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为逝去的古村落留影与抒怀

时间:2017年08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锦强
0

《记住那一片家园》出版

  邳州市赵墩镇老龙潭村原址一角

  董跃进 摄

  古村落作为能够完整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人文与景观价值的不可再生的本土资源与财富,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城镇化发展,数量呈几何式锐减。尽管渐次衰落和消失的古村落形态已风光不再,但记录其选址、布局、居住空间、营造技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宗族礼仪制度及文化记忆,却是可以通过现实采集和寻访获得的。毕竟,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不算遥远和模糊。村庄消失了,但乡愁不会消失。

  秉承时代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徐州市民协经过广泛深入全面的调研、考察和记录,摸清了徐州境内古村落的分布、留存及消失的状况,将徐州地区668个村庄历史(包括村名、选址、坐标、消失时间及原因、迁往何处)全部建档,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编纂出了纪实性调查文本《记住那一片家园——共和国时代徐州市消失村庄全记录》。该书对消失村庄的调查,设定的上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下限截至2016年8月。该书设限又不为时间所限,附录了徐州古郡国备询,徐州历史上遗失的古城镇点数,古建筑古村落名录,使消失村落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古村落是优质文化生命的发展经脉,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历史范例。记录消失是为了减少消失和今后不再消失或无谓牺牲。

  在一个下辖三县二市六区、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展开“调查消失村庄,留住文化根脉”行动,以求还原历史,呈现真实,这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也是全国首例。其间的波折和甘苦可想而知。为了查清某个村名的由来,年近八旬的民间文化学人在遍访该村无果后仍不放弃,又根据线索辗转邻村,登门叩首,终于从原系该村迁出的一户人家家谱里查到了该村村名的来历。调查者还从村民家谱中意外发现了《明史》上的错误,再旁证其他资料,既澄清了一段史实,还为该县发掘出了一位历史英雄人物。

  这样的调查事例还有很多。

  该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启发我们思考当代村庄急剧消失的严重性以及它们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定关系,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那些村庄消失后,如何为其留下民间文化,如何打捞历史记忆,留住文明印痕。村庄虽然消失了,但不能让故事消失,不能让信仰失色,不能让纯真情感、民族审美和价值观发生位移和偏差,不能让祖辈们的良苦用心“流水落花春去也”,不能让后人复哀后人。

  因为,这些物质和精神遗产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化身份和凭证,更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创造力、知识和经验以及自信之所在。虽然村落消失了,但精神和灵魂不能丢。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