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用长征精神拍长征,用红军精神演红军

时间:2016年06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专家研讨会召开

  6月20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专家在观看过影片后,围绕影片的主题思想、艺术创新、美学追求和现实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环境下,研讨《太阳河》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既是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更是对现代幸福生活的严肃追问,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专家研讨发言摘编,以飨读者。

  ——编 者

 

  电影《太阳河》作品研讨会现场

 

  电影《太阳河》海报

 

 

  电影《太阳河》剧照

  优秀作品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纪念和礼赞

  □ 夏 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太阳河》这部影片是主创团队用长征精神来拍的一部长征题材的影片。今年是建党九十五周年和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候,我们期望有一批好的文艺作品创作出来。在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现在看到的问世的优秀影视作品,包括舞台艺术作品,尤其是长征题材的还是太少。这些年来,我国的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但像《太阳河》这样主题鲜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红军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还是太少,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人民,推出一批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太阳河》这部作品从一个新的角度表现长征,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主创人员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下很多人都奔着金钱去的时候,投身于这样一个事业,创作出这样一部作品,而且是在经费不足,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很困难的情况下,还在为理想、为事业奉献,这是整个文艺界,包括影视艺术界应该提倡的。这部作品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对革命岁月,对长征中千辛万苦走来的革命先辈的怀念和礼敬。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奉献,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好的作品在我们手中产生。今天开这个研讨会就是为了弘扬和褒奖这样一种精神,促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

  “太阳河”是一条信仰之河

  □ 李 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我觉得《太阳河》的片名非常好,片名是104岁的老红军王定国同志题写的,她就是著名导演谢飞的妈妈。太阳代表着光明,代表人民胜利的热量和能量,万物生长都靠太阳的照耀,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有的民族都曾经把太阳作为第一图腾,作为第一信仰。《太阳河》字面意思就是象征着崇高的革命信仰的河流。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传统就像一条生命洋溢的河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就越会汹涌澎湃。我想,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信仰就是这样一条信仰之河。信仰是每个人在追求人生的永恒意义过程中,最高的决定性的东西。在人生重大生死选择关头,最后做什么样的选择,要听从信仰的指示。

  今年表现长征的影视剧特别多,我参加了其中五六部的论证,《太阳河》看了确实很震撼。长征本身作为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赞同。这部电影写长征用了小分队历险的模式,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叙事模式全靠精神切入点,全靠叙事的独特性。它的精神切入点就是几位红军战士在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之后,在过草地最困难的自然环境中,要完成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的任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考验主人公的意志,最核心是考验他们的信仰。信仰是最高的目的,老排长最后说死也要死在通向目的地的路上,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要不然不能理解他们为何要这样行动。

  《太阳河》片中五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影片视角很独特,结构很严整,交代很精彩,最后指向的目标很明确,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很棒!

  大题材小成本电影的成功范例

  □ 翟俊杰(八一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

 

  这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看完之后我很感动。主要有三点感受:第一,有责任、有担当;第二,视点新、故事新;第三,小成本、制作精。

  第一,《太阳河》是一部有责任、有担当的电影。我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兵,我认为不管什么电影都要有文化内涵。娱乐没有错,我认为,人们辛勤地劳作了一天,晚上回去看看惊险、打斗、爱情、恐怖、惊悚的文艺作品,这都不为过,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娱乐至上,娱乐至死,娱乐成为终极目的,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希望吗?《太阳河》就是用五个人的长征故事告诉人们,生命还有更崇高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太阳河》是一部观点新、故事新的电影。我们说光有责任、有担当还不行,我们要讲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艺术化地传递正能量。一部革命题材影片可以宏大叙事,也可以从微观细节上来写,但教科书式地把某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拍摄出来的做法,我并不赞成,那不是好的作品,也吸引不了观众。影片《太阳河》视点很新,来自基层的卫生队廖队长,一个小宣传员“小不点”,一个老排长,再来一个叫“九斤”的战士,加上一个国民党被俘军官,虽然人物和情节看起来很简单,但影片的设置很吸引人。

  第三,《太阳河》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精的电影。我一贯不赞成高投资、高回报的说法,国际电影节上有很多获奖的优秀影片都是小成本,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太阳河》就是成功的范例,所以说中小成本电影不可轻视。

