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广州市文联系统以多种形式献礼建党96周年

时间:2017年07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广州市文联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努力筑就文艺高峰。

  “流溪恋歌”呈现从化人文之美

  旖旎的流溪河沿岸风光、凸显从化特色的原创歌曲、精彩的猫头狮表演……6月10日至11日,“流溪恋歌——从化周末文艺花会”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行,通过摄影、书法、歌唱、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从化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从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朔熹等领导、艺术家和市民参加了启动仪式。

  从化周末文艺花会共分为“生态文化·美在流溪”“传统文化·梦起流溪”“都市文化·飞越流溪”“小镇文化·乐动流溪”四个章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从化的人文风貌,从化优美的自然生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仿佛也随着奔流的流溪河水,流向了远方。

  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几十幅书画和摄影作品十分“养眼”,大尺寸的从化千米海拔高山摄影作品给人震撼的视觉体验。体现从化流溪河沿岸风光、景物的摄影作品和描绘从化特色风物的书画作品,营造了一条文化生态长廊。展出当天,部分书画摄影作者也来到了现场,分享了作品创作过程,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活动现场,以现代流行音乐的吉他弹唱与古筝演奏为主调的“都市文化·飞越流溪”章节上演,该章节中乐曲几乎均为原创音乐,通过与从化的自然生态进行交流对话,让观众尽情感受生态文化与都市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以从化特色小镇建设为创作背景的《从化欢迎你》《家在从化》《梦里西塘》《驿路乡思》等原创歌曲的演绎,也让观众在动听的歌曲中感受到了从化特色小镇的文明与内涵。

  在6月10日的文艺支教专场汇报演出中,来自从化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表演了粤韵操、葫芦丝串烧等节目,并在书法支教老师的现场指导下,书写“福”“梦”“志”作品,赠送给现场的观众。来自从化高平小学的钟老师表示,这是学生们第一次走出从化参加表演。“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也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

  自2014年起,广州市文联连续四年在从化推进广州市文艺支教基地(从化区项目)建设,支教采用选派广州优秀教师与当地支教教师结合的方法,安排专家定期督教指导,为留守儿童播种艺术梦想、插上艺术奋飞的翅膀。截至目前共授课3000余课时,参与文艺志愿者20余人,受惠学生2300余人次。李鹏程介绍,在文艺支教中,各协会选派优秀的文艺志愿者到从化的中小学中担任教师,为孩子送去文艺的滋养,成为传播文化的播种机,今后还将进一步推广文艺支教的模式。

“非遗”项目从化猫头狮表演

  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小学表演《从化灿烂时光》

  从化支教学校的孩子们现场书写书法作品

  从化区音乐家表演原创音乐弹唱

  “生态文化·美在流溪”书画摄影展现场

  “五个一”展现缤纷文艺海珠

  绘制广彩、唱咸水歌、品茶赏花……6月24日至25日,海珠周末文艺花会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行。花会以“记忆海珠”为主题,通过“一段情缘”“一首老歌”“一个传说”“一方印象”和“一门绝艺”来讲述海珠故事,共同追寻海珠记忆。参与的市民在绘制广彩、品茶赏花、学习漆艺等体验中,品味岭南文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童慧,海珠区政协副主席张丙祥等领导、艺术家和志愿者出席了开幕式。

  “一段情缘”讲述的是广彩和岭南画派的百年情缘故事。在广彩的展示区,赵兰桂堂家族的两件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彩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国垣是赵兰桂堂的第三代传人,上世纪60年代,在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工作的赵国垣,在报纸上看到英德县马口发生火灾,马口硫铁矿的公安干警和群众殊死抢救国家财产的报道,感动之下创作了《马口救火英雄图》这件作品。

  海珠区是咸水歌艺术之乡。“一首老歌”说的就是广州咸水歌,即水上居民的歌谣。在活动现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水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举行了《广州咸水歌》新书发布仪式,同时带领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和后乐园街小学的学生一起表演咸水歌。在广州咸水歌的展示区,不仅有图片和文字介绍咸水歌的历史,还摆放了水上居民劳作的工具和服饰,包括渔网、蓑衣、帽子等,还原了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场景。

