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网络直播也要强化精品意识

时间:2017年04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常恒
0

【事件】 民乐、戏曲、评书、相声等多种传统艺术纷纷试水直播平台引关注

  【观点】 传统艺术直播,在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之下提供优质内容是长久之道

网络直播也要强化精品意识

 

  如今网络直播无疑是个热门话题,俨然已经有了一种“直播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态势。时装秀、演唱会、发布会、游戏、舞蹈、唱歌甚至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吃吃喝喝等都能直播。最近,民乐、戏曲、评书、相声等传统艺术也走进直播平台,如中央民族乐团乐队中胡首席蔡阳和她的同事,通过某直播平台演奏二胡和琵琶等民乐,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奏中,有400多万人次观看,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达20余万,这么高的关注度,恐怕是传统舞台演出无法实现的。

  近几年,网络直播引起媒体和资本的聚焦,成为互联网社交与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而长期以来,在网络娱乐的冲击下,传统艺术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一度单一,其传播不畅、影响力走低,一直是困扰文艺工作者的难题,传统艺术工作者、运营者也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扩大其影响的方式。现在,传统艺术能够搭上网络直播的顺风车,无疑是好处多多。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便是直播能够为传统艺术巩固老粉丝、吸引培养大量新粉丝,助力传统艺术在直播平台上焕发新的活力。以相声为例,不少相声从业者已经不再满足于茶馆、小剧场演出,不得不承认,与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相比,茶馆、小剧场能容纳的观众确实十分有限。2016年,以嘻哈包袱铺为代表的相声团体和演员,就先后在多个直播平台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直播平台上表演,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观众最直接的反馈,这将有助于表演者了解观众、及时调整,同时,也不失为一项生动真实的市场调查。直播平台因为极大地解除了空间、时间限制,还有利于传统艺术的普及,比如,蔡阳直播演奏民乐作品时,会为网友普及二胡的相关知识。一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囿于地域等原因,面临越来越鲜为人知的难题,直播平台将大大扩展其知名度,相信会有更多人喜欢上这些艺术并加入传承者的行列。

  在诸多好处之外,还不应忘了事物具有两面性。许多互联网业内人士评价,2016年是“直播元年”,2017年是“直播调整之年”。在泛娱乐化时代,仿佛一切都能“娱乐起来”。直播从诞生到红火,市场需求、用户数量正处于上升阶段,不乏一些直播平台在利益驱动之下,炮制繁荣假象、伪造高点击量,为吸引观众直播低俗内容,甚至一些逾越道德法律边界的内容。前几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多个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网络直播平台被立案侦查,多人被刑事拘留。国家网信办日前发布信息,接到网民举报,“红杏直播”“蜜桃秀”等直播类应用中,一些主播假冒并非法身着军人、公安人员制服,佩戴军衔、警衔等;有的衣着暴露、行为极具挑逗性;有的直播诱导粉丝进行色情交易,经核查取证,已将其下架。

  可见,传统艺术走进直播平台,不可避免地置身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环境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直播的优势,为传统艺术普及添砖加瓦?笔者以为,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直播平台作为内容重要把关者,其有选择的推送、置顶等推荐行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如果平台能够多一份文化责任和担当,把好审核关,选择更多优质内容进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淡化那些过度娱乐化、过度猎奇的内容的吸睛效果,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当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日益严格,投资者渐趋谨慎,直播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要想在优胜劣汰中成为胜者,离不开优质内容,传统艺术直播将是重要的选择。在大量直播平台、播主唯关注度是从的环境下,传统艺术如何在直播中保持文化内涵和艺术本色,也是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许多传统艺术走进直播平台的形式,还主要停留在将演出搬到“网络直播间”,时间久了难免会像其他直播内容一样,出现同质化现象,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能够走进直播平台,是传统艺术工作者文化自信的表现。笔者认为,不仅要有自信,更应该不忘文化担当,潜心琢磨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努力打造高格调、多元化的精品内容,才是长久之道。

(编辑:段冉)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