  细节彰显人性的力量

  □ 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长时间以来,我们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时候,关于作品的精神高地,就是精神的支点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现在的很多电影作品,特别是经过院线发行后的影片,娱乐性非常突出。一部电影出来以后,最令人关注的常常是票房。在这样的环境下,《太阳河》导演和主创团队用这么大的力气关注重大历史题材,是非常令人赞叹的。独特的视角直接在作品和对白当中很自然地引出,在人物的矛盾当中引出军人精神,又从军人自然地引出信仰,这个设计很巧妙、很自然,但是非常深刻。

  《太阳河》是在向精神高地发起进攻,举起精神火炬的电影,非常难得。在如今的影视环境里,这样的团队来创作这样一部探讨信仰的作品,特别难得。

  影片整个画面的营造,有甘南地方的特色,主创拍得非常艰苦,用长征的精神拍这部影片,大自然的苍凉、大自然的美丽、大自然的残酷都容纳在影片里,通过这个大的背景来映衬人性的光芒,选择很独到。

  影片里有些细节非常感人,比如贯穿始终的关于“豆子”的问题,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生命的隐喻,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准确,很细致、很细腻,显示出人性当中更深层的东西。这些细节的设计和选择既有画面感,又有艺术感染力。

  重大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三种价值关怀

  □ 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八十年前的长征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文化资源宝库,今天的主旋律影片怎么样从艺术上表达它,我以为有三个内在的文化维度值得关注,也可以称为三种价值关怀:一是必须有时代精神的关怀。我们是站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立足点去看历史,挖掘它的资源,呈现它的价值,时代精神、时代立场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切入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找到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渴望,今天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只有和它契合了才能焕发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应该有人类文化的总体性关怀。毕竟我们现在处于古今中西文化交融的语境下,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不断受到冲击,新的价值体系处于生成之中。我们需要对话、交流、互动,需要一种人类文化视野的观照,需要站在人类价值体系建设和生成的高度回望历史、透视历史和定位历史。

  三是美学关怀。美学关怀就是对人性的复杂性、深刻性、神秘性、超越性和个体性的探索、捕捉和呈现,是主体间感受性的生成、表达和传递。对于长征而言,我们可以从革命、政治、阶级、民族等进行各种视角的分析和呈现,然而,艺术是以美的力量打动人的,可以打动人心的美学关怀非常重要。

  可以看出,陈逸恒导演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艺术作品都是有遗憾和不完美的,影片中的音乐有时过强,鸟叫声、小孩儿哭声、主题曲的演唱过多,节奏单一,影响观众心灵上的沉浸和影片深沉的氛围。影片中对那个地方高山、草原、雪山、鲜花等景物视觉美学的呈现还不够充分,高原确实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但也有阳光灿烂、云白风清、鲜花遍地的怡人风景,若与影片中故事有机结合,形成对比,可以营造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境,有利于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总之,我觉得这部影片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观众会对此抱有期待。

  应给闪耀人性光辉的好电影足够的市场空间

  □ 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太阳河》这部影片的银幕呈现比剧本呈现要强不少,视觉的冲击力、氛围、造型、整个叙事和人物塑造,都表现得很充分,个人化和个性化叙事做到了极致。今年我参加了多个长征题材的电影剧本讨论,都是宏大叙事、宏观叙事,表现红军长征的艰难曲折和奋斗,但《太阳河》这部影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全新的角度切入,这样的创新非常重要。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支持这样的好片,推荐这样的好片,因为这样的影片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中国电影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变化的有利时机,推动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建立差异化的电影市场体系,为《太阳河》这样的电影有效对接它的目标观众群体。《太阳河》这样的电影一定不是同《美国队长3》和《魔兽》PK,它有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如果我们建立具有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院线,开拓这样一个市场空间,给影片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可以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可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可以实现中国电影生态的整体优化,能为中国电影整体性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想象力和动力。

  在中国电影目前这样一个生态当中,我们不能只有同质化的商业电影,我们需要有创意性、想象力,特别是在价值观层面能为我们时代提供滋养的好作品,不仅要有时代关怀,也应该有人类的关怀、人性的关怀。有着人性光辉的电影,我相信它不朽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强烈地显示出来。影片《太阳河》做到了,我们没有理由不给它一个较大的市场空间。

  小视角看到历史大转折的可能性

  □ 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报社社长)

