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感受光辉历程中的文化力量

时间:2018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感受光辉历程中的文化力量

——记“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文化展陈

  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坚定地在包产到户的“生死状”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一座反映当时情景的雕塑将人们拉回到那个永载历史的瞬间。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两组大字高悬在国家博物馆一层大厅,十分醒目、有力,让每一位步入展厅的观众不禁心潮澎湃。展览通过壮美篇章、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等主题展区,在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视频、一处处实物场景、一件件沙盘模型,以及各式各样的互动体验中,展示了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伟大跨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外开放步伐坚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化的发展也一直与之同频共振。展览中,与文化相关的展陈则充分彰显了在祖国的伟大变革、人民的奋斗征程中文化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力弘扬,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历史巨变展区的文化单元中:中国交响乐团首演音乐会、青海省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陕西省咸阳市汉景帝阳陵博物馆探索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一幅幅资料图片让人们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推动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成效。

  一组反映文艺创作成果的图片体现了在文艺作品的滋养下,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展现了文化活动在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外交活动中发挥的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1980年,山西省左云县上张家坟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1980年2月,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在呼伦贝尔草原演出;1984年,安徽省合肥市群众在工人文化宫跳集体舞;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5年9月3日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2016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来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的演职人员代表;2016年9月4日举办的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2018年1月,乌兰牧骑的演员们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演出;2018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茶馆》迎来首演以来的第700场演出的图片以及多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视频的播放让人们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使命,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各个环节,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用艺术讲述春天的故事

  “这爷孙俩太温馨了”,近距离欣赏到王有政1979年创作的中国画《悄悄话》,朴实无华的画面中,小孙女趴在爷爷耳边分享喜悦的生动场景令观众们纷纷感叹。观众行走在各大展区,还会观赏到走廊墙面上展出的丁一林的油画《科学的春天》、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优秀美术作品,以及反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党的文艺战线忠诚战士——阎肃、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黄大年、筑梦海天的海军先锋——张超、三栖尖兵——刘珪等时代楷模、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美术作品。“我最喜欢文创产品了”,几名年轻的女性观众看到来自多家博物馆的丝巾、花瓶、扇子、摆件等文创产品后,立刻围了过去。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具有强大潜力的新兴经济门类,特别是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意正在让中华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哇,这就是个小型照相机博物馆啊”,一名小朋友在看到展出的新华社记者40年来使用过的相机时,十分感兴趣。这些相机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时代的进步。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新闻媒体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报刊出版数量比1978年增长9.8倍,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数量从1978年的125家增长到2017年的2656家,广大新闻工作者正在锐意改革创新,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科技融入文化,们的生活更美好

  改革开放40年,既承载了一段国家的辉煌传奇,也贯穿着亿万百姓的平凡人生。在本次展览中,日常生活老物件的展出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留念,从“三转一响”到彩电冰箱,一件件实物勾起了一代代人的难忘记忆。“售卖”充满儿时记忆小零食的杂货铺、老式缝纫机、老式书柜、会摇头的电风扇、搪瓷盆、由众多磁带拼成的彩色墙面,配着各种“老声音”的黑白照片,伴着一张张曾经的流行歌手海报的黑胶唱片、可以拍照留影的年代照相馆……在“时光博物馆”区域,多项实景体验与创意活动展现了40年来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一层展厅,观众们自发围成一个半圆形的“走秀台”,帅酷蛤蟆镜、爆款喇叭裤、“拉风”白围巾、时尚大风衣、简洁白衬衫、庄重黑西服……现场上演了一场时装大秀,生动地展示了40年来中国人生活水平、审美观念的变化。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时尚也变得更加“高大上”。记者在展厅中看到一条名为“国色天香”的纱巾,初看之下,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它采用的是“如意纺”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1克羊绒纺出500米长的超精细纱线,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影像在记录历史瞬间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次展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边是40张摄影记者拍摄的40幅反映中国民生变化的摄影作品,一边是能够根据时间选择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的互动装置“时光罗盘”。展览中,还有多个摄影互动装置,观众或能将自己的自拍照生成邮票贴在明信片上,或能与改革开放40年重要节点、本次展览的重要场景进行主题合影。VR、AR、裸眼3D等技术的展示与互动也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其中。

  在西大厅二层平台,《清明上河图3.0》4D球幕体验区,吸引观众排起了长队。观众马明芳对记者说:“人们对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就非常喜爱,这次展览将全息沉浸交互体验与实物《清明上河图》并置,让人感受到科技真的让文物活起来了。”除了科技的魅力,在同一区域还有一卷总长22.6米,有7层楼高的儿童版《清明上河图》让人流连,这是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现中国社会4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600多名孩子,共同参与创作的。画卷展现了孩子心中对美好城市的创意表达,也是孩子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次童心献礼。

十一月十四日,观众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 

十一月十四日,观众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 

十一月十四日,观众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 

十一月十四日,观众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 

(编辑:王少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