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感动观众

时间:2017年10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央视一套播出六集电视剧《黄大年》献礼十九大——

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感动观众

  2009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国家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的召唤和母校吉林大学的诚挚邀请下,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带领400多名高级研究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攻破道道难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在“巡天、探地、潜海”方面的多项科学技术空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铮铮誓言。今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不幸去世,年仅58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由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等联合出品,吉林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6集电视剧《黄大年》10月12日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以感人肺腑的故事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全剧选取黄大年的真实事迹,讲述了这位时代楷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个亲切自然、有血有肉,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充满无限热爱,有着战略科学家、教授、丈夫、父亲等多重身份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

  作为一部反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的作品,《黄大年》力邀知名导演杜军执导,著名摄影师曲有为担任摄影指导,实力派演员丁勇岱、张凯丽领衔主演,张佳宁、马跃、房子斌、吴军忱、程琤、张洪杰等参演,全剧的创作过程十分严谨。“从政策把握、科技术语到生活细节,各方面都力争做到精准到位、真实无误。”杜军介绍,从策划立项、剧本创作之初,《黄大年》主创团队便深入采访了许多与黄大年一起工作生活过的领导、师生,以及黄大年科研团队中的“千人计划”专家,掌握了大量详实资料,并广泛征求了各有关方面以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只是6集的短剧,但从创意初稿到付拍,我们的剧本结构性调整了21次,其中建组前修改了12稿,建组后又九易其稿。”杜军介绍。

  《黄大年》拍摄制作周期很短,用杜军的话来说,130多位演职人员是在“跟时间赛跑”。“从建组确定主创到正式立项备案再到最后制作完成,总共用时不到3个月,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播出不到两个月时间。”杜军感慨,《黄大年》的制播是一次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如此,主创团队还是以拍摄电影的要求配置全部设备,全程采用4K高清设备摄影,制作堪称唯美精良。

  对于大多数观众,尤其是“80后”“90后”观众而言,10集以下篇幅的中短篇电视剧实属“少有耳闻,难得一见”。事实上,从已挖掘的素材来看,《黄大年》本可以拍出30集以上的长篇电视剧,但以杜军为首的主创团队主动挤干“水分”,将剧集长度压缩到了精炼的6集。“我们希望创作出一部良心剧,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感动观众。”《黄大年》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播出,对于国内现实主义题材、英模人物题材文艺创作,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已有10年未播出过电视短剧的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将通过《黄大年》这部饱含爱国主义情怀、感人至深的作品,献礼党的十九大。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