 

  《太阳河》用电影重新阐释长征题材,是非常成功的。影片诗性书写牺牲,彰显了人性美、信仰美、精神美。影片画面本身也有诗意、诗性。艰苦卓绝的环境,比如大雪,具有非常震撼人心的美感。影片歌颂了红军精神,一是信仰,二是纪律,三是团结,四是胸怀,这几个方面揭示得非常深刻和到位,这几个关系是有机的统一。

  影片取材非常独特,从很小的角度揭示了特别大的时代背景,小中见大,这种寓意非常好。长征本身就是被国民党逼到绝境,你死我活的斗争,但长征完了还要合作抗日,这是非常大的转折,影片一定要揭示出这种可能性,在表现国共两军斗争的同时,展现红军战士对敌人的感化。韩枫这个人物的转变和改变,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普通观众在不了解那段历史的情况下对红军的认识,这个转变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

  只有真正走心的艺术电影才能滋养观众

  □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

 

  《太阳河》这部片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跟以商业诉求为主,用大场面和大投资来包装的电影不一样。《太阳河》是一部艺术电影,是有想法的电影,也是有思想的电影。我们党这一路发展下来,从成立以后一直到解放,中国优秀的人才大都被共产党吸收进来了,比如黄埔军校最优秀的人都跑到共产党这边来了,这种走向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共产党吸引力强有各种原因,优秀人才多,有本事的人多,层次高,有知识,即使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依然看得出来这些人仍然有坚定的信仰,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坚守信念和信义,始终是《太阳河》很重要的调子,它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信仰的优秀影片。

  好电影都要过形式美学关

  □ 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看了电影《太阳河》之后,非常出乎意料,这么一个小的队伍,这么小的空间,导演及制作团队下了很大工夫。我认为,现在的影视作品首先要过形式美学关。这部影片中,如草原上下暴雪和过沼泽地,虽然是描写艰难跋涉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给我的视觉感受却是美感。虽然影片是表现长征的,但画面和整个形式感很好,就形式美学而言是过关的。以前做红军题材或者抗日战争题材、革命战争题材都有一种美学标准,今天的这种形式美学要求,也要随着时代而发展。

  影片展示了国民党的部队把我们红军赶到生存绝境,国民党军官又成为俘虏,跟着红军走过绝境的历史过程,从而让敌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红军队伍。正如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一样,显然实际上是表现国民党反腐的,但这个作品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当国民党全部腐烂了以后,局部想反腐便是独木难支,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看清了历史是怎么发展的。《太阳河》好就好在通过国民党的团长韩枫,跟着几个老弱病残的红军感受这样一支队伍的精神、品质和目标。影片最后的画面特别有象征性,谁融入这条河里,谁就沐浴了阳光。另外,廖崇光要是不牺牲,再做深入的铺垫和交代,《太阳河》的历史厚重感会更顺畅、更有波澜。

  开掘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 白建春(《求是》总编室副主任)

 

  去年5月我拜读了这个剧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部优秀的作品问世了,是个非常感人的奇迹。从看剧本到现在,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影片潜在的价值追求是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革命选择和人道精神,从剧本到影片体现得非常充分。在剧本产生的过程当中,作者的追求一刻都没有放弃,让我非常感动,也很受教育,看似普通简单的叙事里构建了比较复杂而且有力的心灵冲突,并且通过这种冲突使作者追求的价值得以体现,使影片具有了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光彩。

  所谓不朽的东西,必然是有生命的。长征精神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它能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不断升华出新的定义。在对长征意义的阐释和开掘上,《太阳河》达到了新的高度,它的探索功不可没。

  长征是一场精神、灵魂、信仰的人性较量

  □ 赵葆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

 

  我看了这部电影,特别被打动。我认为应该把这个片子放到中国电影的大背景下、大格局下来看,更会显出影片的弥足珍贵。中国电影在最近饱受诟病,无论是创作姿态还是市场姿态,都呈现出娱乐、狂欢、重口味。作为中国电影人的我,心情非常复杂。我从小就抱着一种艺术朝圣的心态走向电影行业,认为电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擎民族灵魂火炬,但现在的电影市场几乎变成了凭票房多少论英雄,电影创作上凭搞笑本事论短长,这是创作方向上的迷失。给中国电影精神“补钙”,还中国电影尊严,迫在眉睫,《太阳河》做到了。

