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芭蕾国标首牵手 《海河红帆》创新颜

时间:2018年01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芭蕾国标首牵手 《海河红帆》创新颜

——首部芭蕾舞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掠影



【公 告】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2017年度重点创作剧目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国标舞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编剧/总导演:门文元

总导演:曹晓明

创作演出:天津歌舞剧院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海河红帆》根据刘誉创作的电视连续剧《锋刃》改编,讲述了一九三七年发生在天津租界一个荡气回肠的谍战传奇,塑造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沈西林、复仇舞女莫燕萍、烈士遗孤韩子生潜伏、救赎、痴爱、献身,为理想和信仰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全剧由《风声之声》《色戒之戒》《潜伏之潜》《锋刃之刃》四幕及尾声《红帆如瀑》构成。

  本剧是芭蕾舞、国标舞两大外来舞种进入中国数十年来首次在舞台牵手,也是国标舞首次登上舞剧艺术舞台,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讴歌英雄的舞剧新作。

 

芭蕾舞国标舞演绎的红色芳华

——舞剧《海河红帆》观后

□ 刘 巍

  北京的深冬,微冷;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火热。首部芭蕾舞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的音乐响起,听着教会学堂的钟声,看着眼前的钢琴与壁画及女主人公的优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唯美的构图、精彩的舞姿、细妙的构思……

  面对如此大型的全景,一幕,《风声之声》徐徐而来。1937年的天津租界,日寇铁蹄下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无声地抗争,宁死不屈英勇捐躯的方君年、血气方刚的烈士遗孤韩子生,还有众人眼里浪荡不羁却复仇心切的舞女莫燕萍,特别是世人眼中玩世不恭、醉生梦死、假意投靠日伪情报机关却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沈西林……他们的名字不曾闪耀,却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最锐利的刀锋。导演把抗争的精神融入舞剧人物的血脉,也把那种自信与无畏凝练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中,让你很快就憎恨起汉奸张金辉的色厉内荏,立刻就发自内心地痛恶日军大佐武田弘一的残忍狼性。没有对白,只是演员肢体的演绎就让你看到了人与人的心性;没有言辞,只是一笑一颦就让观众触目惊心。

  在音效的声张、画面的凄冷中,二幕《色戒之戒》的场景缓缓映入眼帘。对沈西林从怨恨到动情以及他假借结婚之名开展地下工作的一举一动,莫燕萍看在眼里,感怀在心。终于这个简单的、怀有个人强烈复仇心态的莫燕萍,在地下党员沈西林的教育和感召下,走出小我,走向大我,走上了投身革命、拯救民族危亡的光明之路。我看到的是,导演在月光如水的情境中,刻画出不明真相的莫燕萍想置沈西林于死地;也看到了细雨之中,沈西林和莫燕萍二人心心相通,共赴革命之路的从容和默契。情感如斯,引得天空飘散缤纷落英。当“人生苍茫路遥遥,历尽风雨山更高”的歌声响起,我知道我和导演的心,都在朝着民族救亡的行列、朝着亲情与爱情交织的同一个方向悸动。

  就这样,三幕《潜伏之潜》在鲜明地交代了日本大佐的人物形象和清剿冀东的剧情铺垫后,国标舞、芭蕾舞闪亮登场。武田弘一接到密令要清剿冀东,为破坏敌人阴谋,沈西林策划在喜乐门舞厅举行盛大舞会,以各色西洋舞蹈和绚丽的排场,用纸醉金迷、一派浮华的假象,为莫燕萍佯做与日本大佐尽情歌舞并趁机巧取情报图做好了铺垫,韩子生装扮成厨师混入其中,终于让窃取情报的秘密行动径情直遂。当武田弘一以为情报图丢失鸣枪示警,当复制了的情报图又回到武田的衣兜之中,莫燕萍、韩子生、邵老全冒着生命危险执行的窃密计划宣告成功。这里,我看到的是沈西林的金色晚礼服,看到的是喜乐门的流光溢彩、动情霓虹,导演用盛大场面营造出的,是我地下党员不惧危局、生死与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果然是“一生痴情处,硝烟情未了”。那种在革命斗争中结下的情义,让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人公在潜伏中的自我升华与救赎、在共同理想的追求中相爱的自然发生。

  静静地,四幕《锋刃之刃》随着海河的声音拉开帷幕。就像主题歌里唱到的,“叮咛响耳边,嘱托难忘掉,怎能离开母亲的怀抱”,当冀东人民取得了反清剿胜利,武田弘一丧心病狂地在海河边撒下了天罗地网,企图置我地下党人于死地,沈西林为了掩护组织和同志,毅然迎着日寇的枪口,英勇地倒在天津的街道上。随着剧情的行进,场景的变换,我们看到了老天津租界的繁荣和浮华,看到了日伪势力的阴险和狡诈,看到了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抗争,哪怕流血牺牲也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大地之子一双泥土脚,怎能离开母亲的怀抱”,导演塑造了男主人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也用激烈的枪战交锋场面让我们看到了全篇剧情的高潮。当一切尘埃落定,喧嚣归隐,只有一颗献身革命的红心超越亲情和友情,化作一叶红帆,在海河上漂过。导演的呕心沥血,使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刻画的细节中得到了涅槃,可以说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功效。