  广州的花市和流花湖公园的得名来源均与素馨花有关。“一个传说”,讲述的是素馨娘娘的传说与广州花市故事。茶艺师龙智敏把体验区布置得高雅端庄,融合卷帘、书画、花艺、古琴等美学元素,让市民席地而坐,在品茶中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海珠区文联副主席,著名摄影家叶健强带来了他的“跑街”日记,“一方印象”展示了叶健强拍摄的几十幅记录广州城市变迁的照片,展板依次排开,如同胶卷一般延伸。这些黑白和彩色的定格照片,记录了广州的蜕变。当天,叶健强20多年前拍摄的作品中的人物也来到现场,找到了当年的那幅照片,合影留念。在讲座中,叶健强的分享生动有趣,让市民对于海珠区和整个广州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门绝艺”说的是漆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国家,漆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在漆情画艺的展示区,四川、北京、福州、江西等地的漆器各有特色。小洲文联副主席王齐介绍完漆器和漆画的知识后,带领大家一起做了漆器吊坠。

 小洲文联副主席王齐向市民介绍漆艺知识

  《广州咸水歌》新书发布仪式

  摄影家叶健强与市民分享“跑街”日记

  茶艺师龙智敏与市民一起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

  民间文艺家冯瑞华为市民示范广彩的创作

  摄影家影像记录“林芝春韵”

  7月1日,由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广州市文联、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主办,广州市手机摄影艺术协会承办的“林芝春韵——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摄影作品展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拉开帷幕,摄影家们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西藏,一个欣欣向荣的林芝,展现了今日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献礼。现场共展出了60多幅作品,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每一幅照片,无不是对生命的感受,对生活的发现。

  本次摄影展最大的展品长6米,高1.5米,使用油画布制作的大型展品给人视觉冲击,“林芝春韵”活灵活现,使观众犹如亲临其境。在数码影像输出领域,“艺术微喷”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微压电打印技术,使用专业颜料墨水以及纯棉无酸介质,输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色彩精准度,色域空间大,具有防水、耐光、抗氧化、收藏持久等特点,达到了艺术品收藏要求的输出工艺。此次展览的展品使用大幅面喷墨打印机进行制作输出。大美林芝的意境,用这种方式呈现,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受。

   唐卫东摄影作品《云中的天堂》

  “羊城印象”微电影大赛讲好广州故事

  6月17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联、广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羊城印象”广州国际微电影(网络电影)大赛颁奖礼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本次大赛共颁出“最佳长电影”“最佳短电影”“广州故事金奖”“最佳编剧奖”“评委会特别奖”等18个奖项。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广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崔颂东,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李兰芬及海内外38个入围作品制作团队等出席了当日的活动。

  大赛自2016年12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作品380多部,覆盖国内各省份及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体现出了微电影和网络电影题材新颖、受众广泛、跨界传播的特点。大赛还借鉴了国际A级电影节组织形式,使用官网邮箱的方式对外征稿,全程以网上在线报名与网络传送参赛视频的参赛方式,使参赛不受地理上的限制。

  李鹏程表示,广州国际微电影(网络电影)大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华南地区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网络影视专业创作交流和受众互动的平台。“希望以大赛系列活动为起点,推动广州成为下一轮网络电影的主要拍摄制作基地和上游产权交易平台,开拓未来网络电影新领域,打造成为网络影视枢纽中心,力争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创意产业城市之一。”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最大的亮点在于影视制作专业团队、公司参赛作品比例已上升至三分之二。这些作品在导演、编剧、摄影、音乐方面的专业水平给观众带来更完美的影视艺术体验。较前几届以普通生活为主的情况,本届涌现出了许多励志公益、功夫警匪、科幻悬疑、少儿歌舞等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也有了更独特的体现。其中《小牧人》(内蒙古)、《炫武》(广州)、《我不想长大》(北京)、《飞翔的鱼》(贵州)等众多的影片制作质量颇具专业水平。

  “羊城印象”大赛活动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主办方联系的大赛战略合作伙伴发起了一系列公益电影行动,如在广州图书馆、清远熹乐谷等地举办公共展映日,组织了《阿布》《触摸阳光》《信仰》《外婆》等多部公益类题材微电影与观众见面,邀请知名导演现场为电影做点评,组织电影原型家庭现身现场,分享影片背后的故事。本届大赛一方面让观众通过虚拟社区观看影片,一方面在“羊城印象”微信公众号展播,接受喜好度投票,线上线下的互动,使大赛不仅局限于电影文艺专业活动,更逐步成为不落幕的“市民电影节”。

    第七届“羊城印象”广州国际微电影(网络电影)大赛颁奖礼现场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