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捞起”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时间:2019年05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邱振刚 实习生郭铂
0

“捞起”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出版座谈会召开


《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

罗达成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9年1月出版

  春夏之交的北京,生机萌动,热情蕴蓄。5月10日上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的“《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共同庆祝一本新书的诞生——报告文学作家罗达成的新作《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作家肖复兴、周明、陈丹晨、孟晓云、刘进元、少君、汪澜等纷纷到场,与作者罗达成一起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热情真挚的往事。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八十年代的文坛兴起了很多文学流派及思潮,包括朦胧诗派、伤痕文学等,报告文学亦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章。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先发表于杂志,而后出版。本书清晰地梳理了报告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发展脉络,可称为报告文学80-90年代的断代史。作者用翔实的资料讲述了与一些名作家如舒婷、黄宗英、肖复兴、陈祖芬、理由等的来往,详述了他们的一些作品的产生过程。2015年,这部书稿曾在《上海文学》以“煮字风云”为专栏名刊登一年,此专栏之后荣获第十一届《上海文学》奖。《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正是专栏的结集出版。

  与会专家认为,这本书深切触摸了八十年代的精神状态。梁鸿鹰说:“书里写到的每个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人,比如丁玲、舒婷、北岛、赵丽宏、周明、肖复兴、刘进元等等,不单写了他们的文学成就,他们对这本文学刊物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他们对文学的认识。通过这本书还可以看出八十年代思想文化界对文学发展繁荣产生的作用,罗达成把这种迅速、快捷、有深度的状态描绘了出来。”汪澜也说:“罗达成的书,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年代,让我们心情不能平静,他把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状态,他的抱负、理想,在那个年代是如何被激活、去绽放的,一一呈现了出来,让我很真切地触摸到、感受到了。”

  这本书的诞生,体现了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本书的催生者、参与者赵丽宏称赞罗达成对工作具有赤诚的态度,他说,开始写作前,“他把所有信件整理出来,越整理越多,有几千封信。他把所有跟作者的通信全部保留着,每个人的信一封封全部整理出来,不完整的还跟作者联系。这过程非常长。”肖复兴在为本书所作序中写道:“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作家,肯下这样的笨工夫、苦工夫,为一本书,愿意让手与脚都磨下粗粝的老茧,让心储满水流如瀑,方敢倾泻在字里行间?这和戏说者、矫饰者和倚马可待者的写作,不可同日而语。要知道,这时候的达成退休多年,七十初度,已是秋深春远之时。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抱衰病之躯,珍时惜日,再贾余勇,做最后一搏……重新握笔、重温故旧、钩沉往事、思索历史、殚精竭虑,一直坚持6年之久。”这样的苦工夫获得的是严谨的史料性记录和动人的内在力量。

  《文汇月刊》于1980年创刊,原名《文汇增刊》,1981年改为现名。它是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文艺刊物,办刊期间,发表了诸如《胡杨泪》《小木屋》等一系列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编辑家。评论家李朝全认为八十年代堪称中国报告文学的黄金时期,“八十年代之所以能诞生那么多引起社会轰动的优秀的报告文学,能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与包括《文汇月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和罗达成、梅朵、周明、傅溪鹏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编辑分不开,他们是作家和佳作背后的园丁和伯乐。”说起“编辑”罗达成与作者的往事,孟晓云表示:“罗达成催稿是一绝。那时候没有家庭电话,有一天半夜,有人敲我门说有加急电报,我一看是催稿电报。八十年代的文学编辑真是太执着了。”刘进元也讲起:“1981年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写出来之后,有人跟我说你给《文汇月刊》吧,寄给罗达成。我就寄给罗达成了,之后两三个月就刊出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原来我还能写报告文学。从此罗达成就成了我的‘催命鬼’了,我不断地收到他的电话、信件和电报,全都是关于稿件的事,或者问你写什么,或者让你写什么。他确实是一个好编辑,是一个好朋友,是一个重情谊、讲交情的好人。”周明作为《人民文学》的原编辑,回忆了和《文汇月刊》“打仗”的经过,“梅朵厉害啊,抢稿子一流,抓选题一流,那时候明明白白就告诉很多作者,不要给《人民文学》投稿,要投稿就给我们《文汇月刊》投。有了好的选题,也严格保密,不让我们知道。罗达成又是梅朵手底下的一员大将,让我们压力很大”。

  一本刊物的十年故事,灌注着罗达成的深情与执着。陈丹晨说:“罗达成的书通过一个期刊的历史,有声有色地把那时的文坛、社会风尚、时代氛围呈现在我们面前。”少君则表示:“我在美国生活30多年,西方讲一个文学史的组成包括口述、记述、阐述。罗达成这本书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贡献。这是一本非常有史料价值的书。”罗达成为大家解释了书名的含义:“‘激情文坛’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文坛真正充满激情;一个是我们这代人也充满激情地活跃在这个文坛里。”他说,正是写作这部书稿的七年时间里,自己身体里的一个囊肿发展成了肿瘤,“我的家里人坚决反对我再这么做下去。但现在反正也熬过来了”。

  因病未能到场的陈祖芬发来了对罗达成的祝福:“相信5月10日的会,一定是激情燃烧,因为本书的作者从八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个热血青年,八十年代的基因是如此强大,他一个猛子扎进岁月的资料的大海,并没想过还能不能游上来。一个人,只有热血又青年,才会这样地‘没头没脑’,这样地奋不顾身!游上来的时候,他托起他这本厚重的新书,是的,厚重!因为那一页页里,都夹着他的生命,都滴着他的青春。我想起那些跳进水里舍身救人的英雄,当他们捞起落水者的时候,无暇顾及自己的生存。本书作者罗达成,捞起的是一个年代,一种充满探索充满追求充满激情充满牺牲的精神。达成把生命的重量都放进书里以后,也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我只能遥祝座谈会开好,达成依然热血并青年!祖芬于台,梦溪同候!”

(编辑:李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