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哈桑的大船》: 守护大船 守望家园

时间:2017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付少武
0
  伊朗影片《哈桑的大船》是日前中国影协为举办“影载中华情,圆梦新丝路”——2017“一带一路”国际电影交流展映活动而推出的一部优秀电影。它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伊朗风情和文化的窗口,同时也展现了伊朗电影人善于从大时代中发现小故事、从大主题中发掘小入口的高超技艺和手法。影片虽然探讨了守护梦想和希望、守望和谐家园的严肃主题,但却从哈桑守护祖辈留下的大船的角度巧妙切入,情节自然流畅,人物接通底层地气,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让人观后陷入反省和深思之中。
  首先,影片主题由小见大,守护大船其实是守望家园守望理想。影片故事的切口很小,从少年哈桑最后7天守护父亲大船的视角,讲述了伊朗北部乌鲁米耶湖干涸之后给他的家庭带来的变故和伤痛,侧面揭示了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哈桑的父母曾在湖上的大船上相识相知、结婚生子,湖水干涸之后母亲病重去世,父亲竭尽所能、到处奔走,但最终无济于事,并在母亲病故之后离家出走,长达一年,至今未归。哈桑最后七日守在祖辈留下的、却已不能航行的大船上,既是渴望等待爸爸的归来,又是在守望曾经的家园,守望那儿曾有的情感和记忆及其带来的温暖,守望未来的希望和梦想。虽然船体已锈迹斑斑,破旧不堪,哈桑依然执着等待、凄怆地守护,期望恢复从前的美好,但他的父亲遥遥未归,为其在船上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逐渐融化,更加让人伤心欲绝。
  其次,该剧情节紧凑,叙事娴熟流畅,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哈桑守护大船,历经了哥哥卖船、自己守船、朋友修船的过程,历经了与哥哥艾哈迈德的抗争,姐姐的劝说,朋友纳吉的争执、理解和帮助。不论是艾哈迈德的威逼,姐姐的哀求,纳吉的争斗,都没有动摇哈桑守护船只的决心。尤其是他与纳吉由争斗到和解的过程比较激动人心,他们先是荒地上追逐,在泥河中打斗,互相骚扰破坏,彼此报复性地打碎灯泡和玻璃,直到纳吉主动从艾哈迈德手中成功解救哈桑之后,他们才化敌为友,成为相互理解、惺惺相惜的朋友。纳吉舍弃考试,不顾一切动员所有力量帮助哈桑修船,竭尽全力一桶一桶地提水浇船,试图帮助哈桑实现愿望的精彩桥段,分外让人激动。虽然哈桑的爸爸最终没有归来,但前来接他离去的嫂子在大船上临时分娩,还是让其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饱满。片中主要塑造了哈桑和纳吉两个少年,他们纯朴天真善良,当初为了大船而仇视相斗,之后为了对付艾哈迈德而化敌为友,这种先斗后和的关系让人信服,也易于突出二人的性格。总体而言,哈桑人小志大,年少早熟,不畏强权,敢于抗争,专心执着,充满焦虑和忧伤,充满回忆和渴望,充满孤独和向往。他穿戴父亲衣装而彰显的守望情怀,哀求朋友出手相助的眼神,四处寻寻觅觅却接踵而至的失落与无助、紧张与忧伤,都深深打动人心。纳吉是一个随迁的教师子女,他不计前嫌,仗义救人,对朋友关心体贴,以诚相待,他对哈桑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可谓尽心竭力,虽然最后没能实现朋友的愿望,但这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融入了哈桑的血液,也深深植入观众的心田之中。
  同时,影片注重细节,注重氛围的营造。影片紧紧围绕哈桑的大船展开情节和叙事,地点集中但不单调,除了导演运用长镜头、特写镜头来描述全景远景近景,突出明暗对照、大小对比之外,还精心设计了一件父亲宽大的衣装,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张昔日有水有船的旧相片,一张祖辈留下的旧毛毯,一片干涸的荒地,一片迎风招展的彩色船帆,一条瘦小的猫……这些有的放矢的物件、道具及其营造的场景和氛围,不仅衬托了家园的荒芜和破落,也有效地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给人们带来立象尽意、得意忘言的境地。
(编辑:邱茗)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