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名家接力创作,《中国历史故事集》告别“半截子工程”

时间:2017年08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苗
0

  《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少社)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设计出版的一套书,计划一个朝代编一本,每本书七八万字,讲述每个朝代的有名人物和事件。主要策划人有叶至善、遇衍滨等编辑专家。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应约担任作者,先后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并出版,《东汉故事》也已经写出,因“文革”而未能出版。林汉达于1972年去世,这套书写作就此中断,令人遗憾。 

  幸运的是,“文革”结束、恢复业务以后,中少社来了一位优秀的编辑雪岗。他接手编辑这套书,先是修订再版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又加工出版了《东汉故事》。这样,林先生写的四本书就出齐了。雪岗也在实践中掌握了林汉达独特的编写方法和语言风格。他在拜访林汉达夫人谢立林的时候,看到了林汉达生前写的《三国故事新编》遗稿(50万字,原计划给中华书局出版,与《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成一系列),立刻想到,可以此稿为基础,改写出《三国故事》,作为《中国历史故事集》前四本的续书。这个想法得到了林夫人和出版社领导的支持。雪岗本想请林先生的秘书贾援改写,但贾援和出版社都认为他自己才是最佳人选。雪岗于是用了3个月时间改写出8万字的《三国故事》,在1980年出版。《中国历史故事集》于是有了第五本书。雪岗又把五个单行本通排,出版了精装本的《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套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林汉达的“一线贯穿”的组材方法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这套书具有故事性强、语言平易生动、老少咸宜的特点,畅销了几十年。雪岗也以自己的广博学问和语言驾驭能力,很好地继承了林汉达的风格,被称为“小林汉达”。他写的《三国故事》在1982年被评为全国少儿优秀读物一等奖。评委会主任林默涵先生见到雪岗的时候,用恩格斯为马克思续写《资本论》的事,鼓励他继续写下去,把这套书续写完。几百封读者来信,都要求看到这套书的后半部。在中少社,大家把续编续写《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希望寄托在雪岗的身上。雪岗本来想请一些历史专家写初稿,他自己定稿,可没有成功。同事们都认为,只有熟悉历史又精通口语化写作的雪岗自己来写才有把握。可雪岗先后成为室、社领导,没有整块时间从事历史读物的写作。但是他一再表示:历史是长存的,历史读物是常青的,大家的希望不会落空。
  转眼间过了三十多年。雪岗在事业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编辑和创作的多种图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成为一位编辑专家和通俗读物作家。已经退休的雪岗,又用了几年时间,续写出了《晋朝南北朝故事》《隋唐故事》《宋元故事》《明朝故事》《清朝故事》,终于使《中国历史故事集》成为一套十本的完整套书。雪岗在后五本的写作中,不但继承了林汉达作品的主体风格,还在选材、编排、文史结合与语言技巧等方面有很多创新和超越。两代名家虽然未曾谋面,却在学问和写作上灵犀相通。林汉达在1962年出版《春秋故事》,雪岗在2014年出版《清朝故事》,之间相隔五十余年。一套书用了半个世纪,得以最后完成,算得上出版界的一桩趣事。
  雪岗谈到这套书的时候,感慨地说:我续写了这几本书,心头一阵轻松,可以以此告慰关心此书续写的叶至善、遇衍滨等老一辈编辑家,告慰林默涵先生,告慰林汉达先生。有的读者来信说,他那一代人是看着这套书长大的,也希望自己的子孙继续看这套书。现在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中国历史故事集》不再是上一代人看的“半截子工程”,而是两代名家接力完成的整套图书,它也将成为我国通俗历史读物的传世精品。
(编辑:贾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