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赵学敏自书组诗《两岸熊猫情》行草八条屏赏析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蒋力馀
0
诗魂书骨赋真情
——赵学敏自书组诗《两岸熊猫情》行草八条屏赏析
  浓郁的诗意与强烈的时代感往往构成艺术高境之二元。中华是诗的国度,华夏艺术若不以儒释道哲学为内核,以诗意为精魂,纵施庖丁之技,依然空洞苍白,难入高境。诗意之美,美在真情,不精不诚,不足动人,只有表达真情、深情、雅情的艺术方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近读赵学敏的自书组诗《两岸熊猫情》(以下简称组诗)行草八条屏,浓郁的诗意与强烈的时代感妙合无垠,倾吐赤诚,记录历史,书骨诗魂,浑然天成,读来心旌摇曳,感奋不已。
  《两岸熊猫情》组诗为行草,细加品读,因各篇的情感色彩多有变化而书法意境也异彩纷呈。组诗首章、之二以行书为主,带有草意,整幅给人以节奏鲜明、气韵连贯之感,书家采用笔断意连之法,字多独立,以于体为主,融入章草和《书谱》笔意,以思想载体为联想点,融进特定时空中的主体感受,意象飞动,光焰粲然:全幅以圆笔中锋为主,时施方笔侧锋,随着浓墨、飞白的引入,更增添书境的抒情意味,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
  组诗之三、之四草意甚浓,渐入抒情高潮,笔意纵恣,沉雄豪荡,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取于内在骨力,融入米芾的诡谲与王铎的恣肆,体现出连绵不断、一气流贯的强烈运动感,字画相连,婉转翻覆,随态运奇,仪态万方,行气不用潜气内转的含蓄方式,而将内转之气外化,整体气势如阿里山的观音瀑布,顺流直下,气势磅礴,不可羁勒,力感气势。落笔沉着而果断,雄劲中见宛转,浑圆中见挺拔,豪荡中见秀逸,那飞腾跳掷的笔触和浑穆淋漓的墨色中饱蕴丰富情感,结体忽大忽小,跌宕纵横,于英迈雄健的笔意中时露悠然自得之情,随着淡墨枯笔的引入,如明霞散彩,晚风吹花,增添了意境的灵秀之美、清空之美。
  组诗之五、之六随着意绪的变化而抒情,高潮跌宕起伏,书家的情愫时而激越,时而欢畅,时而陶醉,时而沉思,书品节奏也变动不居,时而谨严,时而疏荡,时而静谧,时而飞动,幻化而成的联想意象如惊涛拍岸、长风出谷、骏马奔腾,又如春花妍笑、秋月临窗、佳人起舞。书家在摧刚为柔的线条中融入较多妍逸萧散的“二王”笔意,那些抒情意味较浓的长线,仿佛如杨柳迎风,青藤摇曳,结字奇诡秀逸,或如秀整之士,或如贵游之子,或如翩跹之姝,那清雅的意象、虚灵的境界,仿佛把我们带到日月潭边,但见风烟俱净,碧波荡漾,轻鸥翔集,画舫轻摇,依稀幻现熊猫幼仔向娘亲依依挥手的情景,寄寓着对两岸的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
  书法的意境之美是以精湛的技法为前提的,组诗八首技法精湛。关于技法问题,沈鹏说:“笔法最单纯也最丰富,是起点也是归宿,有限中蕴藏无限,书法最原始的秘密深藏于笔法之中。”从《两岸熊猫情》的品赏中,我们可以窥见书家功力之深厚、语言之丰富。书家对于体风格的把握能遗形取神。于右任学书,从赵孟頫入,旋攻北碑,以魏碑为基,将篆隶草法入于行楷,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多参魏碑笔意,形成威而不猛、险中求韵的雄逸书风。赵学敏学于体能遗形取神,不落言筌。试读组诗八章,那渴骥奔驰的豪荡气势,那端雅清穆的书品意象,那以中锋为主而饶有碑意的线条,那简约流畅、古朴苍劲的结体,无疑得于体之神韵。而那妍逸的侧锋,清劲的悬针垂露,带有飞白意味的抒情长线,多得章草、小王、怀素、傅山之遗意。那连绵缠绕的结体,那酣畅淋漓的涨墨,无疑源于王铎。语言的丰富性形成风格的多样性,或壮浪,或英迈,或清逸,或萧散,无不以自然出之,构成意境的和谐。书法入于高境,墨法是一大关键,包世臣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在用墨方面,书家颇具匠心,或润含春雨,肥而不滞;或干裂秋风,燥而不枯,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强化了书境的灵和之美。
  《两岸熊猫情》诗书为一,词翰双美,为历史瞬间的真实记录,赤子情怀的纵意抒发,清新自然,英迈雄逸。韩愈说:“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其实无论“欢愉之词”还是“穷苦之言”,真情内蕴,英华外发,朴素自然,自成佳构,兹章从表层来读,为“欢愉之词”;从深层来读,有“穷苦之言”,这里的“穷苦之言”有特殊内涵,透过书品意象可深切感知:数十载的分离,数十载的思念,而今欢聚,笑中有泪,抚今追昔,岂不慨然?《两岸熊猫情》不可以一般的书品读之,它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两岸交流史上的重大史实,是一篇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重要文献,它形象地告诉读者: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崭新局面来之不易,任何制造民族分裂的图谋不能得逞,和平统一的大业必将实现。

  两岸长歌骨肉亲 赵学敏
(编辑:阮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