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电影题材与市场环境建设研讨会”发言摘登

时间:2017年02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深入挖掘电影题材 协作探索促进电影行业发展

  ——“电影题材与市场环境建设研讨会”发言摘登


  


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电影题材与市场环境建设研讨会现场


  2017年1月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共同主办的“电影题材与市场环境建设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与中国文艺评论(国家行政学院)基地联合承办。来自电影行业一线代表与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从政府管理、编剧、导演、发行、院线、产品形态、评论研究以及人才教育等不同角度发表了对电影题材选择和电影市场发展的意见,产学研结合,共同探讨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研讨会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祁述裕主持。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作总结发言。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教师、博士生、博士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与了此次研讨。

 

  祁述裕

  重视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

 

  从产业的角度,我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包括电影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可预见的未来文化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体现在:一、2016年中国的文化消费进入一个攀升阶段,消费需求由模仿型向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转型,所以中央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对文化产业而言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文化产业一定要释放市场的活力。二、资本市场非常活跃,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做过统计,2014年、2015年资本市场关注最多的领域就是影视传媒、游戏动漫、教育培训、旅游、户外,尤其是影视传媒,大约要占到一半左右。三、文化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望在2020年成为支柱产业。而且,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最终也是靠创新驱动来推动产业。四、文化产业法制化步伐在加快。可以说,中国的文化管理正在经历着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型,这个转变对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讨论电影产业,我也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当中处于排头兵、风向标的角色,是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代表。但是,我们也看到电影产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题材类型单一、现实题材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题材少、题材创新动力不足、题材创新受限、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迫切需要一个重大突破。题材问题是影视创作的基本问题,是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问题又和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市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题材的选择。所以,探讨提高电影题材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探讨题材与市场环境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电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饶曙光

  中国电影“黄金十年”不是梦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2016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增速放缓,体现出一些结构性矛盾,逆口红效应出现。电影题材管理的规范化对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在电影观众群体发生变化的今天,内容为王,应不断思考如何满足观众的个性化消费。回过头看,中国电影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12年以来,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题材上有所突破。

  我们分析电影发展增速放缓的时候,只谈电影内部同质化现象,很少联系社会环境,如养老、教育、医疗等经济压力可能对文化消费产生的影响。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进一步释放电影的生产力呢?题材管理科学化、题材有序开放将极大地释放电影生产力。明星高片酬能不能治理呢?明星高片酬实际上进一步压低了电影的制片成本,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全行业好像都在为明星打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业规范、行业公约来推进相关管理。总之,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有效地化解各种问题,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甚至“黄金二十年”不是梦。

 

  李宁

  电影运营应该坚持“五心”原则



 

 新丽电影公司CEO


  2016年我国的银幕数超越了美国的银幕数,增加的银幕多在四五线城市,甚至是县城。这些城市的新影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机会呢?电影人怎样做出故事好、剧本好、演员好的佳作呢?从新丽电影公司的经验来看,无论是主旋律商业大片、大IP、跨界IP,电影运营中都应该要坚持“五心原则”:精心挑选类型、良心品质、匠心制作、用心宣发、贴心呈现。一方面,内容要让观众满意;另一方面,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互动性和感染力。类型片也可以展现中国精神、中国题材和中国人物。只有好的内容,才有可能让中国观众满意。如果真正能够让中国观众满意了,再想想能不能让全世界人民满意。这样,我们的电影就能够走出去,不光有观影人次、票房冠军,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由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

 

  皇甫宜川

  我们需要更宽容的市场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


  有人说,观众审美水平提升了,所以我们电影增速下滑了。这样的表述并不精确,而且可能带来某种误导:我们是不是应该专注于艺术片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不做面向市场的电影,把大片让位于好莱坞?实际上,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中国目前的电影现状与观众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有差距的,所以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需要去解决。第一,大力拓展题材,让更多多样化的电影出现;第二,创新用户体验,让尽量少的人流向网络视频等新的市场。那么,从哪里去寻找新的题材呢?武侠片也好,动画片也好,都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对题材做一个新的发现。题材的发掘需要艺术勇气,创作者与管理者要不断磨合。如,盗墓题材,仅仅是盗墓吗?我们可以将其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与软科幻相结合。另外,中国大片肩负的责任重大,如何为中国大片走向世界提供一种策略性的思考呢?电影里讲英雄,我们的英模人物也是英雄,应该去思考改造、提升、升华英模人物题材。创新本身意味着允许尝试,允许探索,允许试错,允许失败。所以,我们应建立更宽泛、更宽容的市场。

 

  刘杰

  电影市场垄断行为与制约



 

 著名导演


  我们总谈到中国电影类型单一的问题,我认为这里面既有市场培育的问题,也有中国人观影习惯的问题。如,喜剧在中国有着比较丰富的发展,音乐歌舞片在中国就没有成为主要类型,犯罪、悬疑、惊悚类型的电影,其观众培育和市场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一般以为,多样化的类型能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电影的市场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净化,如虚假票房如何惩罚,排片中的市场垄断行为如何制约。这对于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来说其实非常重要。

 

  刘歌

  电影人要共同面对外围竞争



  

