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不缺生活的“氧”才有创作的精气神

时间:2016年09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孟祥宁 文/图
0

 不缺生活的“氧”才有创作的精气神

——2016年中国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音乐舞蹈艺术家赴西藏采风创作活动侧记

  快乐的弦子、欢快的锅庄、醇厚的堆谐,无不洋溢着生活的美满;圣洁的湖泊、绵延的群山、高远的蓝天,无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中国舞协8月16日至30日组织音乐舞蹈艺术家赴西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韩新安、张千一、屈塬、宋小明、戚建波、王晓锋、熊纬、浮克、何沐阳、化方、陈道斌、刘新圈、韩葆、孟文豪等音乐家和罗斌、达娃拉姆、王舸、赵梁、李进、袁佳、格日南加、苏娅菲、柯书剑、索南尖措、李莎等舞蹈家,不顾高原反应,不惧道阻且长,在拉萨、日喀则、林芝,尽情感受西藏独有的宗教、自然、人文魅力。大家纷纷感叹:

  走进高原,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仰望雪山,才懂得什么是绝顶巅峰。

72岁的亚波老奶奶为采风团一行展示“米林珞巴加英”

  心不远,路就不远

  本次采风虽然有半个月的时间,但山高路远,日程非常紧张,有时一天全在赶路。“采风就是要吃苦。 ”第四次进藏的词作家、文化策划人宋小明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吃得了采风的“苦” ,才可能有创作的“甜” 。

  8月16日至19日,采风创作团首先在拉萨进行采风创作活动。艺术家们先后来到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深刻感受浓郁热烈的宗教文化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情。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艺术家们观看了舞剧《太阳的女儿》的排练,虽然看的是片段,但大家已深刻感受了雪域歌舞的魅力。随后,采风创作团一行又来到拉萨河畔慈觉林观看了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 。该剧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还原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画面,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了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

  8月20日至24日,采风团从拉萨经浪卡子县前往日喀则市江孜县。在江孜,观看了融汇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江孜发展历程的史诗性作品《江孜印迹》 ,该剧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实景剧,展现了江孜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歌舞、藏戏及宗山抗击英军入侵事件。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在江孜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参加《江孜印迹》演出的都是当地农牧民,但精湛的表演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艺术家们感动。

  8月22日,音乐家和舞蹈家兵分两路。音乐采风团驱车近11个小时,来到朋曲和嘎玛藏布交汇的定结县陈塘镇。陈塘是一颗镶嵌在喜马拉雅大山深处的宝石;由于地处偏远,陈塘之美尚不为人所知。在诗人、词作家屈塬眼中,这是一块“美得让人想哭”的神圣之地。他说,陈塘简直是集美之大成,一天之内让人阅遍近3000米垂直高度的景色,可以说“无山不是诗,有人皆成歌” 。词作家、作曲家浮克平时沉默寡言,但在谈起陈塘镇时却掩饰不住兴奋:“路基本是沿着一条流水延伸,从5100米的冰山草原起,海拔越来越低,水越来越急,慢慢有了青苔,有了绿草,有了树。下到3000米左右,景色突变,满目郁郁葱葱,比以往看过的都要美。 ”当地的夏尔巴人身着特色服饰以热情的歌舞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面对他们纯朴友善的笑容、天人合一的原生态歌舞艺术,进一步接近他们、表现他们、推介他们的情感自音乐家的心底油然而生。

  舞蹈采风团在日喀则观看了拉孜农民艺术队表演的拉孜堆谐。“堆谐”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正在参加珠峰文化旅游节彩排的艺术队队员们身着传统演出服装,一招一式尽显“专业范儿” ,让尝试着学习动作的舞蹈家们应接不暇。离开日喀则,采风团一行驱车赶往定日县扎西宗乡,观看该乡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定日洛谐。该乡副乡长边罗告诉记者,定日县是洛谐起源之地,定日“洛谐”早在14世纪中期的元朝洛定日万户府时期就有表现形式。在乡政府大院,今年54岁的索朗和队员们一起为大家跳起了流畅、洒脱的舞蹈,艺术风格独特,旋律优美,令人叫绝。

  林芝古称工布,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8月26日,音乐家和舞蹈家又兵合一处到林芝尼洋阁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采风。正赶上修路,有的路段非常难走,崎岖泥泞,甚至会把人从座位上颠起来,从拉萨到林芝走了10个多小时。但一天的劳顿并没有消解艺术家们对林芝的热情。

  尼洋阁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集中展现了散布在林芝地区7个县的民俗文化代表项目,浓缩了藏东南地区各民族璀璨丰富的文化生态,收藏有工布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原始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集中展示了工布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僜人等几大族群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艺术家们沉醉在藏东南风格独具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中。

  走在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的土地上,音乐舞蹈家们仿佛推开了这个古老民族的大门,那隐藏于乡野的独特风情就在眼前。珞巴歌舞和音乐最具民族特色,是珞巴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2岁的亚波和68岁的亚白两位老奶奶为艺术家们展示了珞巴族独有的“米林珞巴加英” 。独具一格的“加英”由珞巴族民间最古老的曲调组成,多用于叙事性的赞颂和祈祝,虽然听不懂演唱的内容,但两位老奶奶的真挚和纯粹让艺术家们动容。35岁的巴益和25岁的林保则跳起了充满阳刚之气的舞蹈米林“博嘎”舞,米林“博嘎”舞又称“珞巴刀舞” ,才召村村委会委员达前告诉记者,米林“博嘎”舞源于珞巴族多个部落中的博嘎尔部落,反映了珞巴族狩猎时的场面,体现了男子的勇猛和阳刚。原始、古朴、奔放、豪迈的“博嘎”舞让大家直呼开了眼界。晚上,采风团又来到林芝地区会展中心,同当地观众一起观看了大型原生态歌舞剧《寻找·香巴拉》 。该剧演员全部是当地农牧民的子女,他们的精彩演出展现了林芝乃至整个西藏的宗教之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15天的行程, 15天的奔波, 15天的陶醉,更有值得回味一辈子的收获。

  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但是正如中国音协副主席张千一所说:“心不远,才会感觉路不远,只有心与心沟通了,你才会真正踏上并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