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花漫四季 天籁自鸣——观花儿风情歌舞剧《花漫四季》

时间:2017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玲珑
0
花漫四季 天籁自鸣
——观花儿风情歌舞剧《花漫四季》
    近日,花儿风情歌舞剧《花漫四季》在高原古城西宁亮相。当舞台布景上水彩花儿齐放,“花漫四季”的字幕映出,又让人恍如置身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随着舞台灯光的转暗,著名花儿歌手马俊悠扬地唱起“月亮偏西(者)天亮了,架上的金鸡儿叫了,睡着的阿姐摇醒了,我走的时间到了。”一束灯光打在演员身上,他头戴小黑帽,身穿长衫民族服,背景是方格窗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窗外鸡叫了、天就要亮了,脚户哥要走了,与阿姐分别了,真是“活割了心上的肉了”。阿哥的悠长的歌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真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效果,也让我们又回到那久远的花儿年代。
  春光惹人花争艳,山歌野讴随性起。“花漫四季”的第一幕剧是春天的故事。《乐记》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毛诗序》写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春暖花开,漫山遍野,舞台布景春光无限百花艳。姑娘采摘香花,戴在头上,清水河边,映照出美丽的倩影,想到自己正是如花年纪,唱起来“四月天,青苗里拔两天草去,双眼皮儿,棱鼻梁儿,瓜子模样,长辫辫的大眼睛。”舞蹈表现拔草的少女头戴草帽、劳作在田间,她们婀娜的身姿摇摆在绿色的田野中。春日迟迟,路边来了少年,看花迷眼心意乱,徘徊田边唱起来:“遮阳的草帽往前戴,天旱着盼着个雨来;(花儿呀)阿姐你过来撒,我俩人暄来。”深情邀请花儿般姐姐能过来暄(说)一暄来。“阿哥给你编个凉圈箍儿,二龙戏珠、蓝雀探梅,绿飘带的凉圈箍儿,戴上了来吧。”多情的阿哥进一步许愿给姑娘编个漂亮凉圈箍儿,男子试探着、挑逗着。少女戏弄男子唱起来“尕妹给你拾给个破草帽,旋掉顶的、落掉圈的,毛线俩连下的破草帽,戴上了来吧。”舞蹈展现出快乐欢快的场面,女子们打趣着男子,笑声连连,男子手攥着花儿,不知所措。
  紧接着舞蹈表现一群身着汗褟(坎肩)的打夯汉子,动作有力身矫健,号声阵阵,挥汗如雨。他们闲暇功夫手搭凉棚远眺望,远见田里的劳作的少女赛牡丹,心潮涌动力更足,汉子们唱起来“筑起庄廓墙,风沙绕着走,筑起个中国梦,致富奔小康。”打好庄廓有了家,美好的生活有盼头。闻一多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女子拔草舞与男子的打夯舞体现出力与美、刚与柔、豪放与婉约结合的风格。
  夜深人静,机杼声扎扎,女子若有所思,轻声歌唱起来“尕尾巴搭(给着)碗上,尕鸳鸯;蹲(给着)枕头上,金凤凰;落(给着)被上”,女子春情萌动了,吃饭看到的是碗上的成双鸳鸯,睡觉时看到枕头上被子上成对的凤凰。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第二幕是夏之缘,火热夏天浪漫情,花儿擂台显身手。早期的花儿会和庙会有密切的联系,民众集会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幸福。后来花儿会是大规模演唱花儿和青年男女交流情感的一种民间集会活动。花儿会是群众集会,也是发现歌手和歌唱家的重要途径。河湟地区的主要花儿会如青海乐都瞿昙寺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四开始,十六结束;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农历六月六举行;互助县丹麻花儿会,一般在农历六月十五至十七举行;民和县的峡门花儿会,一般在农历端阳节举行;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农历六月六举行;甘肃省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农历四月二十八举行;甘肃永靖县炳灵寺花儿会,农历五月五或六月六举行。
