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墨写石油人的精神世界——记全国石油职工书法篆刻展

时间:2016年10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雨檬
0

   正值华北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展览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文化宫拉开帷幕,“我为祖国献石油 身赴海外轻死生”“苦干实干 三老四严”“勘探开发 勇创佳绩”……这些取材内容特色鲜明的书法作品皆出自由中国石油书协、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主办的全国石油职工书法篆刻展,参展作者均为石油系统员工,展览全面展示了石油职工的书法篆刻艺术成就,同时也从侧面呈现出当代石油职工工作之余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刘金凯、张陆一、赵学敏、白煦、杨明臣、王志安、张建才、颜振卿、李岩、张亚成、于恩东、周荣学、宋运通等书法家和相关领导以及石油工人、书法爱好者共同观看了本次展览。

  作为石油系统内最高级别的书法展览,展览颇受全国石油单位内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共收到来自100余家企业单位的书法、篆刻、刻字作品700余件。据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石油书协主席于恩东介绍:“中国石油每年都会举办石油书法骨干培训班和石油书法展览,全国石油职工书法篆刻展是今年推出的新的展览形式,拟定今后每三年举办一届。展览在总结以往经验、完善评审细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监审工作环节,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初评和终评,共评选出获奖作品50件,入展作品150件,作品全面展示了石油职工书法篆刻的新面貌。”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煦是此次展览的评审之一,他对展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很多获奖作者的实力不凡,并不输于“国展”作者的水平。“石油书法家近年来的书法水平发展很快,很多骨干作者频频入选国家级的展览,这也标志着石油工人的书法队伍在不断壮大。这些年中国石油书协坚持举办展览和培训,为石油工人提供了大量的展示和学习机会,这就为推动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这种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特邀作品 杨利民

获奖作品 任东霞
  因为是石油人自己的展览,很多来自石油系统的观众很容易便在观展中产生了共鸣,更在细细品读展览作品时,被作品背后的故事打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文联主席杨利民与记者分享了他的作品《我为祖国献石油 身赴海外轻死生》的创作背景。不了解石油工作的人,都以为这是一份离生死很远的工作,但其实它有时也会命悬一线。“新时期中国石油人为了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远离祖国,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到海外开辟市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0年,杨利民到海外石油公司考察,他回忆起当时海外石油人艰苦的生活条件,“当时条件好的海外油田都被西方大国抢先开发了,中国石油人去的都是政治相对不稳定、自然条件恶劣的油田,但是为了国家的能源保障,又必须走出去。在伊拉克的中国石油基地,地表温度高达60度,时不时四周就会响起枪炮声,工人们就这样看着远处的硝烟,穿着防弹背心,坚持钻井。每个职工出去的时候都会发50美元的‘保命钱’,以防有人绑架。生活条件再艰苦,石油工人也没有放弃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即便是住在伊拉克的角楼里,甚至是碉堡和掩体里,工人们还是在墙上挂着福字,贴上对联,挑起红灯笼。”
  在随后的“致敬大国工匠——书法名家走进华北油田、华北石化”活动中,书法家们奔赴石油一线,为坚守在一线的生产劳模、石油工人送上书法作品。来自华北油田采油一场的电工金海亮在油田工作了35年,他求了一幅基层生活色彩浓郁的字——《小改小革 集思广益解难题》,他笑说这就是他的工作生活,希望通过书法家的笔说说自己的心事儿,因为工作中需要自己解决的小难题很多,经常在突发状况的现场要随机应变,为了适应“智能油田”的新形势,他需要适应、学习的还有很多。同样来自采油一场的石油职工杨毅是本次展览的获奖作者,在笔会现场,他一直兴奋地和同事们热议如何装裱作品,在与记者交谈时,他流露出了作为获奖作者的自豪感,并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喜悦,“飞机、汽车是美国的好,但是书法汉字就是中国的好!全世界都比不了。我现在还只是书法爱好者,虽然获奖了,但离专业还很远,书法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每天下班以后都会临3个小时的帖,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精神生活。”于恩东认为,中国石油职工大多坚守在大漠荒原、沙漠沼泽等艰苦地区,精神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他表示,中国石油书协近年来坚持书法工作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一线,坚持每年举办石油书法家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慰问活动,就是希望可以给石油职工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石油系统带去文化动力、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和石油精神。
(编辑:阮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