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玩月、赏桂、寻桂子:想象中的中秋节

时间:2019年09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白效咏
0

 

  桂花酒

  八月中秋,金风荐爽,玉露生凉,是少有的春秋佳日。这个时节,正值天高月朗、金桂飘香,玩月赏桂便成为中秋的一大时令,也是中国传统的文人的一大雅好。

  桂月何所来

  其实,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中秋节,起源并不很久远,正式见诸典籍是在唐朝,学界一般以为正式作为节日不早于唐初。但一经成节,中秋就与桂月结下不解之缘,玩月赏桂差不多成为这个节令的主题活动。把桂与月联系起来的神话传说,出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也正是有了这个传说,月与桂更加不可分离,从唐代起,中秋时节赏月中仙桂也成为一种风尚。

  中秋时分,月光分外皎洁,又正值丹桂飘香,仰望明月,其中的阴影颇似人间桂树婆娑之姿,于是人们便把它想象成月宫的桂树,在玩月的同时也品赏月中的桂花,如唐人张乔《试月中桂》诗所咏:

  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未种丹霄日,应虚玉兔宫。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玄功。

  诗人仰望明月,但见桂影扶疏,想象桂树生在月宫,不随人间季节变换,只是跟着月的圆缺变化,或丰茂,或萧瑟。这高大茂盛的桂树发花时,月宫氤氲生香,飘逸天外,让人甚至想到在桂树未种植前,月宫又会是什么个样子,会不会显得空虚?

  赏月中仙桂,自然少不了嫦娥:“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玉兔银蟾争守护,姮娥姹女戏相偎。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五代词人毛文锡的这阕《月宫春》充满了神奇想象:中秋时节,神仙们也月宫赏桂行乐。在丹红金黄的桂花之下,对花饮酒,杯觥交错。嫦娥仙子在桂下徙倚、攀枝拈花,连玉皇也要来观赏。诗人虽写月宫,其实场景完全来自于生活经验,可见五代时期,中秋赏桂已渐成风俗。

  中秋是团圆之夜,一家人玩月赏桂、共享天伦之乐,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但离人游子在此时此际也最容易伤怀,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所咏的即是另一种望月赏桂的心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起句即奠定了清冷沉郁的格调,“地白”二字,十分传神地写出皓月当空、月华如洗,故而庭树间栖息的乌鸦也清晰可见,又以“庭树栖鸦”,暗示庭院冷落。第二句露湿桂花却无声息,是因为诗人内心孤寂,望月怀远,想起了远方的离人。结句反问“秋思落谁家”,其实思念正在自己的心里酝酿。这里的桂和月,都成了相思的背景。

  关于月中桂树,唐代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白居易《东城桂》自注:“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在杭州三生石东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名曰“月桂峰”,天竺寺就坐落在它的西陲,此山即传说中的中秋夜月中桂子落处,吸引了一代代文人中秋之夜来此寻月中仙桂子,白居易即是其中的一员。“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在离开江南后,白居易最怀恋的就是杭州。他怀念杭州的两大趣事之一,便是在中秋夜去天竺寻桂子。

  从文献来看,不少的文人都热衷于此,并在诗文中留下痕迹,晚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诗便是他天竺寻桂子的纪实之作:“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从诗中来看,皮日休还真的在天竺寺寻到了带着新鲜露水的桂子,以致怀疑是嫦娥从月宫将这些桂子抛下。当然,杭州灵隐山、桂月峰一带自古以来即多桂树,秋天在那里寻桂子并不难。中秋天竺寻桂子的雅事,直至明代都未绝迹,在汤显祖《中秋天竺》一诗歌中仍可见其流风余韵:“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干笑语明。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桂花向谁开

