“黑马”的最有力竞争者,然而最终获得的票房却并不理想。事实上,这样的“惨败”其实同影片的质量和口碑并无太大关系(豆瓣评分7.1分,在春节档上映影片中位居中上),而与排片、档期选择、营销等因素密切相关。

  围绕《人潮汹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展开,那就是它作为“翻拍电影”的改编策略。该片翻拍自201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盗钥匙的方法》,原作由内田贤治导演,堺雅人、香川照之、广末凉子等主演。原影片的主线情节是落魄的小剧场演员和冷酷的杀手之间因一次意外(踩到了大众浴池的香皂而滑倒)交换了身份,从而导致双方的命运转折,这样一种情节设定被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人潮汹涌》中。

  >>“翻拍”的困境

  “翻拍”作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通常取材于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佳作。近年来,国产翻拍电影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从《十二公民》《麻烦家族》《小小的愿望》到《“大”人物》《解忧杂货店》《来电狂响》,从《你是凶手》《西虹市首富》《我知女人心》到《嫌疑人X的献身》《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误杀》……这样一种“翻拍风”一方面彰显了国产电影在剧本创意方面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文化产业界“IP导向”的弊端。

  而这些国产翻拍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很多都不尽人意,往往会被贴上“水土不服”“不及原作”“毁坏经典”的标签。观众也已经慢慢掌握了国产翻拍电影的“套路”:买下外国优秀电影的版权,进行流水线式改编“创作”;再借助当红明星的流量大肆宣传,快速出片以赚取票房。尤其很多翻拍影片大都会进行简单粗暴的直接“汉化”,于是暴露出“水土不服”的“悬浮”之症。

  相较而言,《人潮汹涌》其实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文学剧本和视听语言方面的大胆创新。即便如此,影片的口碑还是无法同原作相比(《盗钥匙的方法》豆瓣评分高达8.5分)。从改编的角度来说,其缺陷主要存在于剧本层面。作为一部荒诞喜剧,原作紧密围绕“生活之匙”展开,强调生活虽然造化弄人、阴差阳错,但只要掌握了打开生活的钥匙,就能把握存在的真谛。围绕这一主题,剧情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展现人生百态。然而,《人潮汹涌》虽然在一开始表达了相似的主题,却在半途中开始浓墨重彩刻画无趣老套的爱情,而后稍稍转回黑色荒诞风格,最终却落脚为“人潮中我们是匆匆行走的无名之辈,感谢身边人的支持,更要感谢一直坚持向前的自己”这样的鸡汤式说教。因此,影片的主题显得混乱不清,观众自然也一头雾水。

  此外,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也存在漏洞,例如周全(刘德华饰)为何被民国戏片场的灯光一闪就想到片头一幕而恢复记忆,片场灯光和停车场灯光有何关联?新媒体主管李想(万茜饰)缘何帮周全付了房租,她的生活重心怎么就从工作压力转向爱情梦想?陈小萌(肖央饰)放弃杀人任务也就算了,如何因为爱流浪猫狗就爱上了目标对象?晖姐(黄小蕾饰)本身并非黑社会因此才请杀手,但为何最后自己变成了大反派且残酷杀人?曾久蓉(程怡饰)作为全片“最有心机”的角色,似乎一直在蓄势待发,最终竟完全掉线而只在结尾字幕中被“绳之以法”?这些情节经不起推敲,人物角色自然也难以树立。

  这样一种困境,其实反映出翻拍电影在改编时的重要症结:原作之所以成功,往往在故事方面经过了反复推敲而几乎无懈可击。如果需要增删改动,那就得在剧本方面下足功夫,否则就可能会陷入不伦不类、进退维谷的境地。

  >>“落地”的策略

  当然,《人潮汹涌》在进行改编时也有一些值得肯定之处。翻拍影片变得“悬浮”而无法落地,往往是因为它所营造的生活和文化空间无法令观众感到熟悉和认同,因此翻拍电影在环境和场景方面必须得精打细磨。《人潮汹涌》将故事背景放在上海是非常合适的,那里既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又有破落的旧区民宅,因此能满足叙事的多重需要。而影片借由几个人物不同的生活空间和职业环境,将后现代大都市中普通民众差异化的阶层状态表现出来,尤其是周全和陈小萌两人房屋的强烈对比,不仅表达了现实观照,也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和荒诞意味。

  影片的改编带给观众的最大惊喜,源于导演对戏剧的喜爱和“迷影”情结。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到彼得·布鲁克的专著,影片中处处可见导演对于戏剧的致敬,尤其是高潮段落的舞台悬挂着贝克特《终局》的海报——戏剧中的4人对应了影片中舞台上的4个主角,而“我是谁”的主题也正是电影所追问的。此外,从“罗马仙池”中的雕像《哀悼基督》到玛格丽特的《戴黑帽的男人》,影片也借由一些世界名画来营造一种戏谑化的幽默效果。

  该作中的“迷影”段落则更多——从正在拍摄“流浪星球”的郭帆导演和“刺杀剧作家”的路阳导演,到被人叫做“Yao晓志”的本片导演饶晓志自己,影片中对当下电影产业的戏谑式调侃饶有趣味。而被嵌入最多的还是港片元素:从《喜剧之王》《东邪西毒》到《天若有情》《旺角卡门》,从《暗战》《无间道》到《烈火战车》《五虎将之决裂》……而围绕刘德华所设计的各种电影梗(从自嘲性的台词“长一张老脸”到被称赞“感谢为中国电影作出贡献”)使观众不断在电影内外出入游弋,多文本的互动令观众流连于以刘德华为核心和契机的“迷影”情结之中。但说到底,这些戏剧与“迷影”元素的设计,虽富有导演强烈的个性与创意,但毕竟是次要的,甚至有模糊影片重点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翻拍影片虽然应当彰显一定的“新”风格,但“新”在何处又是否“新”得得当,却值得更为深入的思考与商榷。

  总体而言,在“悬浮”式翻拍片成风的当下,《人潮汹涌》勇于创新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国产翻拍片在改编上的策略失当。对于翻拍片来说,从剧本到影像,精准地“保留”或“舍弃”是制胜的关键。而所谓“本土化”的改编,不仅应当体现编剧和导演的独特风格,更需要尊重广大的观众与中国的市场。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