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开启白剧艺术新时代

时间:2019年12月0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白兴未
0

开启白剧艺术新时代

——谈大型原创白剧《榆城圣母》创排始末


白剧《榆城圣母》剧照


白剧《榆城圣母》剧照


白剧《榆城圣母》剧照

  日前,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白剧《榆城圣母》在“学习强国”平台全剧播出,不禁让人联想起4年前那段难忘的时光……该剧团老中青三代160余位演员演出的白剧《榆城圣母》自首演以来,以曲折传奇的历史故事、变幻多舛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辅以原汁原味的白剧唱腔,以及音乐、舞美、灯光等全新的舞台构架和演职人员的精湛演技,获赞无数,受到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是当时的大理州文化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从来自云南省内外的30个应征剧本中精选出的3个中标剧本(提纲)之一,由翁国生导演,著名白剧演员杨益琨、彭强领衔主演,资深剧作家罗远书编剧,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担任艺术顾问。该剧创作定位和发展愿景是立足云南、放眼全国,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打造一台在云南全省乃至全国戏剧界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剧目。在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中,该剧荣获金奖,翁国生获导演一等奖,罗远书获编剧二等奖,张亮山、王啸冰获音乐创作一等奖,杨益琨(饰杨桂仙)获表演一等奖,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造型设计、道具设计、服装设计获舞台美术一等奖。

  《榆城圣母》由“救危”“拒封”“出山”“佛心”“惊变”“禅位”“尾声”等7场组成,演绎的是大理国建国初年,段思平与同盟者联合举义、除暴安邦、实施新政,奠定大理国基,建造大理“佛都”“商都”,开创大理国和谐繁荣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讲述了段思平建大理国后,不忘举义之初众乡亲的相救之恩,求娶冒险搭救自己的民女杨桂仙为皇后。正当大理国“德化治国,以佛治心”方略开启的时候,段思平英年早逝。当此危难之时,皇后杨桂仙出于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的考虑,毅然携幼子退位,让位于皇叔段思良。皇后杨桂仙以大爱化解了危机,顺利让大理国两代皇帝平稳传承,开创了大理国的“禅让”之风,在玉洱银苍之间,竖起了“榆城宜惠圣国母”的丰碑故事,彰显了白族女性圣洁无私的大爱情怀。

  白剧《榆城圣母》是大理州白剧团沉淀5年的精品力作,它的上演使得观众再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白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使得白剧人才断代的情况有所缓解。自2010年大理州排演了现代白剧《洱海花》后,由于演员断代、没有成熟剧本、没有专业编导、舞台美术队伍水平参差、经费不足等问题,大理再也没有新的大型白剧上演。面对困境,白剧人没有放弃,他们静下心来,为新戏的诞生做着各方面的准备。在大理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特别是在2014年,州政府以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白剧传承发展的意见》之后,给予经费支持,剧团经过多次讨论,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征集剧本提纲,最终确定了罗远书投送的该剧原始提纲。罗远书在2014年11月拿出了剧本初稿,经过专家学者的多次研讨论证、六次修改打磨才得以定型。

  导演是一部剧创排的核心,经过多方征求意见之后,剧团最终确定聘请浙江京剧院院长翁国生担任导演。一是因为白剧在长时期的低迷之后,需要一种新的面貌来激发信心、提振士气;二是白剧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剧种,依然处于初始的发展期,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如果能够通过大剧种导演的深入指导和帮助,让它在由戏向剧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新的既忠实于白剧又符合现代审美取向的元素来,可能会较好地促进白剧的“生长发育”。翁国生的加入,给这部剧,甚至给整个白剧带来了新的气象,“对于白剧原汁原味的特色表演,唱腔不能变,要保证它的本体艺术。但是,在整体导演的构想上、在整个戏曲舞台呈现样式上,还有服装、舞美、灯光等外围的综合性包装上,要让白剧更年轻、现代,要让白剧成为当代舞台艺术的一条支脉。”翁国生谈到该剧时说。从演出效果来看,该剧的灯光设计堪称经典,灯光的颜色、强弱伴随故事内容、人物动作、演员表演不断地变换,渲染着故事情节,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舞美、表演、音乐交相辉映,让观众享受了一场生动唯美的视觉艺术盛宴。另外,舞美设计色调明快、简洁,与剧情、演员表演相得益彰,让观众身临其境、精神愉悦,仿佛穿越时空,来到1000多年前的妙香佛国和苍山洱海之间。

  白剧属于白族戏曲剧种,原名“吹吹腔”,流行于云南西部洱源、云龙、大理、鹤庆等白族聚居地区。“吹吹腔”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一般认为,它是由江西传入的弋阳腔融合白族语音、曲调而逐渐形成,清乾隆年间已开始演出,光绪年间则更盛行。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的曲调,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改称“白剧”。唱词形式基本上采用白族诗歌常用的“山花体”,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有30多种,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比较古朴,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式。2008年6月14日,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借罗怀臻的话说,“下一步,白剧应该在三个字上下功夫——戏,就是剧本;艺,就是演员的功夫;器,就是舞台的综合手段”。白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传承之路还很长。然而,路在脚下,路面向未来,我们应该让白剧之花长久绽放,这是责任,也是白剧人共同的梦想。

(编辑:李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