  舞蹈表现了花儿会的盛况,风景优美的山上,绿树成荫,各民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浪花儿会”(浪,方言,意为逛)。只见山上林中,人山人海,他们互相盘歌对唱,花儿高手即兴编词,可谓“漫花儿”,漫,即是自由随意,有不拘之意。汉族歌手漫花儿,回族歌手来比试,撒拉族歌手更出新,藏族歌手不服输,你来唱我来和,妙语泉涌新词出,热闹非凡打擂台,花儿结缘各民族,相亲相爱永和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少男少女也寻觅着心中的爱情花儿,怦然心动地唱起来:“正是五月夏晴天,马莲花开在路边;青稞地里的白牡丹,耀坏了过路的少年”。花儿前两句常常托物起兴,后两句才是比喻抒情。一个“耀”字,比喻少女美如牡丹,灼灼其华!爱慕之情跃然纸上,爱情之花含苞待放。
  爱情来了,也带来了相思之苦,“一晚夕想你着睡不着,天上的星星哈数过。”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情无计可消除,唱支花儿表真情。“对面的阿哥脸皮儿软,没有心、芝麻般小的胆子,把尕妹苦苦地等着,我把我的大眼睛想着。”你有情我有意,尕妹怨哥胆子小,不敢表白。“院中的大锅里照灯盏,你有了油,我有根缸壮(意为粗)的捻子;尕艳姑(撒拉族语,意为美女)你嫑嫌我脸皮软,你有心,我就有天大的胆子。”男女委婉对唱试探着彼此的情感。“尕手尕脚尕指甲,尕手上包的是海纳;抓住尕手儿问一句话,尕嘴一抿着笑下。“尕”是青海话中常见的的词,小,可爱的意思。这首花儿用赋的手法,叙述一个片段:少年终于鼓足勇气大胆地抓住少女的尕手,少女则是宛然一笑。少年少女的纯真的情态跃然纸上,他们进入了恋爱的季节。
  金秋收获粮满仓,儿孙满堂福来到。欢快的收割舞跳起来。高天碧云,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花飘香,少年手舞动着镰刀比赛割麦,麦田里欢声笑语不间断。夕阳下心上的尕妹送饭来,少年割麦妹抱麦,麦跺高高堆起来。舞台上金黄的主色调,昭示着金秋丰收的喜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宁静的夜晚,蓝色星空下,麦田里、草垛边传来了阵阵花儿曲:“还给个龙王的金梳子,还送个龙女的篦子,肝花(就)连子心系子,我俩好上一辈子。”情歌悠悠,互诉衷肠,海誓山盟,爱情的“花儿”正娇艳。
  展现了寒冬的庄廓里人气腾腾、热闹非凡的情景。春华秋实,时序流转,腊梅绽放,寒冬来临。“冬天子里冰冻上,花儿把少年唱上”。如今少年唱成了尕老汉,白牡丹唱成了俏婆婆。热炕上炕桌边,一群老汉在喝酒,喝着自酿的酩馏酒、唱着酒曲,回忆当年少年情。“八仙的个桌子上(哟哟),吃一杯尕酩馏(哟哟),怎么样的吃来(叶子儿青),醉呀不醉(来吧哟哟)。尕曲儿(么就)、唱的个(哟哟)、心里欢(来吧哟哟),尕酩馏喝的个(叶子儿青),浑身的舒坦(来吧哟哟)”;他们划拳行令:“三星高照、四季财发、五金魁首、刘宝来喜……”;他们打趣暄板:“两个麻雀两个头,四个眼睛鸣啾啾,四个爪爪站墙头,两个尾巴在后头”。第四幕载歌载舞展现这群喜气洋洋的尕老汉,实为醉态可掬,诙谐俏皮的舞蹈,令人忍俊不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又一对少年花儿成亲了!舞台上喜庆的场面,新娘盖着红盖头,坐着大红轿子,“阿哥是红灯着,高杆上挂呀,阿妹是蜡呀(阿哥的白牡丹)陪着灯呀笼里,(想我的花儿么)挂呀下呀。”大红灯笼高高挂,哥是灯笼妹是蜡。舞蹈者身着红灯笼服跳起了祝福舞。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花儿歌舞风情剧的编导演者,正是紧紧抓住花儿的特点,演绎成风情剧。花漫四季的舞台布景、田园风光,以及织布机、绣花线、炕桌等道具,写意地体现了农家田园的特点。汉代傅毅说:“歌以咏言、舞以尽意”。花儿风情剧的舞蹈是通过以审美化的人体动作为核心的舞蹈语言表达情感,反映现实。花儿歌手深情演绎,配之舞蹈,四幕花儿剧充满着诗情画意。艺术美的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等审美感官,引起人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思维。花儿剧以形感人、以情动人,正是有“润物细无声”作用。
(编辑:周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