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雕栏玉砌今犹在——走近“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乐平

时间:2018年09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罗 杨
0

乐平浒崦古戏台 徐天泽 摄

  “一曲奏霓裳,妙舞清歌,想象人间天上;千秋暮藻监,前因后果,试看古往今来。”曾经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戏台,不仅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绚丽辉煌,也蕴含着中国农耕社会的丰富多彩。中华文脉正是通过这种高台教化得以传承和普及。

  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曾经的锣鼓铿锵、丝竹盈耳,曾经的英雄豪杰、波澜壮阔,似乎已成为“去年天气旧亭台”。在现代化激流的裹挟下,古戏台上粉墨登场的忠孝节义、世间百态已离当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只留下哀婉缠绵、人去楼空“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惆怅。更为令人痛心的是,人尚在,楼台已去,只留得“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淡淡乡愁。

  仿佛“天意怜芳草”,当我走进江西乐平,忽然感到了一种“此物从何来,对之惊且喜”的发现。在这片方圆百里的村庄里,保留着逾四百余座造型优美、风格别致、气势恢宏的古戏台。这对我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与祖先文化遗存相约的奇遇。对我们的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不得不称赞乐平市领导者们的文化自觉,他们能以一种高度文化自觉的眼光看到古戏台在乐平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不断强化保护措施;不得不敬佩乐平人的文化自信,他们坚信古戏台是他们的祖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并把古戏台融合到今天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

  从古至今,乐平人就一直把家乡的戏台当作祖先留下的“遗产”守护着,即使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村民们总以各种办法把它们保护得好好的,安然度过了一次次浩劫,这可能也是那一特殊历史时期不多的幸事吧。因此,今天乐平也成为了古戏台保存之多、之好、之完美的地方。这里的古戏台融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工艺技术于一身,或古朴端庄、或华美巍峨,既风格迥异又绚丽多姿,其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砖木石雕琳琅满目,雕梁画栋飞彩描金,楹联书画浓郁芳香。在乐平大地上形成了一线亮丽的人文景观,令人惊叹叫绝,由此,乐平也被誉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乐平是一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一方文风鼎盛、民风淳朴的家园,史载:“乐平为江右名区,诗书文物,甲于他郡,而圣庙之形胜,亦甲于他郡。”足见历史上乐平文化的声名远播。乐平乡村有民谣曰:“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仍有锣鼓响。”此地戏风之盛可见一斑。乐平人爱戏,戏曲丰盈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滋润了他们的幸福状态,成为了他们精神上的寄托。在当今文化人都在为传统戏曲的未来担忧、戏曲工作者都在为演出发愁的时候,乐平赣剧团的演出场次却排得满满的。乐平乡间的戏剧热潮至今仍持续不减。

  “世事沧桑鉴过往,风流人物看今朝。”乐平的古戏台不仅是凝固的历史建筑,还是活态的时空文化。穿越过历史的时光,古戏台已成为乐平人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它不仅镌刻着乐平人历史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展现着乐平人今天的欢乐幸福,让人憧憬未来。古戏台上下古今人物的面孔不断变换,戏文剧目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但那种已经深深融入乐平人骨子里、血液中的戏剧情结始终都不曾改变。今日之乐平,巧夺天工的神奇的古戏台营造技艺仍“繁盛未随流水去”,被一代代新人薪火相传;勾魂夺魄的美妙的戏曲乡音已然“雏凤清于老凤声”,被一代代年轻人传唱着。古老的戏台不断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编辑:王少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