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深圳曲艺的发展,还需深耕“移民文化”——访深圳市曲协主席吴金富

时间:2018年07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 波
0

深圳曲艺的发展,还需深耕“移民文化”——访深圳市曲协主席吴金富

  “深圳市曲协在全市6个区开辟了多个曲艺小剧场。‘博笑堂’‘每周一乐’‘笑满堂’‘开心超市’等小剧场实行网络预约,每周开票时,门票不超过两分钟就会被一抢而空。深圳福田文化馆非遗主题馆尝试以‘现场演出+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全球观众在家也能欣赏深圳曲艺非遗节目演出,曾经创造了一次性一个场地演出网上观众超过83万人次的浏览纪录。”听到深圳市曲协主席吴金富列举的以上数据,令人感到颇为惊奇。

  深圳曲艺的发展十年来有目共睹,人才辈出,佳作不断。在全国曲艺界,有“曲艺深军”一说。这是一支年轻的力量,也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力量。面向未来,吴金富有感于那些与志同道合的南下曲艺爱好者共同奋斗的日子——他们的奋斗,最初只是一种爱好、一种渴望,没曾想最后会成为一股潮流、一轮朝阳。作为过来人,他们需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用更多的智慧去呵护和培养深圳这片移民热土上的“曲艺新苗”,让北方曲艺真正能够携带着深圳基因,走向全国乃至更为广阔的舞台。

  发展初期解决“两道坎”

  深圳市曲协的开端很难,吴金富说当时“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地点,实属‘三无’协会”。即使这样,在深圳市文联的关心帮助以及深圳曲艺人的不断努力下,深圳市曲协越来越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曲协成立以来举办各项演出活动达2000多场,观众人数近200多万人次。深圳市曲协的会员多次受邀赴央视《我要上春晚》《我爱满堂彩》、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等录制节目,并成功播出,在全国曲艺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十年来,深圳市曲协及其下属单位创演的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18个,其中牡丹奖2项、牡丹奖提名奖4项、牡丹奖入围奖6项;省级奖项45个、市级奖项81个,涌现出刘昭、赵梓琳、牛纪远、刘迪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这些数据,是深圳市曲协的骄傲。然而,吴金富深知作品是曲艺艺术发展的根基。“解决了人才问题之后,创作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迈过的另一道坎儿。”

  协会成立之初,深圳市曲协“请名家”“重奖励”。“我们不断邀请名家到深圳讲座,帮助我们修改作品。深圳市曲协还专门设立了创作基金,对新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重奖,极大地提高了曲艺作者的创作热情。”吴金富说。而后,经过多年摸索和反思,深圳市曲协认准了一个方向——从讲好深圳故事入手,破解创作难题。比如,组织力量到市区采风,到全国采风,走进博物馆、非遗主题馆,采访老前辈、老模范,了解身边人、身边事,让曲艺人更加热爱国家、热爱深圳这个城市、热爱自己的生活。曲艺剧《两个警察一条街》(根据中英街百年沧桑历史改编而成)《大树底下好乘凉》《老板你好嘢》,曲艺作品《好人的故事》《打虎之后》《良心债》《鱼灯情》《一杯清茶》等优秀曲艺作品一一亮相,“曲艺深军”的声音在全国越来越响亮。

  以赛事和培训基地培育人才

  十年间,深圳市曲协成功举办多场大型曲艺专场活动以及曲艺赛事。如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广东省曲艺大赛、“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邀请赛和广东省“四洲杯”粤港澳粤曲演唱大赛等。“特别是‘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邀请赛,不仅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参赛曲种齐全,更是得到了中国曲协及深圳市各级政府的高度赞赏。深圳市曲协每年举办的具有本土影响力的深圳市新人新作曲艺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从一开始单独面向深圳市曲艺爱好者,如今已经发展为全国性曲艺爱好者展示的平台,更成为深圳长效文化品牌活动,连续两年被评为深圳市‘创意十二月’优秀项目。”吴金富说。