  这部作品是关于坚守信仰的,不但思想含量上有引领意义,电影的叙事方式也特别有艺术含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度独特,二是结构简约而有力。通常写长征就是宏大叙事、史诗叙事,表现长征的气势。《太阳河》不一样,惨烈战场上红军几乎快全军覆没,在战场的废墟上崛起四个老弱病残的战士,他们临危受命,领着一个傲慢、内心纠结的国民党军官走出草地,实际上是有精神较量、灵魂较量和信仰较量的意味。

  四个红军战士是带着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出场的,那时候日本已经侵略了中国,民族危亡。影片的前景是四个红军,背景却是灾难深重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感做故事背景支撑,简约而又有力度,并不是简单。廖崇光、小不点、九斤、老排长和国民党军官,他们灵魂上的较量,让黄埔军校出来的国民党军官亲眼目睹和感受红军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拯救民族、拯救国家的信念,无论是过草地还是沼泽地,不仅是一种灾难和艰苦,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矫正,这个角度特别有力量,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叙事模式,而是着眼人性,既触及人性,又超越人性,上升到信仰层面,体现了革命信仰。影片没有丑化国民党军官的人格,表现出他良心未泯,还有一种良知,实际是对他的洗礼,也是对当下滚滚红尘当中中国人的呼唤和警醒。

  主旋律影片的“另类”呈现

  □ 梁 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导演)

 

  今天的电影环境,娱乐至上,唯一的电影标准就是票房的标准,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敢于拍这样的题材,我真是挺担心的,担心票房问题,担心这样的电影会不会拍成传统的主旋律,会不会拍成口号式的片子。但看过片子后,我所有的担心都化为乌有。以长征为题材的电影,我们想到它应该是一个高度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但《太阳河》没有任何口号式的台词,每句台词说出来,我们都觉得是人话,是人物内心的真实语言,所以看着很亲切。

  电影是伟大的艺术,是思想的殿堂,未来我们的电影一定是有思想性的、有坚守的、有追求的。暂时性的东西马上会过去,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娱乐片、不需要商业片,商业片也可以拍得很好,很有思想。像《太阳河》这样体现红军精神风貌、体现长征精神风貌的电影应该有一席之地。很多老百姓非常喜欢艺术电影,如果我们把艺术院线建起来,中国的艺术电影就大有希望。

  让长征精神打动新时代的我们

  □ 麦丽丝(导演)

 

  我很喜欢《太阳河》这部影片,因为它的视角变了,第一次把长征变成了五个人,而且这五个人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讲人性、人情,这里有爱情、有亲情、有母性、有战友,最好的就是表现国共两党党员面对生死的时候、面对困境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太阳河》这部作品出来以后,至少长征题材电影创作前进了。

  如今全球已经一体化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进步了,今天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人,特别是新生一代以及我们没有经历过长征的人,如何才会被打动?这就是长征新的视点和新的挖掘。这部影片在剧作上让我真的感受到了面对长征这条路、面对“太阳河”,我们该如何活下去,如何关乎自己的个人命运。个人的命运是这部影片美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新视角、新角度。如果我们的意识要打动人的心灵,打动一个观众,一定得关乎个体。个体有了最好的价值追求和目的,整个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就自然升华了。

  好影片的人物命运经得起咀嚼

  □ 戴 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主旋律创作中的诚意之作。今天看得我几次热泪盈眶,但并没有煽情到痛哭,这种艺术的节制是非常好的。艺术无论政治上多正确,无论有多好的情怀,最终还是要以作品说话。没有艺术的支撑,其他的都是白费。恩格斯讲,如果一部作品经不起艺术性的考量,纯粹历史性的表达是不足够的,很可能成为传声筒式的作品。影片《太阳河》用大视野、小视角实现了艺术性的考量和历史性的表达的内在统一。

  从比较小的视角切入长征,重新观照长征的作品很多,在这样叙事的长征题材影视作品中,《太阳河》并不是首创,电视剧当中就有不少,比如《长征岁月》《特殊连队》,都是表现小的被打散的队伍怎么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坚持信仰,最终走到长征的终点。但《太阳河》这部作品有非常强的新意,每个人物身上背负的时代和个人命运,都值得仔细咀嚼。

(编辑:陶丽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