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要求

时间:2017年06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潘鲁生
0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要求

 

  □ 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命题已经成为国际话题。世界范围内,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深刻持久的过程。美国亚力克·福奇的《工匠精神》一书提出:百年来,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英国从19世纪下半叶兴起“工艺美术运动”,提出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产品;德国从开办包豪斯起,就把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衍生了今天以精工细作著称的德国工艺;日本把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尊封为“人间国宝”。

  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部署;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要文件;2017年3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将振兴传统工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的命题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为《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环境。

  当前阶段,中国民协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参与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二是参与组织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编纂出版《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定位是:填补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空白,为“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中国民协坚持以“学术”立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开展了全国规模的民间文学艺术普查、采录、搜集、翻译、编纂、出版大型文化工程,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建档存志、传续文脉。遵循中国民协工作长期积累的经验,立足中国民协当下工作的几个着力点,编纂《中国民间工艺集成》,贴近时代要求,实属必要,且极为紧迫。《中国民间工艺集成》计划以省区市为单位,翔实记录全国民间特色工艺,全面把握工艺内容,系统辑录工艺面貌,重视发掘工艺思想,关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创新和衍生的过程和关系,建立我国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学术档案库,为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基本学术思路和指导思想是遵循民间工艺发展的历史观、文化观、生活观。民间工艺不像其他的艺术门类,民间工艺是不能脱离民众生活的。要从历史的层面上追溯,从文化的层面上观照,也要落根到生活上。编纂《中国民间工艺集成》要强调民间工艺的“地域性”“民间性”“传世性”;编纂内容要尊重传统工艺的经验实质、把握传统工艺的生活基础和价值、重视发掘工艺思想、关注创意衍生、重视传承教育、加强学科互补。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卷本结构采用“以地域分卷、以工艺分篇”的形式。这种做法,可以使《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与相似度较高的其他著述加以区别,进而彰显自己的特色。以“地域”分卷可以保证全面集中展示地域工艺文化特色,同时可以避免以“工艺”分卷可能会造成的民间工艺地域性、民间性被“主观”消解、弱化等情况。以“工艺”分篇主要适用于“作品图录”“技艺记述”两部分。以“工艺”分篇,可以保证涵盖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民间工艺品类,同时又能回避省市区民间工艺品类不均衡的情况。相关省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拟定为7个部分,具体包括:工艺综述、作品图录、技艺记述、艺人传略、工艺思想、专题研究、相关附录。从历史、文献、知识、思想、文化、技艺、人物、作品等多个视角,全面辑录集成民间工艺信息,形成我国民间工艺的知识谱系和档案库。

  编纂工作要规范编纂工作程序,严格项目论证、编纂、监督、审校、验收及资金使用等工作规范。定期召开项目论证会,邀请全国艺术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课题论证、设计、验收等工作,为课题研究提意见、做指导;形成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编纂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形成编纂督导制度,设立督导员岗位,督促、指导《省卷》编纂工作,校审文稿。编纂工作以中国民协为责任实体,设立工作机构,统筹编纂工作,各省市区民协做好协调工作,设立《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工作机构。包括,成立领导小组,把控工作大局及重大问题决策;成立学术委员会,负责编纂工作学术指导与督察;成立编辑委员会,负责制定编纂思路、原则、体例及文稿校审;设立编委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编纂工作的具体实施。尽快明确《省卷》负责人,尽快组建编纂团队,进入工作程序。《省卷》负责人确定后,自动进入《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辑委员会。《省卷》负责人需要与中国民协签订相关编纂协议,负责组建编纂工作团队,并将团队人员信息以书面形式报中国民协备案。负责人根据《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要求,向编辑委员会提交符合所在省区市实际的编纂大纲、工作计划等文本,经审定确认通过后,全面进入资料收集、书稿编纂程序。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必须要明确工作节点,三个阶段重要时间节点为:启动阶段(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编纂阶段(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出版阶段(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当前主要工作任务是中国民协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尽快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纳入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协牵头组建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办公室等《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工作机构。编委会办公室成立后,根据各方意见,尽快调整《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卷本结构、编纂大纲,完善、修订《工作手册》,制定相关编纂工作指导性文件,保障编纂工作顺利、高效推进。

  各省市区民协尽快确定《省卷》负责人及编纂团队成员,报中国民协(或《集成》编委会办公室),确认、审定(建议在今年7月前完成)。《省卷》负责人确定后,需与中国民协签署相关编纂工作协议。同时,尽快组建编纂工作团队,根据各省民间工艺实情,细化、完善编纂大纲设计及工作计划,并提交《集成》编辑委员会审定、备案。首批《省卷》试点单位确定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5个省的民协。相关省份应根据本次工作会议的要求,尽快落实《省卷》编纂工作。

(编辑:段冉)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