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听作家讲述“时间”的故事

时间:2018年08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 涛
0

  有句话,叫“战争让女人走开”。面对残酷的战争,女人所受到的伤害更大,面对侵略者,女人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也更坚定、更决绝。表现女人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电影作品不胜枚举,如: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国影片《赵一曼》《八女投江》等。近期,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机构联合出品,吴贻弓任总导演的影片《那些女人》,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献映作品,将于9月3日正式公映。影片以回忆的视角再现了1938年至1943年间江南小城一群不同身份、性情各异的底层普通女子,在国恨家仇面前,摒弃前嫌,不计恩怨,与日寇、汉奸巧妙周旋,斗智斗勇,勇敢地担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不惜牺牲性命,与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影片《那些女人》以水芹娘为点,以水芹娘周围苏南小城众多普通底层妇女为面,以点带面,真实形象地描绘出在新四军、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普通人民群众不断觉醒,自觉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的过程。影片主人公水芹娘本是小镇居民,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追杀逃进城里。她一出场,爹娘就被日本鬼子杀害,随后大哥、嫂子也惨遭杀戮。逃到城里后,丈夫为掩护新四军又被日本人吊死在城楼,十岁的儿子也被日本兵枪杀。水芹娘有着乡下人质朴爽直的性格,更有着乡下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有着“不饶人的利嘴”。她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痛恨日本鬼子,当张小姐带着受伤的新四军躲避日军追击时,她和当地百姓主动进行掩护,并机智地骗走了日本宪兵。当她的丈夫和儿子相继双双被日本兵杀害后,激起她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国恨家仇使她抗日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加强,主动自觉地投身到抗日行动之中。

  影片中有一段效仿,同时也是向前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致敬的桥段:当日本鬼子把为掩护新四军而被捕的水芹娘的丈夫和多名新四军战士吊死在城门上,召集群众来收尸时,分散在群众中身着便衣的新四军战士不断提醒周围的群众不要过去,“过去会被日本鬼子开枪打死”时,难掩悲痛的水芹娘毫不畏惧,毅然向着鬼子的机枪走去。在她的带领下,群众中的新四军战士和周围群众一起向着侵略者走去。日本鬼子慑于群众不畏牺牲的精神,慌张地撤走了。这组画面突出表现了水芹娘悲愤、果敢、不怕死的精神和对日本鬼子极度的仇恨,也昭示出水芹娘誓死抗日的决心。

  影片临近结尾,当水芹娘用鱼叉刺死一名日本鬼子后,她的情绪异常激动,对鬼子的深仇大恨、为亲人报仇后的情感宣泄一股脑地迸发出来,她奋力扯下日本“膏药旗”,用牙咬开,用手撕碎,用力踩在脚下,狠狠地跺着。通过这组画面,水芹娘的形象被深深地“立”在了银幕之上,具有了典型性。诚如恩格斯在致费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所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不仅是水芹娘,影片中其他女人的形象、性格特征,也通过她们的所作所为、她们的行动被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以说,影片《那些女人》塑造了以水芹娘为典型代表的底层妇女的集体群像,而她们的行动,也正是千千万万不屈不挠英勇顽强抵抗外辱的普通民众的写照,影片所彰显出的现实主义力量、爱国主义精神由此一览无遗。

  影片《那些女人》极具民族化特色。电影的民族化问题既涉及电影艺术的内容,又涉及电影艺术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电影的内容方面讲,电影的民族化并不是简单地指影片对本民族日常生活的肤浅表现,而应该是通过影片表现出本民族最根本的精神特质和本民族的本质特征,以及通过人物、形象等所反映出的凝聚在影片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从电影的形式方面讲,电影的民族化也不是简单地套用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而是要将传统美学、传统艺术表现手段引入电影艺术之中,使之与电影艺术的现代表现技巧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本民族叙述传统、审美心理而又与现代电影艺术手段相一致的艺术表现技巧。影片《那些女人》通过对以水芹娘为代表的中国普通民众的具体而微的形象塑造,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水芹娘身上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誓死抗争的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最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

  影片《那些女人》还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作为江南水乡代表的小城,在影片中灵动美丽——濠河两岸的古建筑沉浑古朴,青石板路沉淀着历史的印记,夕阳的倒影掩映在水中的芦苇丛中,青青翠竹中升腾起一层层薄薄的雾气……过去的一些影视剧里,抗战期间的苏南小城总是被拍得有些破旧,而影片中所展现的苏南小城是非常美的,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美,才会反衬出日寇对我美好家园肆虐的罪恶。如此一座有情调、有文化、有韵味、有生活情趣的小城,被日寇的铁蹄蹂躏,才更让人感到悲愤。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影片《那些女人》很好地印证了这两句话,同时也凸显出浓郁的民族化特质。

  影片《那些女人》汇聚了老、中、青几十位知名演员,继承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啻为中国女性抗战题材的典范之作。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