  在革命终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尾声《红帆如瀑》与我们见面了。天上的星星,闪烁通明,那是革命烈士们露出的璀璨笑容。海河之水,浪花滚滚,清波透明。我们面对红旗漫卷,我们面对长缨在手,不能忘记大地上曾走过多少先烈的足印。在莫燕萍的回忆中,她与沈西林相会,雪中起舞,共诉衷肠,虽然曾经的莫燕萍和他没有那么多独处的时光,但是藏锋于刃,藏情于心,爱的情愫面对生死两隔,升腾的更是那种温暖的力量。阳光下,不曾忘却的是地下工作者坚毅的目光,坚定的身影,红帆如瀑,砥砺前行,前进的是脚下革命的道路,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永恒的革命信仰。舞台背景中升起的红色船帆,是战争年代的同舟共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全体天津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海河红帆,是一曲向那年那月为了天津的解放而奉献鲜血和生命的英雄赞歌!

  纵观全剧,意犹未尽;精华浓缩,几多回声。虽然只有四幕的剧情,但我看到了刀锋利刃,认识了沈西林,知道了莫燕萍,了解了那个被日寇铁蹄蹂躏的天津卫还有地下党的英雄在和日伪做着殊死斗争。虽然源自刘誉创作的电视连续剧《锋刃》,但要想在短短两个小时中表现一部长篇的剧情,编导大家门文元和曹晓明总导演做到了水乳交融。要知道舞剧还在构思的时候,2014年42集的电视连续剧《锋刃》就已经获得了成功,如何回避常规的表达方式,如何将戏剧变为舞台艺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创作团队就是借助了天津独特的地理文化特点,展现了天津鲜明的地域个性,深入地去探索和挖掘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力求达到以舞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样红色题材的剧目,不应该只是专场的汇报演出,它应该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去影响更多人,将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当我坐在剧场的5排17号回望全场人头攒动的时候,深感这是艺术的号召力让大家在一个冬夜相聚在大剧院,看芭蕾舞国标舞演绎的红色芳华。

  都说舞蹈难懂,但是看了《海河红帆》会刷新你对舞蹈的认识,你会发现没有一句独白对白,你也会投入到紧绷的剧情;都说舞剧高深,你会发现虽然满目肢体语言,但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力确实没有国界,让你无师自通。希望红色文化真正走入我们的心灵,融入我们的血液,迸发出最强的艺术之声!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名誉主席高占祥为《海河红帆》题词


讴歌英雄的创新永无止境

——评舞剧《海河红帆》

□ 闻 雪

  芭蕾舞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是两大外来舞种首次在舞台上联袂表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引发广泛瞩目。芭蕾舞因有《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经典范例借鉴,尚无异议,国标舞则不同,且不说迄今仍沉浸在标准严格、套路固定的“二人世界”,更没有摩登舞、拉丁舞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先河,相信观众在观看演出前对这部舞剧会有众多莫名的想象。特别是芭蕾舞、国标舞全然不同的动作体系与审美取向,如何在同一部舞剧中“和谐共处”,无疑是主创人员面临的首要难题。

  然而大幕启合之间的舞剧表达令人震撼,得当的结构、出色的编导、炫美的表演、恢弘的音乐、精致的多媒体艺术,让观众对中国舞剧的认知产生新的改变。

  纵观目前中国舞剧的走向,大多数舞剧结构依然要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海河红帆》取材于刘誉创作的电视连续剧《锋刃》,起伏跌宕的谍战传奇显然不是舞剧所擅长的,比如仅仅是交代主人公明、暗两种身份就要比其他门类大费周折。然而有着革命历史题材舞剧丰富创作经验的门文元总导演,还是从纷繁复杂的电视剧情节中截获两条适于舞剧表现的重要线索:一是“硝烟情未了”的男女主人公为理想救赎、痴爱、献身,二是“嘱托难忘掉”的烈士遗孤继承先辈壮志,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两者此起彼伏,相辅相成,并由此奠定舞剧动人心魄的情感节奏,从而浓缩出原著情节的精华,拓展开舞剧结构的动作性与可舞性,这需要成熟的舞剧观与睿智的洞察力。

  如何悄然融会芭蕾舞、国标舞截然不同的舞蹈语汇为舞剧人物的塑造服务?怎样在规定情景最大限度展示各自舞种的炫美与光彩?《海河红帆》编导以独辟蹊径的创新与“无缝连接”的力道回答了观众的疑问。教堂唱诗班几十名国标舞演员的群体摆动对剧情的强力渲染,让人重新审视拉丁群舞的表现魅力;喜乐门舞厅目不暇接的舞蹈段落几乎令观众忽略掉舞种的概念。两组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唯美地展现了各自舞种的最佳风范,特别是国标舞演员,不仅前所未有地跳出拉丁舞舞剧双人舞的特质,而且将芭蕾舞高远、轻灵的优美表达融入其中,实属不易。舞剧还有不少国内一流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演员加入,令《海河红帆》更具中国特色。

