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江苏民间文艺“迎春花奖”首次开评民间艺术表演奖

时间:2017年12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为江苏民间艺术传承加一把“希望之火”

——江苏民间文艺“迎春花奖”首次开评民间艺术表演奖

民间歌舞《手龙跃横溪》

  “阿哥莳秧么算内行哎,莳勿过阿妹脸无光哎,横莳六棵平又直,竖看六棵已成行。”这既是歌,又是劳动场景,生动地呈现了城市人所不熟知的田间地头的劳动和男女青年在劳动中产生的感情。11月10日,在江苏省民间艺术展演暨江苏民间文艺“迎春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评奖现场,来自张家港凤凰镇的新编河阳山歌《莳秧歌》,以其优美的唱腔和动人的旋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台献艺的一共有南京、张家港、南通、常州、宿迁、太仓、淮安等江苏省各市的14支参赛队伍,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丰茂广博。

  据了解,作为江苏民间文艺的最高奖,“迎春花奖”已先后成功开评民间文学作品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和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经由此次“迎春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的首次开评,实现了与中国民间文艺国家级最高奖“山花奖”的全面对接。江苏省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张丹介绍说,这也是江苏民间文艺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江苏民间艺术表演类进行的最高规格的评奖,也是全省民间艺术表演界多年期盼的一项重要评奖,并且已纳入江苏省文联今年重点项目。如今,发展民间文艺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民间文艺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被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城乡文化发展纲要。

  评奖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近两百件初评作品,内容涉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方面。其中,民间音乐类有山歌、民歌小调、劳动号子、民间器乐、民间吹打等;民间曲艺类有说唱艺术、相声、白话、叫卖、小品、快板等;民间歌舞类有花灯、龙船、旱船、高跷、采茶舞、舞龙舞狮、地方歌舞小戏、秧歌、社火、皮影戏、木偶戏等,覆盖了江苏民间文艺的方方面面。经过省内外民间表演专家组成的评委团的现场打分和社会公示,最终民间歌舞《莳秧歌》、民间歌舞《鼓娃闹春》、民间歌舞《手龙跃横溪》、民间歌舞《龙凤呈祥》、民间音乐《喜讯》、民间曲艺《常州吆喝》6个作品获得“迎春花奖”。

  记者在现场看到,演员既有年过半百的民间艺人,也有热爱民间艺术的“70后”和“80后”,特别是一群小鼓手一上台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那是平均年龄仅有10岁的小学生,在“迎春花奖”的大舞台上,他们纯真、真诚、热情的演出,让人们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多了一份“希望之火”。张丹表示,在“迎春花奖”里设置民间艺术表演奖,对本省民间艺术表演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抓手,所推荐的节目将全部进入数据库,作为今后推荐参加省内外各种展、赛事活动以及相关研究的重要依据。

  “江苏民间文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别是民间艺术表演种类众多,文化内涵丰厚。苏南的细腻婉转、含蓄精巧,苏北的粗犷质朴、恢弘浓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江苏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杨企鹏如此评价。

  比如,在最后获得“迎春花奖”的作品中,《喜讯》锣鼓是根据峰山锣鼓《凤凰三点头》《十八翻》《小七点》等多个曲牌精编而成,传承人吴昌銮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打击技法创新,一人熟练操作打击30多种锣鼓器具;手龙舞《手龙跃横溪》是南京市非遗,在舞者的操纵下,小龙首尾相连组成大龙,小龙灵动,大龙矫健,体现出生活的红红火火和精神的蓬勃昂扬;《鼓娃闹春》原本是源于龙都万安圩区的三人鼓,是农民农闲赶庙会时玩耍的节目,后来结合民间舞蹈“麻雀蹦”的动作元素,编排成适合儿童玩耍的娃娃鼓。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民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承办,苏州市文联、张家港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民间表演艺术研究所协办。尽管是首次开评,为了弘扬民间表演艺术的文化价值、激发民间表演艺术的创作活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迎春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的评选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特别注重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突出原生性、地域性,注重艺术感、审美情趣和表演技巧。上海市民协副主席、本次活动评委忻雅华认为,从参加决赛的节目来看,这些作品地域特色鲜明,在保持传统基础上适度创新,有力地彰显着人们对生命的崇拜敬仰之情,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心,举手投足间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