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行摄晋北那道长城,我想拍出它的“包浆”

时间:2019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任彦龙
0

                   曾经的抗日儿童团长

  我有这样一种想法,拍出晋北长城的“包浆”,这是我近几年一直探索的主题。“包浆”是指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一件古玩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倾注了爱好者的心血和文化内涵。我认为,晋北长城经过了近500年的金戈铁马、日月灵光、风霜雨雪的抚摸,早已被历史磨得锃光瓦亮,500年来积淀下的边塞文化气息,就是它的“包浆”。

  晋北长城属于外长城,明朝嘉靖皇帝为防止外敌入侵而修,全部为夯土修建,无包砖,当地人把长城叫“边墙”。长城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它从河北省入山西,经天镇、阳高、大同、左云、右玉、平鲁至偏关县与黄河握手,共有72座城堡,千余座烽火台。土黄色的长城像一条金线,把似颗颗璀璨明珠的古城堡穿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珍珠链防御体系。当地有一句谚语“堡离堡25”,也就是在这段长城边上,每隔25华里就有一座城堡,用于屯军和边民居住。一座古堡就是一个小区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500年,古堡积淀了浓浓的边塞文化气息,是它最接地气、最出彩的地方。长城在清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民心”治国方略下,停止了扩建和修缮,现在长城在很多地方已风化变成了一道土墚,多数古堡已被废弃,部分保存较好的古堡里还有完整的古老宅院、寺庙、戏台、碑记、牌匾,有石砌的院墙。

  在拍摄长城古堡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残墙孤堡的凄凉、长城的损毁严重、古堡的快速消失和人的逝去。现在很难找到一段保存完好的长城了,有的因自然损毁,有的因方便交通人为挖出众多豁口,公路、铁路肆无忌惮地穿越长城,更有挖沙采矿者将整段的长城夷为平地。有的古堡今年刚拍了,明年再去,堡子里的老建筑就被全部拆掉了,或被重新包砖开发旅游,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我经常独自一人站在长城之巅的烽火台上观望,看到正在逝去的长城古堡的沧桑壮美,既敬畏自然规律,又惋惜被损毁的现状,心中顿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在拍摄中,我重点关注长城古堡的存在状态,关注长城脚下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文化、宗教,残存的农耕、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我用镜头捕捉长城边百姓的生活,天长日久,和羊倌交上了朋友,经常在长城古堡人家中吃住,记录长城古堡消失的过程,一座挨着一座堡子拍,一段一段地拍长城,一家一家地拍长城人家,用心感知长城,用文字记录长城故事,用照片展现长城的历史与沧桑,一座古堡一组照片,一个故事,一缕乡愁。把自己融入长城之中,我感受到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也为保护长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长城的“包浆”在哪里呢?我认为,它是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座烽燧,是风沙侵蚀长城后的一道道土墚,是戍边将士的后裔讲述的故事和游子的乡愁……

  它在一抹夕照城堡的余晖中、在残存古庙造像碑记里、在耍孩儿腔的调子中;又在村妇搓莜面的手上、在油炸黄糕的香味中、在羊倌的鞭梢儿上。

(编辑:詹乃德)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