  音乐一向被称作舞蹈的灵魂,舞蹈也经常自喻为音乐的翅膀。其实融合就好,互补为佳。这部舞剧的音乐可圈可点,主题歌《不忘》一以贯之,旋律感人,织体丰满,乐队的交响恢弘大气,充满舞蹈性和戏剧性。多媒体艺术的运用高端精致,有力烘托了舞剧主题。此外,布景、服装、造型、道具等舞台美术均具有高水平创意。

  《海河红帆》的问世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礼赞,舞剧告诉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是攀登艺术高峰的根本,讴歌英雄的艺术创新永无止境。

 

【主创心声】


①总导演门文元(中)、曹晓明(右)与原著作者刘誉(左)


  ②总导演曹晓明(右一)与作曲李勋(左一)、主题歌演唱者周澎(右二)、曾乙(左二)在录音现场


③主创团队与演员合影

  我曾说过再也不做舞剧了,但是艺术创作是无止境的……特别感谢天津歌舞剧院和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继续磨炼和锻炼。作为一个老战士、老兵,我觉得能够为国标舞做更多的探索,能够为我们国家的艺术在这个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做一点事,心里很高兴。

  ——编剧/总导演|门文元

  由天津歌舞剧院和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共同推出的首部芭蕾舞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是国标舞舞剧艺术的首创之举。它不仅是国标舞引入中国三十年来的突破性进展,也是国际标准舞创立一百余年来的重大变革。

  ——艺术顾问|冯双白

  《海河红帆》是一部讴歌英雄,颂扬革命历史的舞剧作品,这部舞剧在题材与体裁上独辟蹊径,是中国舞剧舞台一曲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宁死不屈的英雄赞歌。

  ——出品人|罗 斌

  红帆如瀑,砥砺前行是对《海河红帆》的忠实写照。这部剧的创作历程,本就富有时代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技艺和对角色的精准把握与塑造不仅是对舞剧本身的证实,更是对推出文艺创新作品和人才的探索与历练。

  ——出品人|高久林

  这部舞剧的整个创作过程是一种挑战,挑战本身意味着追求,要努力奋斗和不断超越。作为中国国标舞传播的先行者与发展者,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在注重赛场的同时,也在“舞台”这片天地继续前行、丰富国标舞的生命。

  ——总策划|王永刚

  艺术的创新,是通过艺术家们的自我突破,去触动人的灵魂,创造新的审美体验。芭蕾舞的美感、国标舞的激情,这两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一起产生了特殊的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质感。

  ——总导演|曹晓明

  一部电视剧作品能够华丽转身为舞台剧作品,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海河红帆》在保留原著作品魂魄的同时,更彰显了舞台剧的艺术魅力。这是门文元和曹晓明两位艺术家做的一次大胆的艺术探索和再创作,作品具有史诗般的气质,震撼人心。

  ——原著作者|刘 誉

  高级的艺术不在于做区别,而在于去寻找人类的共性。《海河红帆》的音乐没有去区别芭蕾舞与国标舞的不同,而是以戏为主线,去捕获人类的共鸣。

  ——作曲|李 勋 丁豆豆

  在《海河红帆》中,服装不仅表现角色的外部形象,更要让演员舞得起来,不仅要舞得起来,还要突显舞蹈的风格特征,让芭蕾舞和国标舞各自的舞姿更具张力和表现性。

  ——服装设计|宋 立

  《海河红帆》是献给海河儿女的一曲赞歌,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礼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像剧中主题歌《不忘》唱的那样,“叮咛响耳边,嘱托难忘掉,怎能离开母亲的怀抱”……

  ——主题歌《不忘》演唱者|周 澎


【演出精彩瞬间】


王韵饰演莫燕萍


张寒蕾饰演莫燕萍、袁帅饰演韩子生、程邵璇饰演邵老全


张寒蕾、王冰饰演莫燕萍、沈西林


袁帅饰演韩子生


曾明饰演张金辉


张寒蕾、王冰饰演莫燕萍、沈西林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军敏舞苑演员


高健饰演方君年


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演员


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演员


黄海涛(左一)、周赋颖(左二)、刘天宇(右后)、张梓靖(右前)饰演卖花童


王韵、焦洋饰演莫燕萍、沈西林


张寒蕾、王冰饰演莫燕萍、沈西林

 

【幕后花絮】


  出品人高久林(右二),总导演门文元(左二)、曹晓明(右一),编导王鑫(左一)等在排练前给全体演员开动员会


国标舞演员排练前进行芭蕾训练


执行导演董华兴在排练现场指导排练

  本版文字由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提供

  本版图片由罗更前、马也宓、王胜胜、李革拍摄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