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价值与情怀的具象化传递——“看理想”首届室内生活节在京举办

时间:2018年04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 波
0

  价值与情怀的具象化传递——“看理想”首届室内生活节在京举办

  在忙碌的日子里,寻个周末,和志趣相投的人,围坐在一起,品咖啡,聆听一场美妙的音乐,说说创作的故事……这是一种有品质的lifestyle。Lifestyle直译为生活风格,作家梁文道却更愿意将之理解为“生活方式”“生活构思”。

  “今天的中国,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具备更好的人文素养,而更好的人文素养包括更理性地去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理解我们的世界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梁文道说。日前,梁文道和电影人贾樟柯、音乐人李健、“看理想”创始人刘瑞琳一起策划了“看理想”首届室内生活节。在为期近一个月的室内生活节中,除了文化沙龙、音乐会、电影放映等各类活动之外,咖啡订阅计划、茶订阅计划以及京都匠人的产品,都将别致的文化体验带到公众的生活中。

  “看理想”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的一个延伸,从出版图书到出版产品,从“想象另一种可能”到“看见另一种可能”,开发视频、音频、直播以及文创产品等一系列媒介,去承载有价值的理念。表面上,是一种无限的跨越;实际上,始终内涵一致,探索和发现有价值的文化生活及其呈现方式。梁文道认为,每个人都能用一种更广博的、更富有同情心的敏感,在感性层面上感知到其他人的存在,感知到生活中有待发掘的丰富细节,让自己的生命丰满起来。他相信抽象的精神价值是能够具象化的,能够化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品尝得到的触感。室内生活,看似静态,其实角落里藏着很多可能。心灵能够通过不同的介质穿越出去,抵达一些肉体不能抵达的地方。

  刘瑞琳从这样的文化活动中深切感受到,如何唤醒公众对于理想本身的热情。“过去,我们创办了理想国这个出版品牌,我们一直在做的是让理想国成为一个容器,在这里汇集的不仅是图书出版,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创意产品。对于理想国的可能性,我们还在持续的想象与探寻中。看理想,拓宽了我们的文化想象,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我想文化的根底还是在我们的生活里面,这也许就是‘看理想’做室内生活节的初衷。”

  室内生活节中,“京都匠人”系列引人注目,它诠释了日本的工匠精神。创立于明治八年的开化堂,一直坚持着用130多道工序制作茶筒。开化堂的金属茶筒,有种贴近皮肤的亲切感和高精度的结构。只要把盖子拿到茶筒上轻轻松手,盖子就会靠着自身的重量慢慢下滑,直到密封合拢。下滑的速度快慢适中,有种温柔的平静。传承人八木隆裕讲道:“自动下滑的盖子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惊奇,而是提升容器气密性,追求容器开闭舒适的结果。”

  室内生活节上,李健从皮亚佐拉谈到马尔克斯,在他看来,拉美音乐除却热闹的表面,其实隐含着一种很深的孤独,“这种孤独更多地来自对生命的未知和担忧”。李健很喜欢马尔克斯,“马尔克斯说,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份体面的协定”,他觉得马尔克斯是活跃开朗的老顽童,即使是描述死亡、描述最阴冷的场面,都能让读者隐约感受到文字内含的宽厚和温度。而皮亚佐拉的探戈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有各种人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无论是喜欢什么样音乐类型的人,都能从中体会到愉悦和美感,这种美不是晦涩的,而是直接的。“我们身边的很多民族音乐,也在等待着一种艺术形式、一个传奇人物将其发扬光大。”

  “独立眼睛”是室内生活节的电影单元。活动期间,逢周末,选片策划人贾樟柯和马可·穆勒挑选出来的形色各异的电影都会与公众见面,如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彭小莲《美丽上海》《请你记住我》、崔健《蓝色骨头》、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等。活动板块除了“京都职人在北京”“耳朵旅行”“独立眼睛”之外,还有“文艺时光”“书的声音”和“口味启蒙”。50多位文艺人士和手工匠人开展48场文化艺术活动,发起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推出“概念商店”“作家菜单”……梁文道说,这个实验也可能会在全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做成“巡回”,以满足更广泛人群的文化期待。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