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亮相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开幕季

时间:2019年03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 梦
0

“梅花”盛开,香江之畔洋溢中华戏曲美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亮相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开幕季  
  “小时候听的是粤剧,长大了粤剧就是家。”3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为2019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开幕季专场演出期间,谈到戏曲对于华夏子孙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时,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颇为自豪地说,“海外有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我去过许多国家演出,确实有这种感受,粤剧是海外华人友谊的桥梁、情感的纽带,是乡音、乡愁。”
  张建峰、张馨月、王平、孟广禄、裴艳玲,林为林、王芳、杨凤一、王振义、蔡正仁、谷好好、吴双,龙红、杜欢、萧雅、曾昭娟、方汝将、李树建,李淑勤、姚志强、黎骏声、陈韵红、赖琼霞、丁凡、蒋文瑞、欧凯明、崔玉梅等27位梅花奖艺术家先后登上于今年1月20日正式启用的西九戏曲中心的舞台,上演了京剧折子戏专场、昆剧折子戏专场、多剧种折子戏专场、粤剧折子戏专场。
  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介绍,四场演出的剧目经过了精挑细选。首先是选择代表性剧种,除了香港观众的家乡戏粤剧,京剧、昆剧最具代表性,在香港接受度也较高,其他剧种则是南北兼顾。其次是选择经典剧目,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观众对传统的、古老的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仅以名家名段的形式呈现,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选择的剧目有的是传统戏,有的是整理改编的老戏,上演其中经典、完整的一折。再次是力求风格多样,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有典雅的昆剧,有极具民间性的赣南采茶戏,有多声腔剧种瓯剧,有的以唱为主,有的以打为主,有的文武兼备,有热闹的群戏,也有个人技艺的展示,有轻喜剧,也有悲剧。
  最经典的剧目,给最会看戏的观众
  “我自己每年来香港十几次,我和整个剧团一起会来两三次,香港的观众最会看戏、最礼貌,剧场最静。”欧凯明说,香港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令他感到惊讶。“每次演出都有很多年轻人来看,我去大学城演出,很多第一次来的年轻人会说,原来粤剧那么好看。我们以现代人的戏剧思维、对舞台的新的理解,为年轻人做了一些改良,比如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左右、不关幕无间场,节奏、样式、灯光、舞美倾向于明快,我观察他们,问他们比较起来怎么样,他们会说,还是喜欢传统戏,欣赏起来有力度、有历史感,新戏也喜欢,但传统戏更震撼。”
  “我隔一段时间就来给香港观众汇报一下。”京剧表演艺术家张馨月说,“之前来香港一般会演一些梅派代表剧目,香港戏迷对原汁原味的传统唱段非常有感情。”张馨月能感受到,香港的观众懂戏,不是一味地鼓掌、叫好。“演出结束后,有的戏迷会等着我出来,跟我说,他记得我唱的某个字、某个腔,他认为应该是怎样的,提出建议,这是对我最好的帮助和爱护。”
  越剧表演艺术家萧雅这次作为唯一的民营剧团代表,第一次跟随梅花奖艺术团来到香港。她选择了尹派经典剧目。“这段《何文秀·算命》极具戏剧性,也极具艺术性,我的恩师尹桂芳先生以评弹音乐元素融入算命的唱段,非常动听。”萧雅说,上世纪80年代末她曾经到过香港,当时演的是《盘妻索妻》,“听说香港观众很斯文,看完戏拍拍手就好,可是那天演完之后,观众涌到舞台上来和我拥抱,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昆剧表演艺术家杨凤一去年曾给香港演艺学院的同学们作讲座,结合京剧、昆曲知识,教了身段、剑舞。她说香港观众的眼睛很厉害,欣赏水平很高。“这些年在香港、台湾地区演出,收获了一些中学生尤其是女孩子的喜爱,昆曲从文学底蕴到舞台呈现,以至于演员表演都非常古典、文雅,我和台湾的中学女生交流,她们说,昆曲词美,学唱一点,对自身气质有很好的帮助,会更淑女。”
  面对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杨凤一认为,戏曲的推广需要有所侧重,“在港澳台地区,观众非常注重传统,我们会以传统剧目、传统的舞台呈现为主;西方观众中有的非常喜欢‘一桌二椅’,甚至是在我们看来老到‘掉渣’的剧目,有的就很喜欢跨界、混搭,喜欢时尚的戏剧;对于内地观众,我们需要贴近生活、适应现代审美需求。”
  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介绍,西九戏曲中心已经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签订了交流合作意向书,今年5月,上昆将受邀在戏曲中心上演《临川四梦》,9月,还会在这里上演小剧场戏曲作品。她说:“今天,全国各地的昆曲观众欣赏水平、审美趣味已经比较相似,他们都尊重、热爱传统文化,文化素养比较高,演出时剧场里鸦雀无声,这种氛围正是观众审美素养提升的表现。”
  最专门的剧场,给最美的中国戏曲
  西九戏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区首个落成的项目,毗邻维多利亚港,坐落于西九文化区东侧,以保存、推广及发展戏曲艺术为目标,承担弘扬本土粤剧乃至其他剧种的使命。戏曲中心设有可容纳千人的大剧院,约200个座位的茶馆剧场,约120个座位的演讲厅和8个大小不一的排演室,还有开放式的中庭,可举办各种活动、庆典,供人们欣赏展览、聆听音乐或参加市集。“这个剧场叫戏曲中心,它是戏曲人的家,作为戏曲人来到这里感到自豪,我们在香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平台。”欧凯明说。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又是这么繁华的地段,为戏曲留出这么大的展示空间,香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张馨月发现,内地和香港的剧场有些不同,“这里会把剧场和餐饮、购物适当地结合起来,比较有烟火气。”杨凤一来到西九戏曲中心的第一感觉是这里很适合戏曲,她说:“作为专门推广中国戏曲的场所,这个舞台很重要,它建立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更是意义非凡,它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多一些在世界面前展示的机会。”
  “欣赏戏曲,观众在千人左右非常合适。”杨凤一说,“昆曲演出的话,其实五六百人为最佳。作为戏曲剧场,舞台、观众席不需要很大,大戏小戏都能演是最合适的,这个舞台对于演员来说是自如的,对于观众来说离得不远,演员可以静心地演,观众可以温馨地看。”
  “上海的宛平剧场也定位为专门推广戏曲的剧场,各地的剧场大多以‘戏剧’这个概念定位,我们还需要专门为戏曲服务的剧场。”谷好好表示,和全国的昆剧团在西九戏曲中心演出非常有意义,“我们应该有大戏曲的概念,本剧种的各个院团,各个兄弟姊妹剧种应该共同唱响戏曲的传承发展之声。西九戏曲中心给予了大家一个汇聚之地。”
  “此次到香港演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剧种、精彩的剧目,由优秀的演员呈现,四台折子戏专场几乎都是满座,香港观众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对这次演出的评价都很高,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戏曲的巨大魅力,我们看到了香港地区传统文化根基之深厚,感受到了香港观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骨子里的热爱、认同,优秀舞台艺术需要更多地走进港澳台,和当地观众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说,香港观众更喜欢带有深厚传统的艺术,这应该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思考,以后到港澳台演出,也更应该注重带着具有深厚传统的经典作品。陈彦表示,此次中国剧协和香港戏剧界也进行了深入交流,香港戏剧人非常希望能以中国剧协为平台为戏曲艺术、中华文化做更多事情,一些相关工作正在筹备,中国剧协将团结更多港澳台戏剧家共同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播和传承事业。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