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朋友圈-袁文彬的微信时代》展览在京开幕

时间:2017年06月3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白伟
0


点击查看本次活动视频

  6月29日,《朋友圈-袁文彬的微信时代》油画作品展在凤凰艺都798艺术空间开幕,微信朋友圈系列组画呈现了信息化时代画家对中国人现实生存境况的深刻体察,现场展出了多幅袁文彬近几年来的微信朋友圈头像绘画作品。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参观展览;袁文彬及诸多艺术界朋友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合影留念

  进入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后,当代艺术的整体格局无论是使用的媒介还是涉及的问题或者受关注的程度与范围,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袁文彬始终对社会发展中各个时期出现的文化问题保持敏感,他希望自己所擅长的绘画能够与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发生紧密的联系。微信中照片的分辨率和尺寸很小,因此细节也无法识别清楚,这恰恰为袁文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今的袁文彬试图用绘画将手机屏幕上的图像解码转译,用画布上的形象来捕捉和还原那些被数字技术抹平了的人与物的原有性格与特征。 袁文彬仅以照片图像为依据,以朋友们在微信和现实生活中自我力图塑造的虚拟形象为摹本通过绘画的方式提炼和植入艺术家面对虚拟人物的感受,刻画大量栩栩如生且极具时代气息的肖像

    朋友圈的头像画作是袁文彬从微信时代语境的变化到表达艺术和绘画语言形式的新尝试,同时又没有抛弃传统的文化样式,袁文彬将水墨技法与油画色彩的塑造紧密结合,开创并重新探寻意象油画的表达方式,处理上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艺术家的自由心态和自由表达,从波普艺术的机器图像复制转变成手工图像复制,通过”的艺术手段达到观念指向的精神境界,同时结合鲜活且强烈对比的色彩,强化新媒体语境中人物内心的潜在变化,表现出微信带给人们精神虚无的处境和异化的现实感受。

《朋友圈-袁文彬的微信时代》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

  同时展出的墙系列,袁文彬用如墙砖尺寸比例的画框,用数张一组的形式表现各种社会问题,并把看似不相干碎片化的画面链接起来,形成具有寓意性的“墙”的意象,袁文彬把网络时代的碎片化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他以他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一个景观社会的图像寓意,并以此引发大家对问题的思考和追问。 

  展览由江苏凤凰艺都有限公司主办,凤凰艺都(北京)798艺术空间承办《朋友圈-袁文彬的微信时代》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8月6日。 

《大猫》布面油画60x60cm 2017年

《啤酒》布面油画 60x60cm 2017年

《微信时代-艺术家的朋友圈》纸本水彩180x150cm  2014年

《墙-牌之一》布面油画 40x80cm 2017年 

我的微信时代 

 袁文彬  

  年我刚学会上电脑发博客,然又“微信”,方便上手很快起来。微信的功能确实强大,它几乎可以取代报纸杂志电话电视,还视频聊天、滴滴打车、付款消费这不,前几天三十年不见的老同学把拉进一个群,天南海北远隔重洋的伙伴们又重聚一起了,印象中他们还是小孩模样,再看时满脸沧桑的中年人,彼此都感慨微信的强大和岁月这把杀猪刀的厉害!微信好像让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地球似乎变小了。 

  微信朋友圈里永远那么丰富多彩从社会新闻到国际时事从历史钩沉到苟且生活,从学术展览到朋友新作,总能看到新鲜有趣的内容。微信带我们进入了自媒体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上传或转发自己感兴趣的照或文章。当然各种奇葩数不胜数,从拍卖萌美食炫富到心灵鸡汤狗狗撒尿,鱼龙混杂,应有尽有朋友圈也遵循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趣味相投就彼此关注相互点赞,看不顺眼就默默拉黑形同路人你想了解一个人去他的朋友圈看看基本就能明白个一二三四。总而言之,微信改变了生活,人们交流的渠道更便捷,世界变得透明。当然这潜移默化中悄然却深刻改变的还有人的思想观念 

  街头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就是刷微信上瘾了的,吃饭睡觉聚会走路都带着手机,好像被手机施了魔法,十分钟不看就心里发慌。很不幸有段时间我也成其中一员,明显症状就是晚上睡前和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看微信。我常常懊恼微信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大量的时间,使生活充满大量无用的信息碎片和垃圾,还因久看屏幕老眼昏花或在微信中出言不慎伤人害己。我们不由己地陷入网络和微信的时代了 

  也是在2014年夏天的一个无聊午,我卡纸上用水墨和水彩画起了微信朋友圈不打稿很随性,在每个人的脸上读出岁月的故事和生命的记忆,也读出了每个人幸福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水淋漓的不经意间,也体验人物写意似与不似的意趣之妙。游戏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画了几十张后来稍作整理25小画组合成了一张大画微信时代-艺术家的朋友圈参加了2015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或许这组作品可算是我对微信爱恨交的一个衍生物,也是我微信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收获和纪念吧。 

    2016年底我尝试用油画画朋友圈的肖像。说画肖像是我的强项也不为过,20年前我就参加过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大展,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和对人的面相信息感知我是比较敏感的。但我不想画太常规的肖像,我用“意写的方式保持即兴和直接,心态依然游戏放松,期待有意外希望有惊喜,很自然地延续和融合了水墨写意的经验,在色彩上也有自己对当代性的理解。有一天画了老朋友批评家高岭,画完就用手机拍了发给他,他很开心马上就转发到朋友圈,点赞留言反响热烈。第二天他就激动地来到我的画室,批评家的职业敏感让他鼓动我做个展,他认为这是自媒体图像时代绘画的一种反抗或对话方式,做个专题展览会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正好凤凰艺都美术馆曾和我提过办个展的事,我当即决定画批新作办展。另一系列《墙》的思路也随后产生,正如我曾把“兔子”当成我创作的寓意和思路一样,我把自己在微信中关注的问题用“墙”这根线串联起来:墙的建立和拆毁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世界话题,对墙的凝视就是对自身处境的关注,对墙的超越也是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朔。我用“墙”的寓意来反思国际关系之墙,信仰冲突之墙,传统和当代文明之墙,以及人与人之间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心墙。题材从特朗普要建的墨西哥边境墙到国际关系朝核问题,从美国总统大选到中东战乱孤儿,从柏林墙上的涂鸦到故宫红墙上的夕照,从朋友画室遭强拆到雷公太极被打假,我把自己在微信中看到并关心的事件转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我按墙砖的比例做了一批画框,准备用画砌成几组微信时代之墙。微信中的海量图片和事件是我取之不尽的源泉,我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演绎和转换。因为时间紧迫和展览空间有限,这次所画都是小幅作品,属于牛刀小试,并不完美。 

  筹备办展免不了又要忙碌一阵,要请人写文章要出新画册,给很多师友增添了麻烦。今天下午电视台来给我拍专题片,主持人最后问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这次办展的意义?我愣了一下说,或许若干年后朋友们再想起袁文彬的这批艺术家的众生像,会对微信时代增添一些温馨的记忆和岁月的感怀。说完我就后悔,觉得自己的回答既矫情又不学术。不过到现在我也没想好该如何回答?还是要多多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微信朋友圈无所不能的强大和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吐槽的包容! 

    2017.6.11.(修改补充2015年旧文 )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