  中秋前后玩月赏桂的习俗始于唐,到了宋代风气渐盛,并增添了新的内容,买桂花、朋好之间赠送桂花成为庆祝中秋节的风尚。中秋节前,刘过与故友聚饮安远楼,赋《唐多令》一阕,抚今追昔,感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苏轼在《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中则记述了中秋后收到天竺山朋友送来的桂花,并借花献佛,分赠好友兼上司杭州知府杨绘的趣事:“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在苏轼看来,这几枝来自天竺山的桂花也是月中仙种,弥足珍贵,愿爱之佩之,勿使空萎。类似的雅事,南宋诗人王迈诗中也有记载,中秋节时朋友卫通判赠他桂花一枝,王迈赋四绝句答谢,其四云:“风月堂中倾国姝,别来风骨太清臞。良宵梦里殷勤说,玉兔还能捣药无。”

  毛文锡说“水晶宫里桂花开”“玉皇亲看来”,这当然是想象之词,但南宋时皇帝在中秋夜玩月赏桂确实为宫里的一大盛事。皇帝与嫔妃近臣选择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等处玩月赏桂,饮酒作乐,竟夕达旦。为配合皇帝玩赏,御街商铺也整晚不歇业,钱塘江边还放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烂如繁星。那时不仅宫里有这盛举,士大夫中间中秋时节玩月赏桂也是应景的赏心乐事。张鎡将一年十二个月行乐的内容列出账单,名之曰《四并集》。在八月仲秋十一项行乐的内容中,玩月赏桂就占去了六项:

  八月仲秋:湖山寻桂、现乐堂赏秋菊、社日糕会、众妙峰赏木樨、中秋摘星楼赏月家宴、霞川观野菊、绮互亭赏千叶木樨、浙江亭观潮、群仙绘幅楼观月、桂隐攀桂、杏花庄观鸡冠黄葵。

  木樨是桂花的学名,中秋节前后不远,桂花开得最盛,正是玩赏的黄金时节。张鎡诗文集《南湖集》中有一阕《拆丹桂》记他摘星楼中秋玩月赏桂事:“玉为楼观银为地。秋到中分际。淡金光衬水晶球,上碧虚、千万里。香风浩荡吹蟾桂,影落澄波底。揭天箫鼓要诗成,任惊觉、鱼龙睡。”其实张鎡玩月赏桂之地并不限于以上几处,香月堂有古桂数十株,也曾惹得他流连徘徊,观赏“晓来一阵金风劣,把阆海、檀霞细屑,依就花儿,深藏叶底,不教人折”(张鎡《玉团儿·晓来一阵金风劣》)的风姿,领略“吹起清芬,露成香露,月成香月”(张鎡《玉团儿·香月堂古桂数十株著花,因赋》)的境界。

  要说最懂桂花的,还得数李清照,她的那首《鹧鸪天》最能道出桂花的精神: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盛开时,一簇一簇的,如小米一般,在露冷风清的中秋稍显高冷,虽无浅碧深红的外表,但馨香馥郁。在李清照看来,这种高冷正是桂花卓绝之处,故仍不碍为花中第一流。《诗经》不收关于桂花的诗歌,是编诗者无见识,对桂花不公平。在这里,李清照是以桂花知音自居的,她写桂花,也是写自己,“花中第一流”是她对桂花的肯定,也是自我评价,“画阑开处冠中秋”更是对自己才华的期许。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无枝可依,生活孤苦困顿。她为桂花“不见收”抱不平,也是感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降及明清,中秋玩月赏桂的风俗似乎未衰,后七子之一的谢榛《中秋宴集》一诗留下了他与朋友中秋夜玩月赏桂的场景:“满空华月好登楼,坐倚高寒揽翠裘。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中秋之夜醉倚高楼,在空濛的月光下,看金灿灿的桂花暗香浮动,想来别是一番境界。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北京中秋时流行的当令美食,其中就有桂饼和桂花东酒。这里的桂饼,当是一种月饼,而桂花东酒是以桂花、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葡萄酒。桂树不宜生北方,在中秋时节,北方只能以吃桂饼、饮桂花东酒聊以自慰了。

  时至今日,中秋佳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喜欢过的节日之一,玩月赏桂、吃月饼,仍然是节日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方还保留了饮桂花酒的习俗。

(编辑:詹乃德)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