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繁荣民族文艺的宝贵资源

时间:2018年10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 贝 刘文斌
0

   繁荣民族文艺的宝贵资源

  ——评《足迹留韵:内蒙古艺术家作家访谈录(一)》
  
  《足迹留韵——内蒙古艺术家作家访谈录(一)》
  宋生贵 主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出版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项目,《足迹留韵:内蒙古艺术家作家访谈录(一)》收入关于29位内蒙古老一辈艺术家、作家的采访记录,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人生经验,堪称是一笔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文艺的宝贵资源。
  86岁高龄的音乐家莫尔吉胡,15岁被选入正在筹建中的“内蒙古文艺工作团”,见证了文工团从成立到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事件。1945年底,乌兰夫同志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赴张家口筹备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同从延安来到这里的剧作家周戈相遇,就邀请他来内蒙古工作,帮助发展内蒙古的文化事业,周戈同志欣然应允。1946年4月1日,“内蒙古文艺工作团”正式成立,王铎同志代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到会祝贺,并任命周戈为团长,还发给每位团员一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大家学好《讲话》,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接着,文工团掀起了学习《讲话》的热潮。应乌兰夫同志的邀请,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带着他的数位华北联大舞蹈系学生前来参加了文工团,他还指导大家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编创了《希望》《蒙古之路》等反映蒙古族生活的舞蹈;冼星海的学生沙青也来到文工团教大家学习乐理,并同周戈合作创作了《内蒙古人民自卫队军歌》等革命歌曲;著名画家尹瘦石除了教大家学习绘画,还曾在秧歌剧《陈家福回家》中扮演国民党军官。内蒙古文工团成为革命文艺家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著名作曲家莫尔吉胡,指挥家德伯希夫,舞蹈家斯琴塔日哈,雕塑家文浩,作家玛拉沁夫、超克图纳仁,歌唱家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莫尔吉胡等老一辈文艺家的讲述,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文艺7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光辉指引和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是蒙汉各族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大团结,社会主义民族文艺才能得到更快发展,走向更大繁荣。
  该书的采访者们还常常就当下文艺领域存在的问题,向老艺术家们请教,为解决这些问题找到了值得重视的方案。该书也因此而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了现实意义。超克图纳仁于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话剧剧本《金鹰》,不但走进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殿堂——首都剧场,走向全国各地区、被移植为越剧等地方戏,而且走出国门,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公演。他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独幕话剧《戈尔丹大叔》,被日本汉学家译成日文,并由京都劳动者协会“人间座”剧团演出。在谈到近年来有些作家为使作品“走向世界”而简单模仿西方艺术技巧、讲述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故事时,超克图纳仁指出:“中国作家应当首先为中国的读者写作,帮助他们获得为崇高理想献身的正能量。如果我们的作品不能得到中国广大读者喜爱,就不可能真正站在世界文学的前列。”进入新世纪以来,超克图纳仁又埋头创作了赞美蒙古族英雄历史人物的剧本《成吉思汗》《陶克涛胡》《嘎达梅林》,以及歌颂乌兰夫主席的电影文学剧本《向东方》(合作),老作家动情地说:蒙古族人民渴望民族英雄,想念民族英雄,他们是带领蒙古族人民创造了蒙古族历史和文化的伟人。描写这些英雄人物,“容不得戏说,这样做是对历史负责,对观众负责”。
  阅读该书,我们深切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蒙汉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努力攀登文艺高峰的可贵精神。这正是老一辈文艺家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84岁高龄的舞蹈艺术家斯琴塔日哈,曾先后夺得第五届、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的金奖。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后来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出版了《蒙古舞基础训练教材》等多部著作。在谈到这些成就时,老艺术家赞赏地转述吴晓邦当年的教诲:“作为一名舞蹈演员,除了要学习舞蹈技巧、加强文化修养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一个正直、诚实、高尚的人。”斯琴塔日哈年轻时经常跟着吴晓邦、贾作光等深入内蒙古各地学习民间舞蹈。大家每到一地,就和牧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他们服务的愿望更强烈了,学习舞蹈的劲头更足了,舞蹈技巧提高得也更快了。
  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评协主席、该书主编宋生贵在本书“序”文中表示,该书“是计划中分阶段集中面世的第一部,之后随着采访工作的继续进行,其访谈文字仍会以结集的形式适时出版”。相信在编委会和采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定会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精彩。
(编辑:张利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