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电影吸引新时代观众的核心动力

时间:2018年04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产出202.17亿元,同比增长39.82%,专家热议中国电影的“产业奇迹”——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电影吸引新时代观众的核心动力 

  从票房爆棚、口碑极佳的现象级主旋律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到引发热议、拉动2018年贺岁档和春节档的《无问西东》《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再到今年两会期间公映的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赢得全民点赞,中国电影产业近一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彰显了电影创作的本土特色与文化自信。尤其是2018年春节档总票房达到5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94%;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202.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82%,先后创造历史纪录。

  为了给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策略保障,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坚持文化自信,提升电影质量”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饶曙光、章柏青、王一川、尹鸿、张颐武、丁亚平、陈旭光、张卫等十余位电影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2017年贺岁档至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热门重点影片的可喜成绩与存在问题、如何提升电影文化品质、怎样多方面满足观众需求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表示,发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断提升创作质量,是吸引和满足新时代观众的核心动力。

  质量提升、工业升级、新生代崛起形成合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认为,中国电影在贺岁档和春节档取得的可喜成绩,得益于三方面的贡献:一是产品质量提升,二是工业水准升级,三是新生代创作者崛起。“国产电影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都获得了与高票房相匹配的上佳口碑;《战狼2》 《红海行动》等作品已经达到了‘重工业电影’的标准,证明优质国产电影的工业水准不逊于好莱坞;陈思诚、李芳芳、田羽生等一批青年创作者的快速崛起,则为华语电影注入了无穷动力。”

  陈旭光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电影产业要更进一步,还需要在三方面进行提升。“首先是创作力要提升。电影是内容为王的产业,随着观众的不断成熟,质量不过关的影片再难以称霸市场。”陈旭光举例,今年春节档预售成绩极佳的热门大片《捉妖记2》,就是由于质量平平导致票房高开低走,最终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其次是生产机制要提升。与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爆相比,一些国产电影制片机构的管理运营能力还有所欠缺,导致很多项目无法按照工业流程有效运作。”陈旭光举例,去年贺岁档的《妖猫传》本被业内看好,但导演陈凯歌过于强大的主体意识和作者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商业片的纯粹性,最终导致影片的票房与口碑都较为一般。“第三是创作观念要提升。如何在尊重电影产业性质和工业属性的前提下,践行和凸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在技术和艺术、工业和美学、技和道之间达成某种平衡,是国产电影从业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在贺岁档和春节档中,《捉妖记2》《妖猫传》《西游记女儿国》等一些热门影片票房并不理想,而《红海行动》《前任攻略3》《无问西东》等本不被看好的影片却强势逆袭,这引发了《当代电影》总编辑皇甫宜川的思考。“决定影片票房走势的元素有很多,除了品质这一核心要素,还有城市差异、地域差异、观众年龄差异等。”皇甫宜川举例说明:三四线城市观众是爱情喜剧片《前任攻略3》票房的主要贡献者,文艺气息浓郁的《无问西东》的观众大多来自一线城市,而《妖猫传》《西游记女儿国》等票房不佳的影片,似乎既无法取悦一二线城市的观众,也不太受三四线城市观众的欢迎。

  皇甫宜川同时强调,国产电影的创作者要具有危机意识,不能仅以取悦某个观众群体作为创作的终极目标。“今天三四线城市的观众比较喜欢《前任攻略3》这样的电影,但很可能半年或者一年后,他们的审美趣味就会发生变化,并迅速抛弃这类影片。”皇甫宜川认为,过去一年中多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票房受挫,就是中国观众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整体提升的例证。“创作者不能一味顺应与迎合,更要前瞻、引领。只有创作者自身的艺术水准提高了,他们才能创作出与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相吻合的作品,这才是中国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电影产业也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在电影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所有电影都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它是能够真正做到全球性流通的工业电影;第二类是民族电影,包括除好莱坞外所有国家出产的影片,即便是法国电影、印度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也只能做到相对有限的区域性流通,难以畅通全球。“近年来中国电影的本土票房规模极速扩张,令业界产生了深度调整全球电影产业格局的强烈期望,未来中国电影完全有可能成为与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一极,从区域性流通升级为全球性流通。”

  中国电影产业历来高度重视全球市场,《英雄》《长城》等影片也曾在海外取得票房佳绩。但张颐武发现,近年来随着本土市场内需的不断增强,国产电影的题材与内容出现了“内卷化”倾向,适于全球流通的影片越来越少,即便是《战狼2》《红海行动》这样的现象级电影,基本上也是以中国内部的社会问题和国民需求为基础展开文化想象。“中国的内需市场无比庞大,但我们的电影创作者不应仅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要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全球流通体系。中国电影要争取海外市场、俘获海外观众,就必须要寻觅更多的国际合作、寻找更多的国际话题。”张颐武表示。

  中国影协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在高速增长的产业环境中,中国电影从业者要保持冷静。“事实上,保持10%到20%的增速,更加符合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情况,太高或太低未必符合中国电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他指出,中国电影产业毕竟仍存在各种短板,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的转化才刚刚开始,国产电影满足观众高质量观影和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的能力还不强,超越票房指标的综合性、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也仍未建立起来。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更严峻的挑战还是观众问题——有效扩展观众的观影频次、提升观众的观影能力和观影趣味,从观众层面保障中国电影质量、品质的提升,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所有元素和要素中最难完成的工作,而这项工作恰恰又最容易被忽略或者忽视。”饶曙光认为,中国电影产业也应遵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要有耐心、有恒心地培养和引导观众,久久才能为功。“足球需要从娃娃抓起,电影观众也需要从娃娃抓起。中国电影从业者一定要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胸怀,将电影产业的发展视为功在千秋的事业。”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