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摄影作品呈现魅力临沂的浓情四季

时间:2018年06月15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付迎东 文/摄
0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在山东临沂,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沂蒙山小调》是老百姓最爱传唱的,这首歌曾经给了老区人民无尽的力量。

  如今,一曲《新沂蒙》,唱出的是“继往开来描绘时代画卷”的豪迈与喜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八百里沂蒙大地,神话般地蝶变为“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奇迹般地变成了让当地人幸福感满溢、让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大美新临沂。

  临沂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众多。在这片热土上,曾经诞生了“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武圣”孙子及名扬四海的《孙子兵法》。临沂是一座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之都”,革命战争期间,这里是山东党政军机关所在地,被誉为“北方的小延安”,战火中诞生的沂蒙红嫂千古流芳,沂蒙精神感天动地……无数的贤良先哲、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在这里书写传奇、留下壮举,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临沂又是一座充满经济活力和投资潜力的新兴城市。过去,沂蒙山区“山崮四塞,舟车不通”,而如今“物流天下,商城临沂”享誉四海。航空干线、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便捷高效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临沂以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六片,北上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80余公里的滨河大道,展现出“一河清水、两岸绿色”的城市景观,营造出“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的自然风貌。时代的不断变迁,改变了无数普通家庭的生活轨迹,国民生活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1998年,该市城区面积是175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79.18万人。2008年,城区面积2696.6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42.66万人。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6%,城区面积达到3103.7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20余万人。临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临沂商城国际化建设,每天来临沂从事经商的流动人口达30余万人。

  临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

  悠悠沂河水,浓浓沂蒙情。红色的歌谣越唱越响,一串串跳动的数字似一组组动听的音符,咏唱着传承与发展,“蒙山沂水”似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向世人展示着大美新临沂的气质神韵。

  临沂城沿河而建,水绕城而流,商依城而起,“大水城”的规划建设,让临沂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路更畅,人民生活更幸福。(摄于2017年8月15日) 

  “蒙山高、沂水长”,人民广场灯光璀璨,以其迷人的夜色,迎接八方宾客。(摄于2011年10月16日) 

美丽临沂,春暖花开,青少年们聚在一起用音符奏响新时代旋律。(摄于2017年4月15日) 

炎热的夏季,京剧票友们聚在一起,各显其能,竟相献艺。(摄于2017年9月17日) 

  满城秋色关不住,美景引得游人醉。深秋的临沂成了色彩的海洋,吸引着众多市民在外感受美好生活。(摄于2016年11月12日) 

  冬日严寒送温暖,大美临沂育人才。(摄于2017年2月25日) 

  2000年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之际,临沂市首届民间秧歌会在银雀山路东段街头广场举行。此处现已建成集商务、休闲、居住等复合型的建筑群体。 

  2001年6月23日,在解放路与通达路交汇处两位女士与黄毛车师傅讨价还价。如今出行人们大都选择坐的士、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快捷方式。 

  1998年4月26日摄于西郊大棚底布匹市场。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进城逛西郊”成为临沂人特有的一种消费休闲方式。而如今,30多年风雨洗礼,历经了一场从地摊式农贸—大棚底商贸—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城—现代商贸物流城的巨大变革。 

  2000年6月27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临沂慰问演出,临沂城市建设系统的锣鼓队载歌载舞在临沂火车站站台上迎接。 

临沂已建设成为以水为魂的最佳宜居城市。(摄于2017年11月18日) 

  金秋时节,位于城区的人民公园内满树金黄,犹如缤纷的画卷,给“大美新临沂”增添了一份诗意。(摄于2016年11月9日) 

  大美临沂风光好,流光溢彩夜色美。(摄于2018年3月5日) 

(编辑:云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