华影天下(天津)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就电影行业而言,如果说创作是空军的话,宣传则是海军,院线是陆军,发行基本上是工兵和铁道兵,最苦最累在发行。发行是一个上中下游全部对接的环节,发行工作门槛低,口味变化快,拍摄成本高,营销费用散,网络风控难,外围竞争强,影院分布广,经营利润薄,市场监管弱,利润回收慢。一方面是票房竞争,一方面宣发公司需要不踩踏、不互黑、不恶意刷屏。电影人需要共同面对外围的竞争。一部电影29天就可以在网络播出了,这意味着一部好的电影还没有在院线下线就在网络上线了。还有游走在行业管理边缘的小影吧,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难以估计。很多人不知道电影有分账,片方的利润一般只有25%。如此微薄的利润,长此以往下去,没有人愿意做制片了。今天,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是只要不断地修正,我们会一起度过困难的时段。

 

  秦虎

  电影行业需要工匠精神



  

中影星美院线总经理


  为什么2016年中国电影增速放缓了?其实,从2015年开始,无论是电影主管部门还是电影发行方、协会组织,都已经看到资本带来的影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2016年其实是挤出了一部分泡沫,也要看到资本又以其他形式进入到电影市场当中,如在发行市场又增加了一部分泡沫。中国的院线改革一路走来,主要是针对渠道的改革,影院能以直通车的方式拿到影片,打破了原来的逐级发行体制。院线能不能管?很多时候,不是不想管或者不能管,而是不敢管,因为一些自建院线,可能“一管就跑”。院线制改革如何能够更深一步,一直是业内焦点。是应该进一步做体制性改革还是机制性改革呢?如何让不规范的影院自发地规范经营呢?依靠行业监管,是一种方式。电影行业,不仅是电影的发行、放映、制作的工作人员需要有工匠精神,电影院的运营也需要有工匠精神。

 

  李向民

  电影问题的根源还在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委员


  目前,中国电影的状况可能是综合性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问题,涉及从创作到制作,到运作,甚至到整个体制一系列的问题,是混合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分开看的话,首先从创作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剧本是很大的问题,因为讲不好故事,不知道怎样把故事讲得让大家喜闻乐见,怎样在娱乐当中承载价值观。创作的问题在教育上,教育的问题可能要花一二十年才能培养一代人真正进入市场当中。另外,资本对电影行业来说就像“野蛮人”,资本的话语权抢了主创的话语权,资本与主创的诉求有差异,资本考虑的是投资回报,主创更多的是希望做出好的作品。大家意识到资本的问题,但同时也无能为力,因为电影行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介入。我个人觉得中国电影的问题除了题材问题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问题,以及人才问题,需要从教育的根源上来解决这些问题。

 

  刘汉文

  人才是电影发展的根本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所长、研究员


  针对电影题材和市场环境建设,我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鼓励题材创新。拍电影,不一定要面向全国的观众,可以有地域性,可以讲方言,在这个方面可以探索的空间很多。二是加强项目扶持。目前确实有很多国家层面的扶持计划,我们可以从项目扶持转向人才扶持。如,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让人才“扎下去”、深入生活。三是完善评价体系。我们的电影有很多奖项,但缺少统一规划,在评奖方面还能做一些探索。四是加大处罚力度,把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落到实处。如,让违法的企业或者个人,在媒体当中得到公开。

 

  刘藩

  应重题材,更应重价值观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副研究员、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委员


  我把2016年美国本土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全球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和中国内地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做比较,整体感觉是我们的电影题材限制比较多。动物、励志、家庭、犯罪、魔幻、爱情、战争、环保、真人事件改编,这些题材我们有,但是超级英雄特工、谍战、太空探索、灾难、宗教、西部题材,我们没有。孙悟空成了我们的超级英雄,相关电影很多。一些题材,比如法律题材、监狱题材,容易挖掘人性、反思社会。我们可以探索怎样将这样的题材拍得能够引起老百姓的共鸣。一部好的电影,除了注意题材的选择之外,还要注意如何处理其承载的价值观,包括情感问题、人物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题材,也可以在已有的题材范围之内,寻求尺度上的突破。

 

  庞井君

  电影行业发展应加大政策、制度、理论供给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这次讨论有很多新思想、新启发,大家都有收获。中国电影当前面临的问题确实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有些问题可能十年二十年内也不一定得到解决,问题仍然在被讨论、研究当中。但不断地讨论和研究,是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条件。研究电影,我认为应该有两个尺度,一个是时间的尺度,一个是空间的尺度。就时间尺度而言,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去思考今天的电影作为艺术门类或者产业门类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将来什么时候解决,解决的路径和条件在哪里。我们当下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所想出的各种办法可以努力推动这些问题朝着解决的方向走,这样一些复杂、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空间尺度而言,就是全球尺度、世界视野。艺术家和学者的目光要向人类精神最深处探寻,向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最先进的方面注目。

  摸清情况是基础,研究问题却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具体现象,关键是把这些具体的复杂的问题提炼成理论需求和政策需求,否则容易陷入问题主义。问题虽然很多,但毫无疑问,当代中国电影是文化产业改革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电影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多瓶颈,我们要看到相关政策供给不足、制度供给不足、理论供给不足,行业、学界、政府管理之间应强化联系,协作探索促进电影行业制度完善和产业健康发展的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共同努力,上下求索。

(编辑:段冉)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