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真人图书馆不能“过把瘾就衰”

时间:2017年12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近日,上海电视台主持人臧熹在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与来馆读者进行交流,他也成为该馆最新的“馆藏资源”。据悉,徐汇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未来还将引进“大咖说”“达人秀”“凡人歌”三个系列的“真人图书”资源。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表示:“真人图书馆的形式,是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近阅读。”真人图书馆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是纸质或数字图书,而是活生生的人。通俗来说,真人图书馆以“有故事”的真人为馆藏资源,通过限制时间和“借阅者”人数的面对面交流方式,来达到“真人资源”与“读者”互动的目的。

  新近开馆的徐汇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赚足了眼球,但真人图书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最早产生于北欧,2000年以后逐步在全世界推广。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于2008年建立首个真人图书馆。此后,真人图书馆不仅在中国各高校流行开来,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青睐,星辰海真人图书馆、青柚真人图书馆等纷纷建立,在中国的主要城市,这种形式已经不难见到。

  在西方国家,真人图书馆通过邀请有特殊经历的人或社会边缘人士来与“读者”交流,希望能借此分享故事,建立对话或消除社会偏见。中国的真人图书馆则带有颇具本土特色的功能——传播知识,共享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无论真人图书馆承担的是哪种功能,它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真人图书”使知识和个体经验的传播有了更加鲜活的方式。同时,由于“真人图书”“阅读”形式的互动性,它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阅读者”思维的培养。

  随着真人图书馆优势的逐渐显现,2012年,真人图书馆的建立在中国达到了高潮。然而,在“火了一把”之后,真人图书馆的发展却遭遇了困境:由于“真人资源”的稀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形式逐渐向“一对众”的讲座形式转变;同时,过强的功利性目的,使一些真人图书馆变成了单一的考试经验或“成功学”的交流空间。真人图书馆互动和分享个人体验的特色丧失,“真人图书馆走入了死胡同”。更致命的是,由于资金问题,民间真人图书馆难以为继,很多已经关门停业。

  各高校内的真人图书馆依旧在坚持,各地的公共图书馆也不断地加入进来,开展“真人图书”借阅项目。然而,怎样使它们不“过把瘾就衰”,却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为真人图书馆营造可以长期生存的环境。由于真人图书馆的创办者普遍坚持的是“非营利性”的定位,对他们的外部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具备空间、“真人”资源、影响力等各方面的优势,理应成为真人图书馆的积极尝试者和发展的探索者。而民间真人图书馆因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也应受到重视,在资金方面应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扶持,在“真人”和场地等资源供应方面则应得到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帮助。

  另一方面,真人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加强对图书馆运营方式的探索。

  真人图书馆的一个理念是,人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人人都可以通过交流去体验并理解别人的生活。怎样发现有故事且愿意把它分享出来的人,是影响真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真人图书馆的创办者都曾表示,由于中国人内敛、不善表达的特点,“真人资源非常难得”,这一点也是真人图书馆“走入死胡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注意到,针对这一点,徐汇区图书馆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正在尝试构建真人图书馆数据库,未来将开放投稿,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故事输入数据库中,读者可以在页面上点击“想读”,等“想读”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提供故事者就可能成为馆藏资源。

  另外,过往中国真人图书馆的“阅读”方式也饱受诟病:由于同时参与“阅读”的人数过多,参与者的交流和思考空间受到压缩,交流质量很受影响;过长的“阅读”时间,也容易使交流者产生疲劳感。管理者应考虑对交流过程中参与的人数和时间做出科学考察和规限。

  真人图书馆这种新生事物从产生、发展到日趋成熟也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我们相信从业者能够为它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让它走出自己的道路。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