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艺术团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2011年07月20日      作者:王新荣      来源: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于7月12日至16日赴青海西宁进行慰问演出和采风学习。这是梅花奖艺术团为纪念党的生日、为青海地震灾区人民和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献上的一份深情厚意,同时也是艺术家们继续深入基层感受民族民间风情、体验红色记忆的采风创作过程,更是对梅花奖艺术团着力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全新理念的一次有力践行。 

    新百场开门红 

    7月13日晚8时,由中国剧协、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联共同主办的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青海行”慰问演出活动在青海人民剧院举行,来自全国11个剧种的19名梅花奖演员,特别是安平、王艳等“新鲜出炉”的梅花奖演员的加入,为演出带来了蓬勃朝气,也让原本简陋冷清的剧场顿时热闹了起来。此次慰问演出,是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第二轮百场演出的第一场。“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就发源于此,孕育了绵延流长的华夏文明。作为新的起步和开端,梅花奖艺术团第2个百场从这里拉开序幕意义重大。”谈及此次“青海行”的初衷,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梅花奖艺术团团长季国平如是说。 

    此次慰问演出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调研途中的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专程赶回西宁接见梅花奖艺术团一行,并与青海省政协主席白玛,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鹏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齐玉,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小青一同观看了演出。演出前,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班果与季国平分别致辞。 

裴艳玲表演《林冲夜奔》。高扬 摄

陈澄表演《祥林嫂·问天》。高扬 摄

    演出在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表演的京剧《中国人》中拉开了帷幕。随后,谷好好文武带打的昆曲“扈三娘”,当地梅花屈晓哲一曲高亢豪放的秦腔《红灯记》,王艳扮相俊美、洒脱大方的谢瑶环,龙红的《十送红军》《映山红》等红色歌曲联唱,为青海人民带来了温暖祝福。而当陈澄表演淮剧《祥林嫂·问天》时,现场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舞台上一个对讲机从楼上跌落,险些砸到陈澄,不禁让观众倒吸了一口冷气,而沉在戏里的陈澄却浑然不觉。蒋建国、吴亚玲清新温婉的黄梅戏,顾芗、张克勤幽默风趣的滑稽戏小品《破镜重圆》更是让现场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多了一份感动。此外,李树建的豫剧《程婴救孤》、史佳华的女声独唱《汾河流水哗啦啦》、武利平的二人台小品《一年更比一年强》、刘丹丽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于兰的京剧《杜鹃山》、韩延文的女声独唱《鸿雁》、柳萍的秦腔《龙凤呈祥》等精彩的表演,让青海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和梅花奖演员的深厚功力。演出在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大奖获得者裴艳玲唱做并重、难度极高的昆曲《林冲夜奔》中落下了帷幕,精彩表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台上的精彩表演观众都看在眼里,而台下的艰辛却往往不为人知。来自江西的龙红,刚到青海就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又逢下雨温度骤降,因此得了重感冒,声带哑了,医生建议她禁声。可龙红却一点不懈怠,演出前她到医院做雾化舒展声带,晚上还是给青海观众奉献了精彩的演出。走下舞台的龙红却谦虚地说:“总算勉勉强强唱完了,不管好或不好,能坚持下来不坏艺术团的规矩,我觉得心里舒坦多了。”艺术团里像龙红一样,有高原反应却坚持演戏的不在少数,陈澄、王艳也是如此。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为了实践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这一梅花奖艺术团的全新理念,7月14日下午,梅花奖艺术团的艺术家们深入当地戏剧院团,观摩指导了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演员们的舞台表演,为弘扬戏剧艺术、扶持偏远地区文化发展作了一次有益尝试。 

武利平表演二人台小品《一年更比一年强》。高扬 摄 

王艳辅导青海戏剧艺术剧院的小学员们。高扬 摄 

    演出现场,顾芗、张克勤、刘丹丽、武利平、韩延文、安平、王艳等艺术家组成了专家评委团,青海戏剧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为大家带来《穆桂英挂帅》《铡美案》中的经典唱段和小品《民主接见日》,以及新编大型现代平弦戏《未婚妈妈》,精彩的表演让众位艺术家眼前一亮。看完演出后,艺术家们从舞台表演、乐队伴奏、文化传承等宏观层面到兰花指的拿捏、气场的变化等微观细节之处都对演员们一 一进行了悉心指导。青海特有的地方剧种——平弦戏,引起了众位艺术家的极大兴趣。“第一次来青海,第一回听平弦戏,给人一种扑面清风的感觉,小演员们的表演充满激情活力,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有如此之多的年轻人共谋戏曲发展大计,传承中华国粹、坚守梨园舞台,我感到很欣慰。平弦戏,是青海独一无二的好玩意儿,更有‘天下第一团’之称,一定要传承好。”感动于演员们的坚守精神之余,顾芗也针对舞台表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乐队伴奏,是舞台表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伴奏,它是托着演员的,而演员的表演是富有弹性的,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幽咽,乐队伴奏也应该随着演员情绪的变化呈现相应的节奏性,惟有如此,乐队伴奏才能与演员表演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综合的戏剧舞台效果……” 

    小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艺术家甚是感动,评到尽兴处,安平、王艳现场秀起了京剧绝活儿。活动散场时,光头明星安平更是被兴致不减的小演员们层层围住。青海戏剧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张晓宇说:“我是安平老师的忠实粉丝,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他表演,觉得这些明星大腕儿离我很遥远,今天能够跟自己的偶像近距离交流,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我觉得学习的空间更大了,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戏剧事业的信心。”对此,青海戏剧艺术剧院院长陆晓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艺术家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近距离指导演员的学习,这不仅是演员艺术上进步的过程,更在精神意识上给剧院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演员们的心气更足了,即便艺术团走了,可文化的种子也会留下来,这种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 

    体验红色精神 

    7月15日,中国剧协组织梅花奖艺术团赴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原子城纪念馆采风学习。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是一个集详细文字介绍、真实文物展示、图片资料、形象互动装置、真实情景模拟、基地遗址复原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个场馆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研制的伟大见证,是自1958年后30多年来我国16次核试验的历史缩影,是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也是激发各族人民爱国热情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从历史抉择到艰苦创业,从勇攀高峰到东方巨响,从共和国不会忘记到金银滩浪漫神奇的沃土,艺术家们一路走一路看。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枚褪色的军功章、一份旧得发黄的规章制度、一件已经看不出是蓝色还是灰色的军大衣……这里的每一件图片和实物,承载着纪念馆的灵魂,传承着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参观过程中,陈毅元帅的“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张爱萍将军的“再穷的叫花子,也要有根打狗棍”的至理名言,让艺术家们不禁为革命先辈的巨大魄力所震撼,为那个时代各行各业人员的牺牲精神所折服。“这么简陋的仪器,竟然造出了对误差率要求极为严格的两弹,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每到一处,艺术家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切身感受。 

    “梅花奖艺术团深入各地演出,不仅为当地观众送去精彩的戏剧大餐和欢乐,对艺术团本身也是一次不断充电的过程。重温红色记忆,感受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对于激励艺术家们创作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戏剧艺术精品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季国平如是说。