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时间:2020年03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高昌
0
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谈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桃潭浴鸭(清) 华喦 

  疫情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虽然困居斗室,但是读诗,却给笔者带来许多美好感觉和温暖情绪。古老的中华诗词让人感受到春的节拍和美的律动。

  如果随口说一首关于春天的诗,首先想到的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的第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惠崇,是一位僧人,也是一位画家。惠崇画了一幅画,他请苏轼按照这幅画来题诗,苏轼当时一共写了两首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 。

  可惜惠崇的绘画流传下来的不多。这幅《春江晚景》也没有流传下来,但是通过苏轼的妙笔,我们仍然能够想象和感受到惠崇图画中的温暖、美妙和鲜丽。诗的第一句紧扣题目,直接说画面上的植物。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点明触动自己内心的醒目色彩和鲜明感觉。第二句描写画面上的动物,这一句也是这首诗中最出名的一句。作者巧妙地采用鸭子这一生动意象,把那难以摹状的温度也逼真地描写了出来。这首诗的前两句进行的是具体描述,都是用细节来说话的,可以说采用的都是特写镜头。而到第三句则改换成为了广角镜头,用蒌蒿和芦芽直接烘托出了一片翠绿的背景,突出了前面动植物的鲜明形象。作者在第四句则没有停留在客观描写上,而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转用虚拟的关于河豚欲上的内心活动,机智地开拓了画面的想象空间,增加了动感和韵律。通过苏轼的诗句我们可以推测,其实惠崇的画面中并没有河豚,河豚只是作者的合理想象而已。笔者曾试着用实写的方式改写一下这首诗的第四句。比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曳尾河豚逆上时。

  “逆上”就是向着河流的相反方向奋力游泳,这两个字把“欲上”那种想象性的动作变成了实际的动作描写,这里的“曳尾河豚逆上时”终于直接把河豚写了出来,但是画面则显得拥挤了一些,塞得太满,不符合传统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再比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白日依山欲下时。

  这里的“白日依山欲下时”把虚拟的河豚换成了实景中的太阳,但是直白浅显,没有了苏轼原来那种特有的含蓄蕴藉的丰韵。

  又比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坐看东山月上时。

  这里的“坐看东山月上时”恬淡幽静,但是从黄昏到静夜,时间跨度有点太大,而且加了一些晦暗和朦胧,失去了原作特有的空灵和明丽。

  这三种改写方式虽然都是实写风物,但确实反而不如虚写河豚更加耐人寻味些。

  《惠崇春江晚景》的题目,过去也有些争议。有人说题目应该叫《题惠崇春江晓景》 ,比如钱钟书《宋诗选注》采用的就是这个题目。但是,究竟应该是春江晚景还是晓景?虽然惠崇的原作失传,但是从诗的最后一句我们还是能够进行一些推测。

  诗人看见了蒌蒿和芦芽,想起了和荻芽一起烹制成美味的河豚。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由此可以推测,苏轼的联想是从春天的傍晚出发的,因为傍晚才有河豚活动,所以笔者才愿意给“春江晚景”投一张赞成票。也正因为春日的太阳晒了一天,原来清冽的春水也温柔了一些,也才有春江水暖的现象出现。由此,也可以体味古人体物之细、用意之妙。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比较明朗的题画诗。题画诗的内容要和画面紧密相关,具有特定的情景,是不可借换的。题画诗的风格要明白晓畅,亲切和顺,不能过于晦涩艰深。正如鲁迅所言,“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另外,题画诗贵在开拓新境,扩大想象,借题发挥,棋高一着,以少胜多,有心领神会之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就是这样一首优秀之作。

  那么,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苏轼这首诗是直接题写在惠崇画作上的吗?这还真是应该存疑。唐代的诗人写了不少题画诗,比如杜甫的作品中就有5首写到画山水、 4首写到画马、 3首写到画鹰。宋代也有不少题画诗。不过,据现有史料记载,宋代以前的题画诗不是直接写在画上,而是写在画卷的后尾,或画卷的前面,或者写在画卷的外面另外作为一个作品。苏轼为王主簿所作的题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首诗就是放在画后面作为跋文的。现存的在画上题诗的较早例证是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和《芙蓉锦鸡图》等。宋徽宗于公元1100年即位,苏轼于1101年去世。宋徽宗在位时曾经大兴画学,并常以诗文命题作画。但是,此时苏轼已经去世了。虽然无法断言苏轼此诗是题在画上还是写于画外,可是倘若作为一种推测来发言的话,估计大概率是不会直接在画上题款的。在画作上大量题诗并成为一种风气,是到元代才开始兴盛起来的。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