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影像是对原生态最好的记录和观照 ——记“多彩贵州·第十一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时间:2018年12月0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解瑂
0

影像是对原生态最好的记录和观照

——记“多彩贵州·第十一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展览现场 那日松 摄

  近日,“多彩贵州·第十一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苗寨举办。本届大展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由中国新闻社、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贵州省新闻出版局、贵州省体育局共同主办。展览以“改革开放40年影像志”为主题,围绕“中国,你好”“这,就是贵州”两大主题展,共设12个展区,集中展示了海内外知名摄影师2000余幅作品,多视角展现中国以及贵州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完整而真实:为历史图景增添温度和情感的注脚

  “ ‘中国,你好’主题展挑选了改革开放40周年来240幅经典纪实摄影作品,用影像装置的方式,全景式地呈现了40年历程中中国在民生、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迁。 ”大展策展人那日松介绍,“选这些照片时我非常感动, 40年中有那么多优秀摄影家用自己的相机,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有很多优秀摄影作品。 ”

  而“这,就是贵州”主题展则以更深入的视角,生动地呈现了贵州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精神风貌,以及在近4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法国摄影家阎雷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一组作品,已故贵州著名摄影师曾宪阳用30多年时间走遍贵州村村寨寨,记录的大量珍贵苗族影像,以及摄影家陈钢对贵州省会城市贵阳的一条街、一群人进行长达30年的影像记录,汇集在“这,就是贵州” ,三位不同身份及文化背景的中外摄影家通过作品内容的日常性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了40年间贵州当地生活与民族风情,显示时代印记,引发今昔鲜明对比,为贵州历史图景增添了富有温度和情感的注脚。

  展览组委会秘书长李柯介绍,因为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所以此次展览舍弃了很多与主题无关的摄影家的作品,这就导致最后不得不精简规模。“中国,你好”主题展更是最后减到以每年只用4幅作品说明40年发展历程。如此,原本可以漫山遍野的光影之作,最后以点带面用不同角度的中外经典讲述40年,充分发挥了视觉艺术的优势。

  策展与创新:文化植根乡土回归生活的艺术场域

  此次展览中,那日松不仅将摄影作品分立于郎德苗家的宅前坡旁,更多则是作为一种影像装置置于苗寨的场域中。无论是错落有致的画框组合,还是重叠于苗家山水间的纱帘作品,无不如同在这一原生态展览场域中的一组组装置艺术。同时,将从前各个单一摄影家作品序列陈列,变为用不同摄影家作品解读每一个展览主题,以此打乱摄影展从前的以各个摄影家作品单列的传统展陈模式,将观众从以往只能通过观看记忆的对比来体会作品,提升为直观的视觉跨越, 40年巨变一目了然。

  利用自然场域布展这类艺术场域展陈,不仅将艺术作品从封闭的美术馆回归生活,将作品置于生发创作的原生态之地,而且框内框外彼此呼应,大大激发了观者的时空联想,同时给策展人提供了立体布展的空间想象,以及画中画、景中景的无限视觉外延,成功的融合可见功力。而这类利用自然艺术场域策展的方式,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影像本身视觉艺术的图象魅力,成就了一场纯粹的视觉盛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宋泽毅说:“这个原生态摄影展中,作品与环境、人三者之间发生了流动性的互动,是非常独特的。 ”

  法国摄影师安林赞叹: “展览的选址很棒,与村庄完美地融合,有非常多的木质元素。山区新鲜的空气,感觉很梦幻,完美的选址,让我们能进一步体会照片想要表达的信息。 ”

  初心与坚守:用影像带动当地旅游经济、讲好中国故事

  “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始办于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大展及各类主题展573个,邀请了3000余位海内外摄影师赴贵州参加系列活动,收到来自全球的50余万幅(组)影像作品,探索了对外传播贵州、展示贵州的新渠道,开辟了世界了解贵州的新平台。2011年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开始具体承办摄影展,希望原生态文化摄影展成为世界了解贵州的一个通道。

  郎德苗寨位于雷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民风淳朴。而影像,是一个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留住文化基因最重要的手段。为避免郎德被过度开发,原生态文化被破坏,保持当地原有民族文化生存基调,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一凡提出在郎德建立摄影展基地,希望用影像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让全球人都了解原生态文化。2017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郎德苗寨落户,并建立了原生态文化艺术中心。通过展览、学术交流、艺术家创作培训等形式,将这里打造成为集影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摄影交流培训活动等为一体的功能性文化交流创作基地。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说:“多彩贵州国际摄影大展举办十几年,最主要的意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贵州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地域,而新闻摄影这种形式是具有国际语言的,在传播方面具有便利性,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进行对外传播,就是为了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什么选择贵州和原生态这样的角度?是因为在这方面贵州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在新时代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都需要生态文明建设。 ”

  乡愁与情怀:影像是对原生态最好的记录和观照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张一凡是锡伯族,那日松是蒙古族,他们现在都离开了原来的民族所在地,在一个现代化的环境里生活,但都对过去的生活充满怀念。因此,张一凡和那日松做原生态摄影展,与大展相伴11年,不仅是出于喜爱,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种情怀。对他们来说,保护原生态文化,也是保护自己的乡愁。

  郎德苗寨是那日松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他对在郎德苗寨布展充满美好的预想,期待展览与这里的青山绿水、廊桥木寨相结合,产生种种惊喜。那日松说:“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贵州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民族风情多样,是不可多得的影像素材库和原生态文化基因库。为了守护这份原生态,展览秉承彰显贵州精神,以摄影作品为载体,始终坚持围绕‘保护原生态文化’的主题进行,十年坚守,不忘初心,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绚丽多姿的原生态文化。 ”

  同时,影像不能放弃对时代的记录。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回望过去、不忘初心,找到我们来时的路、过去的影迹,而影像就是最好的回望过去的方式。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