  在赛事平台上,深圳曲艺人才不断得到磨砺,这样的人才推选机制对于深圳曲艺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吴金富仍然希望能够探索出一种更加科学系统的曲艺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12月18日,中国曲协授牌的首个全国曲艺培训表演基地在深圳宝安青少年宫落成。这是深圳曲艺界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今年6月6日,深圳市曲协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笑满堂艺术团共同建设的深圳市曲艺培训表演基地在深职院国学馆正式揭牌。

  “深圳宝安青少年宫作为国家级的曲艺培训表演基地,将充分发挥中心阵地作用,立足宝安,辐射全国,将发现和培养曲艺创作与表演人才,创作出更多讴歌改革开放、讴歌美好新时代的曲艺精品力作。基地选址宝安区青少年宫,因为这里是青少年的主要聚集地,是搭建素质教育的实施平台,让青少年学习相声、快板等传统曲艺,可在培养过程中挖掘曲艺人才,重点培养有潜质的新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举有望凭借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打造出群众传得开、叫得响、记得住的精品力作,使深圳成为具有广东特色和深圳移民特点的重要曲艺阵地。”吴金富说。

  其实,近年来,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行动也颇有人气。“该巡演同台的演员都是师徒或师生关系,师傅带着徒弟登台表演,通过师生结对子,一对一进行传帮带式的展演,在广东省一站接一站、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让最具岭南特色的曲调唱遍广东各地。”吴金富介绍道。他认为,相比较而言,全国曲艺培训表演基地覆盖范围更广,受众群体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可塑性强,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群体,采取“一对多”的模式,营造了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基地把培训与表演两手一起抓,不仅让学员系统地学习曲艺,而且提供展演展示实践机会,并将汇集全国的优秀曲艺精品力作在此展演。此外,基地将打造“北艺南传”公益培训品牌,不仅走进高校,还将走进各中小学开展免费培训,吸引数千名曲艺爱好者,并从中优选出100名有潜质的“曲艺新苗”持续重点培养,为基地储备种子学员。

  深圳曲艺在南北融合中改革创新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深圳曲艺风格鲜明、特色独具、南北融合。在艺术形式上,深圳曲艺把北方曲艺与南方的语言环境、曲种特色相融合,以传统的曲艺形式如快板、相声、山东快书、评书、双簧等为基础,加入南方粤语、粤曲、曲调等元素,以及当下流行的情景剧、小品、舞台剧、话剧等现代姊妹艺术,更兼时尚的B-Box、踢踏舞、街舞等潮流元素,极大地拓宽了节目的艺术表现力,让观众耳目一新。

  形成目前的格局,对于深圳曲艺人来说,是一件费心、费脑又费力的事情。“从深圳市曲协的会员结构来看,深圳曲艺人仍然主要来自北方。随着曲艺进校园以及曲艺在深圳的传承与发展,以后一定会有更多南方曲艺爱好者及曲艺从业者加入到深圳曲艺队伍当中,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吴金富说。

  面向未来,吴金富清醒地认识到深圳曲艺的发展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他说:“目前深圳的曲艺状况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人才、创作和生存的基本条件等诸多问题,都是导致深圳曲艺不能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才是曲艺发展的第一要务。”为了吸引优秀的曲艺人才落户深圳,深圳市曲协东奔西走,到各大曲艺专业院校谈合作、挖人才。近十年来,先后从中央戏剧学院、北方曲艺学校、辽宁科技大学等学校和社会引进人才40余人。

  在创作上,吴金富坦言,深圳曲艺还没有抓住深圳移民城市的特点,作品和表演还停留在某种区域状态。“要想让每个来自不同地方的深圳人都接受和喜欢我们的曲艺艺术,必须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更多地了解深圳的移民文化、民俗民风以及语言特征,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吴金富表示,深圳曲艺人要谦虚地看待成绩,继续发挥深圳人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艺术上的改革与创新,让深圳曲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