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乔纳森·戴米: 最后一位了不起的 “熟练工”导演

时间:2017年05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文/安·霍纳迪(美) 译/王琪峰
0

乔纳森·戴米

  “如果这个故事值得讲述,我就会将它讲出来。而可以说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讲述。”

  十年前的银色纪录片电影节上,当乔纳森·戴米准备在查尔斯·古根海姆研讨会上接受颁奖之前,他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在采访中他这样说。作为一位非虚构电影制作人,刚刚去世、享年73岁的戴米,既十分关心海地的文化状况与中东的政治局势,也对音乐与灵性抱有浓厚兴趣,他无疑拥有可以与古根海姆相提并论的活力、好奇心和人文精神。身为常常在纪录片和剧情长片两个世界来回穿梭的导演,他将这两个领域中的最佳要素都表现了出来,而这使得他的两种类型的作品都因此得到了滋养。

  “一手做虚构影片,另一手做非虚构影片,对我来说这真是棒极了。”2007年戴米曾对我说,“因为它们的方法是如此大相径庭。当我在拍现实作品时,我总是想用戏剧性或娱乐性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我就能抓住观众。而当我在拍虚构类的影片时,我总是试图让它给人的感觉尽可能真实。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对我来说是一对非常有益的双胞胎。”

  在为B级电影大师罗杰·科尔曼工作期间,戴米的导演才华初露头角,与他同时期的还有马丁·斯科塞斯、约翰·塞莱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詹姆斯·卡梅隆等人。戴米的导演水平横亘于他的同辈之间,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取得的艺术造诣,更是纯粹因为他作品的宽度和深度。很难想象今天入行的电影导演,敢奢望制作出在表达、主题和风格上如此不同却又都如此成功的电影,比如《梅尔文与霍尔华》《散弹露露》《嫁入黑帮》《费城故事》和《蕾切尔的婚礼》。就像戴米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一样,这些影片本身常常很难一言以蔽之。《嫁入黑帮》是喜剧还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囚禁故事?《费城故事》是经典的情节剧还是大胆而又恰逢其时的辩论之作?《沉默的羔羊》是情节紧凑的心理惊悚片还是恐怖片?所有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当然都是“是的”。

  1992年戴米以《沉默的羔羊》荣获奥斯卡大奖(这只是该片获得的众多奖项之一),尽管从此原本仅仅是错综复杂的悬疑片中开始注入了虐待成性的元素,此风是否有益还存疑,可直到今天该片仍代表了这种类型影片的金标准。而同时他还制作过史上最佳音乐纪录片之一《别假正经》,这部音乐会电影的主角是“传声头像”乐队;也做过一个雄心勃勃的包含三部影片的项目,记录加拿大音乐人尼尔·杨的作品与人生。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他去了新奥尔良,不顾当局的不予配合,记录拍摄那些决心返回家园的人们。戴米对在暴风雨来临时最后一个离开家的卡洛琳·帕克尤其感兴趣,他说“我的下半辈子”都想一直跟着她拍下去。

  在拍摄纪录片时,他说:“你会(与你所拍摄的对象)产生不可思议的亲近感。到了一定时候你将会意识到:我爱他。我爱她。”

  这种热爱——对于人物,对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于他们的奋斗挣扎,以及对于他在探究他们时所采取的艺术形式——表现在戴米电影作品的每一帧画面中,不管是非虚构作品还是虚构作品。而值得注意的是,后一类作品大多数是由其他人编写的。如今大多数电影制作人要么是大影业公司控制下制作IP作品的牧羊人,要么是独来独往的独立制片人,戴米可能是这个时代里最后一位熟练工导演,因为不管是制作荒诞不经的怪诞喜剧,还是拍摄气派大方的主流戏,他都很乐于施展才华,投入热情。如果说剧本是每部影片的宪法的话,戴米一直表现出具备这种令人惊叹的本事:他知道该如何去执行剧本,从挑选合适的演员,到挑选合适的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和剪辑师。

  导演们很容易受制于系列影片的自我局限,落入类型片的窠臼,沦为格式化角色的奴隶,在这样的电影圈里很难再复制像戴米这样变化多端的职业生涯;而更加难以做到的是,像他那样去从事这个职业:只是简简单单做他自己想看的电影。

  “如果说我有天赋的话——我想我的确是有的,因为我一直在这样拍电影——那就是热情。”2007年他曾说过。“我拍任何影片,都带着热情。我对手头上的影片拍摄抱有极大的热情。”而观众正是因此而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