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话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时间:2017年09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宗玉
0

话剧《山羊不吃天堂草》剧照 王雨晨 摄

  初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儿童剧场演出根据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话剧《山羊不吃天堂草》,该剧由冯俐编剧,查明哲执导。在说明书上,该剧特地注明了“成长戏剧”四个字,建议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及大学学生观看。

  《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小说原著创作于1991年,与经典电视剧《外来妹》同年诞生。26年后,再看这些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打工潮”最为波澜壮阔时期的众生相。《山羊不吃天堂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盐淮穷困山区,少年明子怀着山羊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天堂草的疑问来到城市,跟着师傅学木匠手艺。城市生活中,明子遇见了因患腿疾、坐着轮椅的同龄少女紫薇、遇见了形形色色的雇主……打工的同伴们,有的因病回乡,有的日渐道德沦丧,在各种各样事件的考验下,明子经历了痛苦的灵魂挣扎之后,逐步成长,明白了“山羊不吃天堂草”的人格隐喻。

  观看话剧《山羊不吃天堂草》,作为成年人,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农村的艰苦环境,农民对贫瘠土地的守望以及相互之间偶尔的恶意挤兑,无时无刻不敲打着我的心灵。有似于十几岁时的我看话剧《桑树坪纪事》时的那种冲击力,我的内心升腾出无尽的悲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许许多多的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走出了自己的家乡,这是他们进城务工的起因,也营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道独特景观——城市建设哪里都不能离开外来民工,而这个城市却不能给予他们任何的医疗、教育等有效保障。

  明子这个人物,有着深刻的典型性。确切地说,明子未成年,作为打工族中的一员,属于不合法的童工。这个人物的背后,隐含了多少社会的不公平?剧中同龄人徐达在美国接受教育,家境优越,见多识广,无忧无虑,而明子却停顿在一种盲目的奋斗中,跟着师父学偷工减料……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们命运的走向,天差地别。剧中,那块废弃木板上的“不要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的神经,又引发多少人的无奈!

  城市姑娘紫薇让明子有了初恋的悸动,他为紫薇做助步器,跟她聊天,他为紫薇离去时给他300元护理费感到伤心——因为他付出的是情感,不是为了钱;明子偷外币、买福利彩票,甚至想卷款而逃,类似老舍笔下骆驼祥子的自甘堕落,这些农村进城的务工者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难免迷失自己……人在道德边缘,一不留神,就万劫不复。十几岁的孩子,处于人格初步形成阶段,最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如果明子自己没有醒悟过来,恐怕“少年犯”三个字就会落在他头上,成为他的终身耻辱。

  该剧导演查明哲以其深厚的导演功力、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深沉的诗化情怀,继《西京故事》《长夜》之后,又一次在舞台上铸造了一群“农民工”群像。查明哲的戏,从《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到《长夜》《中华士兵》,都淋漓尽致地挖掘与体现了人性的艰难选择、人性的两面性。《山羊不吃天堂草》也不例外,舞蹈、塑像造型等手段营造了诗的意境,山羊的群舞,宛如田园诗;农民工的集体亮相,仿佛一部史诗。在细节上,那些务工者、那些城市居民,每个人的说话、形体语言,活灵活现地代表了各自阶层,即使是山羊,也被赋予了灵气,有着它们的灵魂与傲骨。

  与以往中国儿艺演出的《马兰花》《西游记》相比,《山羊不吃天堂草》明显有所不同,它的受众不仅仅是儿童,它所展现的剧情更能推动十来岁的青少年对社会的思索,从而寻找人生的方向。可以说,《山羊不吃天堂草》弥补了中国戏剧发展长期的一块空白,为十来岁的青少年打造了一部能够帮助他们成长的戏剧。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